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考古学研究.十四,科技考古研究专号》以科技考古研究为专题,共收录学术论文24篇。内容涵盖年代学与生业考古、冶金考古、陶瓷(玻璃)科技考古,特别关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考古学的分析和发现能力,整体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科技考古领域的前沿问题。
-
宗日遗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宗日遗址是目前黄河上游地区唯一经过考古发掘证实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共存的一处重要古遗址,对深入研究青海高原本土文化的发展演变,解决黄河上游史前文化交流、人群迁徙、技术传播、环境变化、生业模式演变等重大学术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22年是宗日遗址发现40年,《宗日遗珍》不仅收录了1994年至1996年重要的考古发现,而且呈现了近两年最新的考古成果,以供读者更加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宗日遗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武仙竹《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第四辑)》是重庆高校市级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辑出版的2021年学术辑刊。设有科技考古、文物保护、考古新发现、国际考古四个栏目。总计收录45篇研究论文和发掘报告(简报)。科技考古方面有动物考古、冶金考古、环境考古、陶瓷考古等。文物保护方面涉及木质文物保护技术、青铜器保护技术、皮质文物保护技术、壁画与古建筑保护技术、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大遗址保护检测技术等多种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考古新发现栏目报道了一批近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历史时期考古发掘资料,以及馆藏先秦时期藏品研究等资料。国际考古栏目发表了巴基斯坦北部喀喇昆仑山区古道研究、中国与古巴基斯坦传统医学交流、先秦时期中国与西伯利亚地区的文化传播等论文。辑刊收录了杭州市南宋德寿宫遗址蚶科动物、中国耳螺、菲律宾蛤仔等软体动物系列研究成果,系我国首次对古代皇宫遗址软体动物及海鲜产品开展研究。
-
敦煌艺术书系·敦煌传统游戏寻踪胡同庆本书主要从游戏活动的目的和功能作用角度考虑,将游戏分为自娱娱他类、竞力类、竞技类、竞智类,另外根据特殊表现形式专列出文字游戏一类。本书以介绍为主,对游戏本身的功能作用以及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等一般不作分析探讨。在介绍某一种游戏时,为了避免篇幅冗长,一般只叙述其源,对其流则大多省略。由于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更容易令人信服,相对而言也更为珍贵,因此本书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图像画面,同时所有图像画面的定名尽可能做到准确,对于所有引用的文献史料也尽可能反复核对其真实性。
-
南雍问道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雍问道——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为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精选了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历届校友和任教老师所撰写的115篇学术文章,内容既包括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文明起源研究,又包括考古学理论方法及相关个案研究,涉及考古学史、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考古、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古代文字与铭刻、宗教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盐业考古、国外考古、文物保护、敦煌学、书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多个领域。
-
西部考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等《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下,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的学术半年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0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涉及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青铜器卷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编,唐淼 主编,何景成 副主编本书收录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代到汉代青铜器136件,首次全面、多方位展示这批器物的器形、纹饰和铭文图版。 这批青铜器品类丰富,涉及鼎、簋、鬲、盘、卣、壶、钟等礼仪用具,以及铜灯、熏炉等生活用具。多数器物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兼具铭文,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将之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大类,而将符节、带钩、牌饰、铜灯、熏炉等器物作为杂项一并归入“其他用器”类别中。对每件器物的描述,主要从“时代”“尺寸”“形制纹饰”“铭文”等角度进行,并通过比较研究,说明器物的著录情况。该书属于首次对馆藏青铜器的系统整理发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王幼平 著本书稿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30多年来关于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论文自选集,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境内华北、东北、西南、岭南甚至东南亚等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其遗存的研究,对于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器工业的演变、特点及其成因,与旧大陆西侧地区的对比,以及人类的起源、中国境内古人类的发展演化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
-
成都考古史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考古史》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系统回顾成都考古发展历史的著作。《成都考古史》分作三章,分别介绍了成都文物考古工作简史,成都考古发现与研究史,成都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古建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历程。其中,成都考古发现与研究史全面覆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六朝、唐宋、明清五个时段的内容,包含遗址、墓葬、宗教考古、陶瓷考古、城市考古等多个专题内容。
-
吾道南来郭伟民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部地区,从1951年在长沙进行的发掘开始算起,湖南考古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填补了历史文献的阙如,更发现了一个不为史籍所载的远古湖南。《吾道南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史前湖南》从考古出土材料出发,以考古学的视野重建湖南的史前时代,阐述了湖南史前社会发展进程,论证了史前湖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