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19 吕梁综合卷山西省文物局本书是“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系列丛书的一卷,为山西省吕梁市一级文物综合卷,本卷对吕梁市各博物馆及文物机构藏的190件精品文物进行了收录,包括青铜器、瓷器、漆器、玉器等,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资料详实,图片清晰,由专业的文物摄影师拍摄,多角度展现文物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是对吕梁市各博物馆及文物单位一级文物的一次细致梳理,也是首次以书面形式向大众展现,不仅是研究上难得一见的资料,也对文物知识的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18 忻州、晋城、阳泉卷山西省文物局本书是“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系列丛书的一卷,为山西省晋城、阳泉、忻州三市一级文物合卷,本卷对三市各博物馆及文物机构藏的262件精品文物进行了收录,包括青铜器、瓷器、漆器、玉器等,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资料详实,图片清晰,由专业的文物摄影师拍摄,多角度展现文物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是对三市各博物馆及文物单位一级文物的一次细致梳理,也是首次以书面形式向大众展现,不仅是研究上难得一见的资料,也对文物知识的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 17 临汾卷山西省文物局本书是“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系列丛书的一卷,为山西省临汾市一级文物卷,本卷对临汾市各博物馆及文物机构藏的262件精品文物进行了收录,包括青铜器、瓷器、漆器、玉器等,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资料详实,图片清晰,由专业的文物摄影师拍摄,多角度展现文物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是对临汾市各博物馆及文物单位一级文物的一次细致梳理,也是首次以书面形式向大众展现,不仅是研究上难得一见的资料,也对文物知识的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铜镜卷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本书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铜镜著录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著作,收录了上起齐家文化,下迄清代的铜镜293面,按朝代先后排列,每一朝代再按类型排序。每一面铜镜都有高清整体大图(部分品种还有大量细节图及拓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时代、规格、来源、器型与纹饰描述、相关考证等,图文并茂,全面呈现了馆藏铜镜的基本形态、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后附两篇研究论文与一资料长编,论文分别介绍了关于铜镜名称及纹饰寓意的研究,以及国博馆藏铜镜发掘品的考古情境,资料长编则精细还原了馆藏发掘品与出土环境之间的共存与互动关系。
-
新疆石城子遗址田小红石城子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东北。2014~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城子遗址进行了连续考古发掘,厘清了遗址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区划。石城子遗址的建筑构筑方法、等级规制,遗物组合特征等都明确显示出这处遗址是汉代在天山以北设立的一处军事要塞,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
-
洛阳汉唐运河遗址调查与古沉船发掘报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本书是关于洛阳汉唐运河遗址及运河故道内发掘出水的两艘清代沉船的基本资料。本书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汉唐漕运故道的调查情况,还详细地介绍了出水的两艘沉船的形制结构。其中运河一号古沉船保存较好,由13个船舱组成,结构较为完整,形制特殊,属典型的内河客货运输船。两艘古沉船的发现,充分证明了洛阳盆地内陆人工漕运渠道的存在和具体位置,同时为古代船体结构、建造工艺、木料的选择以及内陆运河船体与海洋船体结构对比,乃至大运河洛阳段的研究,都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
12-13世纪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女真人的房屋建筑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2~13世纪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女真人的房屋建筑》对远东考古学家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30多年来工作所获、与12~13世纪女真房屋建筑有关的中世纪遗址的考古材料进行了总结和系统整理,全面分析了女真人的房屋建筑,并对其起源、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了鉴定,研究了遗址的内部地形与特点,以及院落的类型。《12~13世纪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女真人的房屋建筑》在考古材料和民族学材料的基础上对住宅、生产建筑和衙署建筑进行了复原,揭示了女真人房屋建筑所采用的建造技术,通过分析火炕这种采暖设备的起源,对房屋进行了分类,确定了女真人建筑在滨海边疆区房屋演变过程中的地位。滨海边疆区女真人房屋建筑及其各元素的重建,充分证明了其与远东地区通古斯-满语族民族为历史文化的共同体。
-
红烧土遗址保护技术研究初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红烧土遗址保护技术研究初探》是关于红烧土类考古遗址保护和研究的专著,包括红烧土遗址和遗迹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分布,几个典型红烧土遗址概况及病害调查,红烧土遗迹、遗物的特性及病害原因分析,红烧土类文物加固材料的初步选择,加固保护材料的适应性研究,现场实验,结论与讨论共七章内容。遍布我国境内的考古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些遗址中有些残留有人类用火痕迹的过火红烧土文物。由于红烧土本身的特性,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表现出特殊的风化状态,甚至较未过火的部分风化更快,保护难度更大,需要进行保护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几个典型遗址的取样分析,总结了红烧土类文物的病害状况和特征 ;为深入了解土过火的变化,模拟制备了一批100—900℃温度梯度下的红烧土样品,并进行了相关检测。结合遗址样品和模拟样品的分析结果,对红烧土类文物的病害原因进行了探讨 ;鉴于过火红烧土某些情况下容易粉化的特点,得出了必须进行化学加固才能进行保护的结论,为有效保护这类文物提供了依据。
-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青铜器卷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编,唐淼 主编,何景成 副主编本书收录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代到汉代青铜器136件,首次全面、多方位展示这批器物的器形、纹饰和铭文图版。 这批青铜器品类丰富,涉及鼎、簋、鬲、盘、卣、壶、钟等礼仪用具,以及铜灯、熏炉等生活用具。多数器物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兼具铭文,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将之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大类,而将符节、带钩、牌饰、铜灯、熏炉等器物作为杂项一并归入“其他用器”类别中。对每件器物的描述,主要从“时代”“尺寸”“形制纹饰”“铭文”等角度进行,并通过比较研究,说明器物的著录情况。该书属于首次对馆藏青铜器的系统整理发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望山楚简普及本罗恰 著望山墓地是楚郢都纪南故城外重要的楚国墓地之一,出土了大量楚简。这是湖北境内第一次发现的战国时期楚国竹简,也是我国东周时期楚简的一次重要发现。一号墓竹简简文一千余字,内容为卜筮祭祷的记录;二号墓竹简简文近千字,内容为遣策。书稿针对望山楚简的内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整理原文释文;二、择取释文中的重点或疑难字词做集释,详细梳理相关研究;三、针对部分简文内容,扩充相关知识。本书对于从事简牍研究以及对望山楚简感兴趣的读者都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