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画像石里的汉魏风情煜程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本册介绍了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的发展和变迁。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碑石和画像石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等内容,其中涉及的人、事、物极其丰富,是一部部生动的社会生活实录。
-
马圈湾汉简整理与研究张俊民 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本书以《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为底本,参校《敦煌汉简》,按照简牍整理格式,对1217枚马圈湾汉简做了进一步的释读与整理,主要涉及敦煌郡玉门都尉下辖玉门候官日常运作的档案文,可为学界研究汉代玉门关一带的边塞防御、戍守屯田、民族关系、西汉后期至新莽时期与西域的关系等提供了准确的材料。
-
麦积山石窟论文选编李天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长期以来,麦积山石窟由于不可移动的环境因素、记载寥寥的历史因素而略显萧条,相关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幸而,历经几代麦积山人的守望,学界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2023年正值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 ,精心遴选出13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范围包含麦积山石窟的造像、壁画、建筑、碑刻以及考古发掘活动等。虽然简幅有限,但也尽可能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示于人前,旨在向诸位关注和坚守麦积山石窟的前辈学者致敬,并以“坚守深山,责任担当,恪守使命,勇于挑战”的“麦积精神”激励后学,期冀着在未来的岁月里有 多人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学术价值,踊跃投身到保护、研究、弘扬麦积山石窟的队伍中来。
-
唐代日本国朝臣备书李训墓志深圳望野博物馆暂缺简介...
-
淮安板闸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淮安板闸遗址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上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淮安钞关目前尚存钞关码头6处、石质驳岸以及钞关旗杆遗址一处,遗址全长400米。2015年和2016年,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馆对板闸遗址两次考古挖掘,总面积达55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铁器、铜钱和石构件3000多件。板闸位于大运河中部,明清时期又为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成为南来北往的漕船、商船必经之地。板闸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板闸遗址本体主要由古河道、水闸、堤坝、码头和建筑基址5个主要部分组成,基范围内分布三元言、淮安钞关遗址。2021年10月12日,入选 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大遗址名单。
-
乌兰木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本书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发掘报告。乌兰木伦遗址2010~2013年共五次发掘,出土和采集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此外还有石英、燧石、石英砂岩、片麻岩、硅质岩、玛瑙、玉髓等。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类型丰富,有石核和石片以及各种类型的工具。此外, 尺寸小于1cm的碎片数量之多也是遗址石制品构成一大特色。多组拼合石制品的发现,表明遗址原地埋藏的性质,也说明史前人类在此打制石器事实。动物化石种类有大哺乳、小哺乳、鸟类和软体类动。部分标本表面有切割痕、刻划痕等人工痕迹。还发现有用火遗迹和颜料块。年代为距今5.0-6.5万年。该遗址曾获2011年六大考古发现,乌兰木伦遗址作为该地区在新世纪新发现的一处重要旧石器考古遗址,以其良好的埋藏状况,可靠的地层序列以及丰富的人类遗物和遗迹,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特别是持续性的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标本,另一方面则获得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环境等背景信息,为探讨乌兰木伦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类生存行为创造了良好条件。
-
从器物到文化肖志慧《从器物到文化:中国古代照明》从中国古代照明器物的研究入手,梳理和挖掘其背后潜藏的传统文化,探寻照明器物与艺术史、社会史、生活史和技术史的横向关联,以照明 “器物”链接中国古代文化制度、日常生活和信仰世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昼夜秩序观、照明起源与灯烛流变、中国古代灯具制器法则、照明器物背后的礼法社会、中国古代照明科技思想、从信仰社会到俗世生活的娱乐景观、秉烛夜游的生命感怀等。
-
云冈石窟病害的无损检测技术孟田华《云冈石窟病害的无损检测技术》作为研究云冈石窟病害的一部论著,填补了云冈石窟病害无损检测专项研究的空白。该书约16万字,并配以大量图表,不仅全面展示了云冈石窟常见病害及其无损检测的成果,而且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在云冈石窟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无损检测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也可作为文物保护和无损检测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生的教材,为他们提供新的参考。
-
中国聚落考古栾丰实 著聚落考古或聚落考古学,实际就是指以聚落遗址为单位进行田野考古操作和研究的一种方法。本书精选了栾丰实先生在聚落考古方面的13篇研究成果,涵盖了聚落考古的概念解读、方法介绍及国内多个史前遗址开展的聚落考古研究实例。这些研究从问题思考、聚落形态、聚落结构、墓葬、生产、人口等方面展开,对史前时代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是一本了解、认识聚落考古的专业性学术著作。
-
上博楚竹书哲学文献研究丁四新 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是目前发现竹简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战国竹书之一,这些楚竹书基本上属于子书和经书性质,具有很高的思想含量和学术价值。本书以上博简的儒家和道家类竹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梳理、论述和讨论了这批出土文献的哲学内涵及其相关问题。本书是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上博楚竹书儒道哲学文献研究”结题成果的再整理和提高,对于今人重新理解、还原和构造先秦哲学和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思想研究”,下编为“竹书注译”,充分展示了上博简研究在先秦哲学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反映了哲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本书不但从整体上推进了学界对于上博竹书思想研究的深化,而且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和研究上博楚竹书哲学文献的著作,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同时,本书为相关专业学者更直接、更可靠地进入上博楚竹书的哲学文本提供了较大方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