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重庆三峡后续工作考古报告集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录重庆库区消落区35处地下文物考古发掘资料,涵盖三峡消落区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魏晋南北朝、宋及明清等时期的最新考古发现,为进一步挖掘、研究、阐发库区丰富文物资源中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动员全社会保护三峡珍贵历史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资料。
-
下靳史前墓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 编著下靳村位于临汾市西南约10公里处,属于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1998年发掘于此的下靳墓地是继襄汾陶寺之后临汾盆地又一次经科学发掘的大型史前墓地。共发掘墓葬533座。 该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此次发掘的墓葬多为中小型墓葬,对之前陶寺墓地主要有大型墓葬的情况有所补充,完善了当时的社会结构。本书详细公布了这次发掘的墓葬情况,并进行了人骨、玉石器等科技考古分析,本书即为该墓地的完整发掘报告。
-
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刘钊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被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出土文献蕴含丰富的材料,简牍学更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文学、法学、文献学、书法学、文书学等方面。本书旨在探寻出土文献奥秘,挖掘简牍价值,破译简牍密码,促进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加强简牍学学科建设,增强简牍学术交流,推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简牍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术支撑。
-
物与图王毓红作为一种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岩画是史前人类独特的视觉图像语言遗存,因刻制在岩石或岩壁上而得名。岩画因岩石或岩壁而存在,与承载它的物质载体及其所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共生共存。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岩画驰名海内外。其中既有旧石器时代的彩色手印岩画,以及世界范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以象人面、人、羊、马、太阳等之形图像为核心的岩画,也有比较少见的、地域性比较鲜明的以象天鹅、鹰、虎等之形图像为主的岩画。《物与图:岩画物性美学》图文并茂地解读了70余处巴丹吉林沙漠岩画遗迹,剖析了490多幅岩画,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对岩画遗产的研究及其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
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城址发掘报告内蒙古师范大学 等编著;陈永志 主编《内尔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一,城址发掘报告》系统介绍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的发掘成果,报道了1997年、1999~2001年四次对古城和城外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全部资料。该城址可分为西城、南城、中城、北城四大部分,西城系春秋战国时期;南城为汉至代魏时期;中城始建于魏晋,隋唐、辽金元时期沿用;北城属于隋唐时期。通过系列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秦、两汉、代魏、隋唐至辽金元时期的遗物,为进一步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古代社会历史以及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海岱地区商周考古与齐鲁文化研究刘延常 著本文集从作者从事考古研究30余年来的研究文章中精选而成,分为商周考古研究、东夷文化、齐鲁文化、青铜器研究四个专题。通过考古学视野,来研究海岱历史和文化的融合交流与发展演变,对山东地区的区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文集对山东地区商周考古和地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齐鲁文化学术研究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吴国史新证程义 著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现了数量不少、与吴国历史相关的铭文铜器,近年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及零星发现的简帛资料,对于研究吴国历史意义重大,颇有补正吴史的作用。本书通过利用这些资料,对《吴太伯世家》所载内容进行广泛注释。本书以《吴太伯世家》原文为纲,以《春秋》《左传》等传世文献及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为目,对迄今所见吴国史料进行汇集,并立“新证”一目,对原文出现的地名、人名、史事等酌情注释,就相关问题既有研究成果的介绍汇总,亦有自己的见解陈述。
-
唐宋之际崔世平 著本书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陵寝和普通墓葬的墓葬形制、墓葬装饰、区域特征、丧葬礼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归纳河北地区唐代墓葬的典型特征和分析河北墓葬因素的传播情况,探讨了在唐宋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墓葬制度和丧葬礼俗演进的规律。
-
行走在汉唐之间齐东方 著考古发现的汉唐时期的玻璃、铜镜、钱币、贝壳形盒、铜器皿、马具、陶俑等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汉唐时期一个可视可触的立体世界,也为深入探讨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书选取九个视角,通过考古出土文物,观察隐藏在文物背后的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和文化面貌,颇具趣味性。
-
郑州文化遗产之光郑州市文物局《郑州文化遗产之光》收录了郑州市国保、省保和重要市保单位共计112处、800余幅照片,以郑州市作为“早期中国”发源地的文化定位和由早及晚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大场景、全方位地对郑州市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