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收录了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简文主要内容是作为天帝使者的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训诫的核心内容是“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这篇竹书共124支简,内容完整,总字数近3000字,是继清华简《系年》《五纪》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简的长篇竹书,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
-
吉金怀古徐州博物馆《吉金怀古》:《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通过淮海地区4省15家博物馆的80件套青铜器(其中55件为珍贵文物,29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阐释解读了商、西周、春秋、战国四个历史时期淮海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和历史变迁,揭示青铜时代中国东部的淮海地区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是一次聚焦淮海地区的青铜器学术领域的探讨和摸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
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王幼平 著本书稿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30多年来关于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论文自选集,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境内华北、东北、西南、岭南甚至东南亚等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其遗存的研究,对于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器工业的演变、特点及其成因,与旧大陆西侧地区的对比,以及人类的起源、中国境内古人类的发展演化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
-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材料性能及应用效果评价容波,赵静《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材料性能及应用效果评价》针对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需求,聚焦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系统梳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应用现状,以现有保护修复材料为分析评估对象,基于文物保护修复原则,依据保护修复工艺特点设计模拟实验,实验室测试其吸收率、渗透性、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模拟保护修复材料抵御环境侵蚀的作用机制,研究用于陶胎加固、彩绘加固、残片粘接的保护修复材料等进入文物本体的作用机制;实验室研究保护修复材料服役行为,揭示保护材料与陶质文物作用的微观特征,结合行业需求,建立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材料评价流程,构建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效果评估的参数和方法,科学评估验证了已用保护材料及其保护工艺的效果,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中国古文化遗址吴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古文化遗址是通过现代科技考古方法,从而发现远古人们的各种信息,由于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通常一些当时的生产和生活都在遗址有大量体现和反映,从衣食住行到行军打仗等,这些来自先人的存留隐藏在古文化遗址中有着无尽的信息,如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天文,艺术,文化等,这是伟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可以窥探历史的走向,见证人类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复兴的好时期,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和传承好中国文化。
-
见器如晤镇江博物馆, 编本书以短小精悍的文章,用通俗易懂、活泼优美的文字和亲切平实的文风介绍珍藏在镇江博物馆里的80件珍贵文物,有青铜器、瓷器、金银器、书画等。从这些文物里,我们可以看到确定了镇江3000多年有文字的历史的宜侯夨簋,镇江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青铜凤纹尊,秒杀现代饮酒游戏的论语玉烛酒筹筒,等等。书中不仅有对器物具体尺寸、历史价值的介绍,而且还延伸介绍了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沿革。以期向读者展示镇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
-
王阳明纪行冈田武彦在阳明学研究领域,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是国际知名的阳明学者,他不仅在阳明心学上的造诣精深,而且深刻践行阳明心学。为了研究和推广阳明心学,他曾先后6次组织考察王阳明遗迹。有关王阳明遗迹的学术考察持续了10年,共计200多人直接参与了考察活动,行程2万余里,跨越中国8个省(自治区)80余个市县。本书就是其历次考察王阳明遗迹的行程实录,充分展示了中日阳明文化的交流互鉴。书中不仅记述了每次考察期间他和团队成员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而且详细记录了所到之处王阳明所留下的各类遗迹的情状。书中所记,可系统回溯王阳明一生行迹,有助于读者了解阳明经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其心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等,也可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和基础。
-
殷周青铜器综览林巳奈夫,郭永秉润文 著,[日] 广濑薰雄,近藤晴香 译已刊行的《殷周時代青銅器之研究》和《殷周時代青銅器紋飾之研究》,討論的是從中國青銅器開始出現的時代到第一個高峰期——即以商晚期、西周早期爲中心的時期——的青銅器。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雖然有時候是幾件形制相同的器被同時製作的,但都是一件一件單獨製作的。本卷討論的青銅器與前兩卷討論的很不相同。本卷的時代是從春秋中期到戰國晚期,其最盛期是春秋中期偏晚到晚期偏早,即公元前6世紀左右。
-
千铜千面开亮君2023年双春逢吉,祥纹送金。青铜器承载着中国传统礼制,是我国文化非常重要的见证者。青铜器最初的模样与我们今日所见十分不同,彼时为金色,故又称“吉金”。因时间流逝,产生锈蚀,颜色转为青绿,器身上的精美纹饰也被隐去了真容。故而《千铜千面》周历选用以各色线条勾勒器物纹样的方式,展现其古朴之美。全书精心挑选了54件青铜器物,涵盖了鼎、觥、卣、彝、簋、盉、壶、尊等多种传统青铜礼器,各器身所饰纹样包含鸟形纹、兽形纹、龙纹等,周历背面配以文字,对纹样进行了细致的讲解。2023,一起走进“吉金”时代,感受古青铜带给我们的震撼。
-
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局本书在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2462处古遗址和近十年的考古新发现遗址基础上,遴选出251处,分为洞穴遗址和聚落遗址,窑址,城址与军事设施遗址,宫殿衙署遗址与寺庙遗址,矿冶遗址与窖藏址,驿站古道遗址,桥梁码头遗址、水利设施遗址与水下遗址和其他古遗址八大类,扼要介绍了广东地区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古遗址概况,为了解广东古代社会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证据,也为构建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古文化的“区系类型”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