文物考古
-
清华简研究刘国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编本辑收录“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34篇,字数30万字,论文主要涉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研究和其他出土文献材料的研究。
-
吉林大学藏甲骨集吴振武,张文立,周忠兵,崎川隆,何景成 著,吴振武 编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有字甲骨近500片,部分为罗振玉旧藏,其中有一部分未曾著录过;也有一部分虽曾被著录,但或是仅著录其正面刻辞,而遗漏其背面;或是拓本经过割裁,以致文辞不全。作者团队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这批内容丰富的甲骨进行全面的精细化整理,并结合研究成果,对这批甲骨刻辞进行准确的释文考订和缀合整理。此外,该书还标明了每片甲骨的称重,这在甲骨著录整理研究中属于首创之举,为研究者提供了甲骨的另一维度。《吉林大学藏甲骨集》在甲骨文字考释、甲骨文分类与断代、甲骨缀合、殷商史研究,以及探索甲骨材料的著录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林屋公子,华文天下 出品先秦及秦汉时期的有字文物,主要包括甲骨、青铜器、简牍、帛书、汉画像石、陶器、玉器、金银器等。而其中*具时代特色的,又是商周的甲骨和青铜器、战国、秦汉的简牍和帛书,以及汉画像砖石,本书所选取的34种文物主要出自这五类。 全书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大众普及有趣有料的历史知识,旨在科普一般人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颠覆一般人都知道的历史滥知识。
-
隶释 隶续[宋] 洪适,撰 著《隶释》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正编成于乾道三年正月,续编成于当年十二月。共收汉碑碑文、碑阴等258种,魏晋石刻17种,附收汉晋铜铁器铭及砖瓦文20余种。先将隶书石刻文字用楷体写出,异体字保留原状。然后分别附加考释,涉及史事、人物、形制、所在地及文字释读等。
-
探掘梵迹杨泓 著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历时千年兴灭,在中华大地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寺、佛寺等遗迹,创造出为数众多的精美造像、壁画等文物,成为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一项专门分支,成果显著。除了敦煌莫高窟、法门寺地宫等s界级的考古发现,云冈、龙门、炳灵寺、麦积山等闻名于世的石窟群,近些年在山东青州,河北曲阳、邺城等地出土的造像窖藏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藏阿里地区,九十年代以来也陆续清理出多处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更新了世人对于佛教传播历史的认识。凡此种种,于普通读者可能缺乏一个清晰系统的认知。本书通过石窟寺、窟前建筑、佛教寺院、地下窖藏、佛塔舍利几项专题,提纲挈领地呈现出我国佛教考古事业的全貌,使读者对于中国佛教美术遗迹的时空分布了然于胸。
-
清代王爷园寝研究周莎《清代王爷园寝研究》是一部既有调查资料著录,也有研究心得的著作,我希望它的作用更多地发挥在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阐扬方面,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让文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曾昭燏 蒋宝庚 黎忠义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生活、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雕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东汉末年画像石极盛时期成熟的代表佳作。著名考古学家、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主持发掘整理并主笔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堪称考古发掘报告的典范之作,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是汉画像石研究经典,被评为“二十世纪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本次由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增加了“研究综述”内容,予以重新出版,以飨读者。
-
石器绘图(日)田中英司 著;王春雪 等译《石器绘图》主要介绍了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石器绘图的发展简史,阐释了打制石器的基本原理,《石器绘图》有相当篇幅展开讲述了不同石器打制技术及修理技术在绘图上的不同表现方法,详细讲述了石器绘图中石器的定位、点线的使用、光线的表现、视图的布局等方面,举例介绍了细石叶、石叶石核剥片的基本原理和画法。
-
历尽千帆归来新曾超群南海I号是一艘在幽暗深海沉睡了800多年的宋代木制古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较早、体量巨大、保存较为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新书《历尽千帆归来新·南海I号》以这艘突然沉没又意外现世的商船为入口,通过故事演绎、考古场景再现、回归现场等笔法生动讲述这艘文化方舟背后的神奇故事,以期还原那段湮没在历史深处的辉煌记忆。全书分23篇,一步一步引领读者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跃入宋人的航海时代,聚焦沉船的发现、打捞、卸货、配置、装载方式、各类船货等,揭开这艘远洋商船的沉没之谜,走进船员生活,多维度展现这座拥有超过18万件文物的庞大宝藏的消失、沉没、缘起、现世、漫长的等待以及恒久价值的显现等,帮助大众深入了解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以及中国水下考古的艰辛历程。
-
第一帝都的历史风华马社强秦地胜,无若咸阳。咸阳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站。本书围绕咸阳博物院的59件馆藏文物深度还原以咸阳为主的历史发展脉络,分6章,通过讲述古建筑古遗址,以及玉器、陶瓷、钱币钱范、青铜金银器、石刻等文物,再现自春秋战国至明清,历史大背景下,每个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小窥大,见微知著,让文物发声,让历史的只言片语在这本书中得以集中表达,充分展示咸阳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宣传咸阳博物院的文保价值。本书抛弃为写文物而写文物的“固定思维”,文笔简练清新,生动委婉,使用当下流行话语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配以精美文物图片,将宏大历史观与精微钱币器皿等结合,描摹出帝都的千年长卷,为读者献上精彩绝伦、内涵丰富的阅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