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甲骨学与中国古文字学理论胡澱咸 著胡澱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史和古文字研究专家,有大量的古史和古文字研究成果,本书是胡澱咸先生对甲骨学及中国古文字学的系统研究,分为甲骨文的发现、甲骨学简介、甲骨断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使用、汉字的结构及其演变、中国文字发展述略、论通假、文字学研究什么、中国文字学中形而上学的批判、考释古文字的方法问题等十一个部分,史料翔实,论证严谨,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和学术性。
-
甲骨文考釋胡澱咸 著本书为“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系列丛书中的第五卷,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澱咸先生所著。本书是胡澱咸先生对甲骨文的系统考释,包括释史、释尹、释王、释生、释微昬等十四篇,其中许多阐释都属于国内首次,论证严谨,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和学术性。
-
盒具的文明马未都 编著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中国古代精美盒具200件。上册为瓷盒,集古代烧瓷名窑之大成,以瓷盒为媒介,展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陶瓷史。下册为石质、漆质、木质等材质盒具,以争奇斗妍的态势,聚各类工艺之珍品。本书旨在通过盒具这些小小的容器,使读者体会古人历经千辛万苦的发明,品味盒具表面的华丽与内在的深意。每一次的开启,犹如推开旧日轩窗,望不尽的是满眼的风情与古老的文明。我们也由此得以触摸到那段逝去的历史,感受到文明的魅力。
-
坐具的文明马未都 编著坐具作为“家具中的原点”,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曾长时间主导着古人的生活,让古人习惯以低视角观察社会,品味生活。在历史推进过程中,古人慢慢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演进,带来了一场古典家具的变革,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传统家具体系。本书臻选明清时期坐具80件,材质名贵,包括黄花梨、紫檀、红木、鸡翅木等;类型丰富,包括圈椅、官帽椅、禅椅、玫瑰椅、方凳、鼓凳等。以充满智慧的笔触,解读坐具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质,再现传统家具黄金时期的幽幽古意。重新回顾古人的起居方式,令读者在感受古今文明差异的同时,触摸到时代的情怀与历史的温度。
-
王宏钧卷王宏钧 著,王春法 主编本书按照王宏钧先生的研究领域,分史学研究、文物研究和博物馆学研究三部分,选取他代表性的近 70 篇文章。
-
俞伟超卷俞伟超 著,王春法 主编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收录俞伟超先生的近 70 种论述访谈录 3 篇,收录论述内容全面、分类合理,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俞先生的学术成就、 学术贡献和学术人生。
-
苏东海卷苏东海 著,王春法 主编本书基于苏先生的学术贡献,分为六个部分,按专题搭建架构,所收录的 60 多篇文章,基本涵盖苏先生博物馆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各专题文章内容贴切,且具有代表性。
-
滴水集窦志斌本书为“鄂尔多斯文博论丛”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主要包括文博新论、文物研究、博物馆探索、鄂尔多斯青铜器研究、革命文物研究、民俗研究六个部分,汇总了鄂尔多斯文博界相关研究人员就以上方面问题的**思考。本书内容所涉主题皆是当下中国文物及博物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的作者也多是奋战在文博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这些思考对高校文博专业的研究人员、相关文博机构的从业人员势必有所启发。
-
寻迹北京华古团队本书由北京的1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800多处文保点(子项和重要组成)为主线索展开,覆盖北京区域内的所有文保点,按文保类别划分章节,分为古建筑、古遗址、 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部分,形成可以实际操作的寻访路线,由此串联出1000处以上的包含国保、省保、市保等不同级别的文保点,是一本系统了解北京文保的兼具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工具书。书中图片均由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调查拍摄。
-
周家台秦墓简牍等三种汇释今译吴辛丑 林慧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丛书”之一,以周家台、岳山、青川郝家坪三地出土的简牍文献为研究对象。本书对简牍的研究包括释文、汇释、校记和今译四部分,不仅通过人工摹写还原简牍原貌,弥补当下出土战国文献研究相关著作在摹本上的不足和缺憾,还通过互校不同版本的释文和吸收最新的校订成果,用简洁的现代汉语对简牍的内涵进行准确细致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出土战国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具有突出的文献价值和抢救性意义。此外,本书对于古文字学、战国文字学、汉语史学研究以及需利用古文字材料的各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相关学科的教学和普及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