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辽阳壁画墓冯永谦《辽阳壁画墓》是 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辽阳壁画墓群是东北亚地区规模、年代为久远的壁画墓群,墓葬壁画为彩色,有别于同时期东北亚地区以及其他地域黑白色调的古代墓葬壁画,代表了汉魏晋时期中国壁画的成就,在考古史和美术史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书是国内对辽阳壁画墓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作者作为东北文物考古界和史学界有影响力的专家,是 20 世纪中后期辽阳壁画墓考古发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凭借丰富的考古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运用独家掌握的现场发掘手资料、高清现场拍摄照片和各种统计数据,历经三十多年的踏查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汉魏晋壁画墓群——辽阳壁画墓群考古发掘的真实形态、墓葬壁画的完整面貌、独特的墓室建筑技法。使得各界读者次得以见到辽阳古墓彩绘壁画原貌,特别是对美术史、艺术史、社会文化史的7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珍贵的手资料,其价值不言而喻。本书以独一无二的彩色壁画原始材料,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论证,揭开了辽阳壁画墓群罕为人知的千年秘事,从文化史、民俗史、艺术史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入解读彩绘壁画的内涵,以及墓葬形制特点、建筑特色等,是针对辽阳壁画墓群的部专业研究著作。
-
同心协契 笃行致远中国博物馆协会 编《同心协契 笃行致远 中国博物馆协会四十年》将全景式扫描与重大事件相结合,线性梳理与业务功能相统一,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相衔接,点线面照应,纵横向交错,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博协四十年走过的历程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愿景。通过综述性文字,配以档案资料、历史图片,我们全面展现了国家文物局、各地文博行政主管部门、博协团体会员单位领导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对中国博协工作宝贵而重要的关心、指导、支持和帮助,呈现了中国博协作为学术团体在推动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作为一个行业组织在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中的辅助作用,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沟通政府—业界—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业务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用。以中国博协各分支机构为载体,通过近20篇专述性文字和大量图片,比较翔实地还原了中国博协一系列重大项目或活动的基本脉络。同时,该书还通过对中国博协杰出代表人物的追忆,对部分老领导、老专家、国际友人和青年博物馆学人的采访,以更直观鲜活的形式呈现有关中国博协的群体和个体记忆。此外,该书搜集整理了中国博协四十年大事记和机构沿革情况,希望它们能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成长与进步历程中具有档案价值的基础性资料。
-
南涅水石刻艺术暂缺作者南涅水石刻是1957年在山西省沁县南涅水村出土的一批石刻造像,有四面造像石、单体造像、组合造像、造像碑等800余件。南涅水石刻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多个朝代造像,延续500余年。造像精美,技艺高超,内涵丰富。这批造像为研究佛教造像的断代提供了确切依据,为研究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精美的实物,为研究北魏至唐宋时期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翔实资料,为我国美术雕塑史增添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本书择其精华部分以图录的形式展现佛教造像的发展与变化,旨在反映佛教造像在中国民间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
繁华刹那王乐乐《繁华刹那:佛教彩绘文物数字化与科技保护研究(2021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系列》一书,是基于作者多年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佛教类文物考古和保护科学研究的相关科研课题及项目成果。本书选择三种类型佛教文物——壁画、彩塑和石造像,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科学提取文物本体及表面色彩信息,确定文物材质、彩绘层次结构、绘画制作工艺、制作年代或造像雕制技法。同时,利用三维数字技术采集文物形态信息,建立文物的三维空间信息档案,并依此开展残损文物的虚拟复原研究。
-
武戏暂缺作者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同名展览为基础,辅以重点文物背景介绍、体育文化知识面扩展、非遗泥塑场景展示及学术论文,从“武”和“戏”两个单元入手,将射术、技击、手搏、御术、斗兽、投壶、蹴鞠、百戏、棋戏和养生十个部分联系,由“武”入“戏”,以“戏”映“武”,反映了汉晋时期飞扬洒脱的社会氛围,加深读者对中华古代体育悠久历史和丰富活动的理解与认同。本书汇集了河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以及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内五家文博单位的65件(套)精品文物,由社会史观入手对汉晋三国历史进行了以“体育”为主题的文化侧写,生动讲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打造出一个永不落幕的纸上展览。
-
斯文凉州徐兆寿《斯文凉州(英文版)》全书从河西走廊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五凉时期出发,根据考古资料、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对五凉文化进行了形象描述,兼顾农牧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以及五凉文化的历史影响,构成了“五凉文化”的宏大轮廓与深厚体量,让读者感受到文化大散文的宏观叙事与精细雕琢所营造出的五凉文化之辉煌。英译本以“读者接受”为导向,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适切的话语方式,进行文本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准确转换。根据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向英语国家读者推介凉州地方特色文化,实现其深度传播。在《斯文凉州》中作者意图将凉州的历史以文学的方式去解释,就是以文学的方式,构建一座中国的凉州。中原大地上的传统文化在商业主义的浪潮中受到了严酷的挑战,而凉州则是中国文化重建之路上必须要给予重视的地方。英译本的价值一方面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凉州为中心进行国际化传播:另一方面就在于对两种中心主义观念的反抗与颠覆,在两种文明的交汇中,凉州作为一种方法而存在。
-
国博 长城内外皆故乡王春法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正北方,东西横跨近30个经度,在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地、沙漠和戈壁。横贯东西的长城,见证着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著名的“长城地带”。长城地带处于气候过渡带,是游牧和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也是一条特殊的文化地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认同是非常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艺术世界和国家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度重视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衷心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引导观众了解内蒙古地区多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和文化,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洛阳唐三彩王元明,王彩琴,杨旭峰《洛阳唐三彩》在选材和内容取舍上,避开以往以“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和近现代仿制的洛阳唐三彩图片”为主的方式,重点以文字叙述为主。本书在汇集了笔者多年来对洛阳和洛阳唐三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洛阳的城市定位、洛阳的魅力及影响进行概括和总结;其次对洛阳唐三彩产生的渊源、洛阳唐三彩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近现代洛阳仿制的唐三彩,以及洛阳唐三彩名甲天下的盛况进行阐述;最后选择唐三彩釉陶鸡、唐三彩马、唐三彩丫鬟女俑、唐三彩男骑猎俑、三彩龙首杯、唐三彩凤首壶、唐三彩武士俑等名品,通过对唐代洛阳才子相关诗歌的解读来进行赏析。
-
尘外千年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本书精选“尘外千年——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的出土文物140件。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地宫和所藏文物,既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地宫和舍利瘗埋制度的重要实例,又是了解11世纪以前社会经济、宗教信仰、艺术审美、技术工艺的重要史料。精细富丽的舍利容器,端庄典雅的佛教造像,温润纯净的极品定瓷,必能引领观众体会定州历史之厚重、工艺之奇巧,在与文物对话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博大精深。
-
邛窑出土瓷器选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本书通过五个部分介绍了邛窑出土瓷器。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已经证明,邛窑是四川盆地境内烧造历史**、文化面貌最丰富的古代瓷窑遗址。目前邛窑遗址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并列为四川省的三大考古遗址公园,并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