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罗布淖尔考古记黄文弼1930年和1934年,黄文弼两次赴新疆罗布淖尔(即罗布泊)考察,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本书对罗布泊及其附近水道变迁问题、河源问题、罗布沙漠迁移问题、楼兰国史及其国都方位问题、楼兰在中西交通上的地位及其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等,都做出了许多独到的论述。
-
毓藏姜国富吉林毓文中学始建于1917年,目前收藏了500多件教育文物,门类全、范围广,包括瓷器、铜器、木器、珐琅器、丝织品、玻璃器、武器、古籍善本、老照片、印章、玉器、刺绣、徽章、雕塑、动物标本、古乐器等16个品类。本书对毓文中学所藏的这500多件教育文物进行了分类、概括和初步考证,并详细介绍了教育文物的收藏时限、来源、材质结构、藏品特色等,以及这些文物是如何记录中朝友谊的发展,如何见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变迁的。本书集知识性、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既展现了珍贵教育文物的教育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也为通过教育文物触摸中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匜卷张懋镕王宏,阴玲玲《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匜卷》以两周青铜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铜匜的研究简史、定名与功用、型式分期、组合关系、地域文化风格、与相关器类之间的关系、起源与消亡等方面的考察,力求在系统收集整理两周青铜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这类重要青铜礼器的研究与认识。
-
黄河中游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王欣著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本书为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研究、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适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爱好者阅读、参考。
-
蚕桑萃编(清)卫杰编.
-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东纪游草[晋] 嵇含,[宋] 范成大,[清] 沈锡爵 著.
-
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瓷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13~2019年,为配合“成都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的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华门街西侧的成都体育中心内外场区域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大面积的明代蜀王府遗址,并且出土了大量明代瓷器,为研究明代蜀王府的物质文化面貌、探索明代宫廷陶瓷史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实物证据。本书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标本190件,囊括了此次发掘出土瓷器的各个品种、窑口、器形和时段,同时配发了五篇研究论文,分别关注了明代蜀藩瓷器的总体面貌、四川出土的明代“西平佳器”款青花瓷、蜀王府遗址出土明代景德镇瓷器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15世纪越南官窑瓷器的生产状况、蜀王府遗址出土的明代御用瓷器,并就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玫瑰国度河北博物院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编著 著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随着中国和西亚一带交往增多,中国对叙利亚的认识逐步加深。为促进中叙人文交流,助力两国友好发展,满足中国观众多元的观展需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策划了叙利亚古代文物主题展览来华巡展,为促进中叙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人文交流平台,也让中国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亚洲文化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的特质。本书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同名图录,收录了近二百余件精美文物,图文混排,以大量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来自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的出现、形成、发展、融合的过程。
-
大唐的颜色赵宇共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造型雄浑大气,釉色奇幻绚丽。作为唐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唐三彩从人物俑、动物俑、生活器具到建筑模型、宗教祭器,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反映了唐代缤纷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也使今人对唐代的文化、社会充满了想象。《大唐的颜色:唐三彩面面观》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如唐人如何称呼唐三彩,唐朝时唐三彩的生产流通,唐三彩是否统一配给,等等。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其中不乏实用性的观点。《大唐的颜色:唐三彩面面观》图片百幅,图文并茂,方便大众读者从多个方面认识、了解唐三彩。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两周装饰艺术卷曹芳著本书以两周青铜器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周青铜容器的造型设计、器表装饰、地域风格及审美观念与装饰风格的嬗变等方面的系统考察,力求在宏观把握两周青铜器装饰艺术总体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两周青铜艺术丰富内涵的认识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