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 编近年来,上海文化遗产在数量上显著增加,类型上日益丰富。一方面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对保护修缮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各文物保护工程从业单位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保护维修的理念、技术、原则、手段、材料、工艺等各个方面不断研究、创新,不断完善有上海特色的文物维修保护体系。《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0)》在通过相关政策的梳理,运行实践的总结,大量详实的数据,期望从行业管理、社会研究和科学分析的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作前瞻性的预判,旨在为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和市场提供行业信息和决策参考的政策和数据。
-
赤峰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滕铭予 著本书通过田野调查所获的各方面信息,同时将不同时期的聚落分布置于各个时期其它考古信息的背景中,如对聚落中的公共建筑、居址和墓葬等进行的发掘,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对赤峰地区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相对较晚的历史时期这一时间序列内,由聚落分布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变化的进程进行了分析。由于赤峰项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区域规模的人口、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发展变化进程,因此为将该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社会复杂化进程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基础。
-
中原王朝视角下的南方和东南方赵东升 著本书以长江中下游的江淮之间、宁镇皖南、鄂东南和赣鄱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格局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复原四地在不同时期与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关系变迁以及接受中原的礼制传统而逐渐政治中原化的发展进程。首先通过对各遗址内涵的分析,初步建立起各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并对考古学文化的的总体格局进行探讨,重点关注其文化因素的变迁过程和模式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其次利用文献和铭文资料,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情况对四地的人群族属和势力集团以及他们的变迁进行分析论证。最终达到认识中原王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略的不同目的、模式和影响范围与程度的目的。
-
从地中海到中国深圳博物馆 著暂缺简介...
-
北方民族考古 第十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11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
设规知圆唐淼《设规知圆: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化实例探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框架,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领域的诸多社会问题,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多角度解析和诠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当代中国现行文物保护法律、政策和措施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
固原新区南塬墓地发掘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著2005~2015年为配合固原市西南新区城市基本建设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发,宁夏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在羊坊村、杨家庄、南郊水厂进行了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7座,其中汉代墓17座、北朝墓7座、隋唐墓7座、宋墓3座、明清墓13座。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文物。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玛瑙、玉饰、漆器等。这批资料为研究宁夏南部地区汉代葬制文化及天井制度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比较大。
-
贵州考古出土文物精粹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 著《贵州考古出土文物精粹》*次系统展示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八个时期,按照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器类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文物出土地点涵盖贵州省荣获的国家文物局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
-
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石文字集萃辽宁省博物馆 著辽宁省博物馆馆藏铭刻于青铜器、封泥、砖、瓦、碑石等各类载体上的文字,无论是辽宁本地区出土文物,还是传世文物,其丰富的文字资料,及其蕴涵的历史信息,都有待于综合的整理与研究。本书抛砖引玉,期待以比较全面的资料展示,为广大学者提供清晰的一手材料。
-
溯本求源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著《溯本求源——广东重要考古发现概览》从1949年以来广东省内的重大考古发现项目中,遴选出近百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广东省70余年文物考古工作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时代从旧石器至明清,不仅有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还有大量水下考古新发现,对于研究广东及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及序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