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石窟寺研究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等《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第一本全国性专业出版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出版研究石窟寺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为己任,为全国石窟单位、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全面沟通与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以期推动石窟寺学术研究工作,促进全国石窟文物保护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
光宅中原倪润安 著本书探讨了拓跋起源、拓跋南迁匈奴故地、拓跋代国至北魏各时期墓葬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等问题。在拓跋起源问题上,本书厘清了拓跋族源的主要来源。在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问题上,尝试从相关墓葬中区分出檀石槐鲜卑遗存及其文化因素,从而筛选出与拓跋南迁关系更直接和紧密的遗迹,以勾画出确定性更强的南迁路线图。在代国至北魏墓葬文化方面,本书揭示了力微联盟对檀石槐鲜卑文化的继承、北魏早期对边疆文化的整合、北魏中晚期文化向“晋制”的复归、北魏文化余脉开启“唐制”新模式等文化现象和历史过程。本书还把北魏墓葬文化置于南北朝发展的横向比较中,探讨北魏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的过程,并试图总结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演变道路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
地学考古靳桂云,宿凯 编本书围绕环境考古、聚落考古和古代人地关系等重大问题,开展地学考古研究从而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书包括有18篇论文,其中,不仅有论述地学考古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文章,而且也有在丁公、大汶口和城子崖等重要遗址进行地学考古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聚落形态和演变的地貌背景,灰堆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活动,壕沟内堆积过程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新颖,充分体现出地学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三星堆上海大学博物馆本书为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的配套图录。该展于2020年11月开幕,以16件(套)文物概览式展示了长江上游地区先秦时期古蜀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与辉煌,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多达8件,也有5件三星堆出土典型器物的复制品。这些展品包括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石器,其中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藏的太阳神鸟金饰都难得一见。作为特展的配套图录,《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并非对展览的简单复制与原样照搬,在全方位展现展品之美的前提下,补充了大量未能参展的展品,而所有参展展品均配以线描图,方便观众了解文物构造的同时以示区别。图录的主体内容由“神”“人”及“文论”三部分构成。部分“神”将本次参展文物按照展览四个单元的顺序整理成册。第二部分“人”体现了上大博物馆对展览的拓展和思考,囊括了与三星堆文物同台展览的六位当代艺术家以“三星堆”为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以及配套举办的各类活动。文论部分另有文章六篇,作者均为三星堆考古发掘的亲历者、研究者、展览筹办的参与者。文章视角宽广,类型丰富,精彩纷呈。古蜀先民与神灵,当代艺术与古蜀文明。让我们一同回到三星堆,探索那“人与神的世界”。
-
哈民忙哈陈醉,陈全家,张全超,汤卓炜《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综合研究》是关于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综合研究文集,共计收录研究报告及论文24篇,包括“古环境研究”“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学研究”“技术与工艺研究”“经济形态与社会文化”“聚落形态及史前灾难考察”“哈民忙哈文化研究”七个专题,内容主要包括对哈民忙哈遗址各类出土遗存的研究、生产生活模式的复原、聚落形态及史前灾难的情境分析,以及考古学文化研究。
-
周王畿吕亚虎、王帅、任雪莉、邵英、王晖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
中国古代甲骨文张湘江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是独一无二的,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的成熟文字,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甲骨文具备了丰富完备的造字原理和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也是世界上现在唯一仍然在使用的文字,展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渊源以及历史发展轨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
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邹芙都《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论丛》由第三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参会论文选编而成,共收录论文43篇。内容涉及甲骨文、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简牍等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等方面,对古文字考释,出土文献释读,传世文献新解,青铜器等古器物断代、形制、纹饰及铸造技术,出土文献涉及的礼制、国族、伦理、名物、历史地理、人物、军事、历法等问题作了诸多探讨,提出了系列创新性观点,对深化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
淮海文博徐州博物馆《淮海文博》是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主的,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文博类综合性学术出版物。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文物法规与相关政策为宗旨,及时反映淮海经济区文博工作的新发现新成果,加强与业界同仁交流,促进文博行业的繁荣。
-
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是对重庆西南部长江干流及其部分支流考古调查及发掘成果的汇编,在空间范围上以地处长江干流的江津区、永川区为主,兼顾璧山河沿岸的璧山区、濑溪河沿岸的荣昌区等区域,年代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涵盖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类型多样的遗存。《渝西长江流域考古报告集》有效填补了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段古代文化遗存发现的相关空白,对研究成都平原与峡江地区两大文化圈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