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古籍保护研究《古籍保护研究》编委会 编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保护研究》即是为了配合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而推出的古籍专业连续出版物,每年两辑,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旨在及时揭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进程,为古籍保护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及时发布研究成果,推动古籍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本辑共设“古籍保护综述”“普查与编目”“修复与装潢”“保藏与利用”“史事与人物”“名家谈古籍”“版本与鉴赏”“书评与书话”“研究生论坛”等9个栏目,收录有关古籍保护工作的论文23篇,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籍保护与研究的最新成果。
-
欧洲古董珠宝通典陶姜力 著《欧洲古董珠宝通典》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讲述欧洲古董珠宝的历史。每一章都先为读者简要概述该历史时期中,对珠宝的演变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时尚、社交生活等;之后再详列每个历史阶段里不同珠宝款式的风格,让读者能够分门别类地系统学习欧洲古董珠宝的设计思路和发展脉络。
-
西周甬钟篆带动物纹研究王清雷 著本书作为21年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选择了15例纹饰清晰、来源可靠、资料完整的西周甬钟,对其篆带所饰动物纹做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该书首先对西周甬钟篆带动物纹及其异名做了全面地梳理与考辨,其中提出“对角两头龙纹”的命名,在青铜器纹饰定名的统一性与规范性方面有所。在此基础上,该书通过对西周甬钟篆带所饰动物纹的类型学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西周甬钟篆带动物纹的发展谱系,为西周甬钟断代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时代标尺。通过对篆带饰有动物纹的西周甬钟所属地域与族属的分析研究发现,彰显出多元一体的宗周礼乐文化特征。李学勤先生“一贯认为青铜器纹饰的研究重要”,但研究现状依然较为薄弱。该书是继《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研究》之后,第二部研究编钟纹饰的专著,为周代编钟纹饰的体系性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敦煌守护人董洪亮,王锦涛,付文,银燕 著择一事,终一生;九层楼前,薪火相传。作者历时三年,行程数万里,多方查阅资料和深入采访,以饱含感情的笔墨,书写了一代代敦煌守护人以生命深处的热爱、奉献、坚守,守护和传承莫高窟千年文明的感人故事。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到孙儒僩、李雄、李云鹤、赵声良、苏伯民……无论大师,还是百工,敦煌守护人以生命拥抱莫高窟。一代代敦煌守护人潜心钻研,默默守护着这份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使得留存至今的石窟、彩塑和壁画,逐步得到修复和保护,敦煌昔日的容颜逐渐清晰起来。
-
越地藏珍王牧 编本书为浙江省馆藏文物大典之一卷——金属器卷,主要收录浙江出土和博物馆所藏的各时期金属器300余件。本书涵盖礼器、兵器、生产生活用具及宗教类文物等,其中有见证越地繁华兴盛的商代蟠龙盘、春秋伎乐铜屋、战国越王剑等国宝重器,也有反映“东南佛国”盛极一时的鎏金银阿育王塔、鎏金铜龙柱佛像等法器圣物,还有承载越地先民诗意栖居美好记忆的青铜镜、金银首饰等饰品用具。
-
遗址博物馆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编暂缺简介...
-
斯文凉州徐兆寿《斯文凉州(英文版)》全书从河西走廊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五凉时期出发,根据考古资料、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对五凉文化进行了形象描述,兼顾农牧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以及五凉文化的历史影响,构成了“五凉文化”的宏大轮廓与深厚体量,让读者感受到文化大散文的宏观叙事与精细雕琢所营造出的五凉文化之辉煌。英译本以“读者接受”为导向,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适切的话语方式,进行文本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准确转换。根据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向英语国家读者推介凉州地方特色文化,实现其深度传播。在《斯文凉州》中作者意图将凉州的历史以文学的方式去解释,就是以文学的方式,构建一座中国的凉州。中原大地上的传统文化在商业主义的浪潮中受到了严酷的挑战,而凉州则是中国文化重建之路上必须要给予重视的地方。英译本的价值一方面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凉州为中心进行国际化传播:另一方面就在于对两种中心主义观念的反抗与颠覆,在两种文明的交汇中,凉州作为一种方法而存在。
-
河洛访古记于春斌暂缺简介...
-
封泥考略(清)吴式芬,(清)陈介祺 辑,张月好 点校暂缺简介...
-
越地藏珍周永良 编本书为浙江省馆藏文物大典之一卷——书法卷,主要收录浙江省内博物馆所藏的各时期书法作品。本书汇聚了众多先贤名家翰墨丹青的代表作,折射出浙江作为人文荟萃之地、翰墨书画重镇的别样风采,并讲述了书画背后的人事更替、历史变迁、风俗流变,展现了“纸寿千年”的文化奥秘、审美气质和生命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