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殷虚书契续编》考释叶正渤 著本书是对晚清罗振玉所编《殷虚书契续编》六卷所做的考释,属于填补空白性质,为古文字学界研究甲骨文作参考,同时也丰富了甲骨学史的研究。本书所做的考释工作,首先是对甲骨文单字作考释,原则上初次出现时做分析解释,其后则直接用通行字体隶定,或作简要的解释;遇有冷僻字或笔画残缺的字,则截取原拓片字形,再做字形分析探讨。其次对甲骨文单字在卜辞中的用法和意义作分析研究。考释过程中,同时参考学术界(包括本人)已有的最新研究成果,尽量使最新研究成果在考释中有所反映。再次,本书的考释工作,不限于对具体卜辞的隶定和对甲骨文单字的考释,同时还涉及殷商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
-
曾侯乙墓竹简字形合编洪德榮、葉楠 編著本书是俞绍宏教授主编《楚系简帛字形合编系列五种》之一,收录曾侯乙墓出土竹简。本书为字形全编,收录了曾侯乙墓出土竹简的所有字形,正编按《说文》五百四十部卷一至十四编排(附合文与存疑字于卷十四后),不见于《说文》的字归入相应部首或字条之后,异体字附见于主字形后。每条字形均,带有出处与文例,释文通假字注明本字、古字注明今字。附录曾侯乙墓竹简的全部释文,提供竹简原文全貌以供读者比对正编。书后编有笔画检字表供读者查找。
-
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会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著世界考古论坛会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主办,十几个国家的有名考古学家参与的盛大的学术活动。《世界考古论坛会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大学主编,是世界考古论坛中发布的优秀论文集。本文集有中外优选学者的历史学和考古学方面的文字,还有当年评出的十大世界考古发现的介绍,有大量的由知名考古学家提供的图片,反映世界各地考古现场的情况。是一本了解世界考古学现状的比较优秀的著作。
-
渤海国文物研究彭善国 著渤海是东北亚地区唐五代时期由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新唐书》记载渤海统治的盛期,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有“海东盛国”之称。近年的考古工作揭示,渤海出土文物的种类,按材质可大致分为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骨角器等。本书即为对渤海文物进行的系统梳理与研究,这些文物,既有渤海自造,反映了渤海自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工艺技术成就;也有输自域外,体现了渤海与周邻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这些文物真实再现了渤海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形态以及精神世界,对于探讨渤海文化的构成因素、渤海文化的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
仰缉纬象任达 著马王堆帛书中的天文类文献包括《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日月风雨云气占》三种,均与古代占星候气之术相关。其中,《五星占》是一篇专讲五星占测与五星运行规律的文献,为现存zui早的一部天文书,其价值在于提高了五星周期的精度,并将五星纳入历术,创设理想的历元,简化和修改了太阴纪年。《仰缉纬象 马王堆帛书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学的方法,首次从古代数术角度依据所测天象对占辞进行分类,在帛书拼缀、字词释读、占辞分段等方面对《五星占》进行考察。同时,对其中复原情况较好占辞的数术涵义进行阐释和研究。以期对早期五星占测类文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推进古代天文学的研究。
-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著全书收集论文17篇,有关出土文献研究的学术成果包含诸多学科的研究内容,部分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阶段性成果,其观点鲜明,材料扎实,论证严密,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及出版意义。
-
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本书系庆祝民族考古学家李仰松先生九十寿辰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学术论文33篇,涉及民族考古学、史前考古学、夏商周考古学、文明起源、边疆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研究等内容;附录2篇,介绍李仰松先生的学术历程和论著总目。
-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徐长青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的阶段性发掘和研究成果,由主持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主要人员参与编撰。主要内容涉及海昏侯国遗址与海昏侯墓的考古背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研究,以及出土文物的科学技术检测与分析等,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及相关研究的最集中展现,其中漆木器、玉器文物发布了大量**材料,图文并茂,丰富了阶段性研究的内容。
-
水洞沟研究论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本书是水洞沟联合考古队针对宁夏水洞沟遗址第5轮(2003—2007)和第6轮考古发掘(2013—2022)成果用英文所发表的部分论文的译集。根据研究主题,分为“综述篇”、“石制品研究篇”、“年代环境研究篇”、“生物考古研究篇”、“象征认知研究篇”和“其他研究篇”共37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通过**科技方法和理论视角,对水洞沟遗址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计行为、生存模式、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为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 西北干旱区史前人类的生存适应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
古典与文明·参赞化育谷继明本书以清代乾嘉吴派学术的代表惠栋之易学研究为主题。惠氏家族三代传《易》,惠栋可谓是清代汉学派《周易》研究第一人。全书从惠栋家学渊源讲起,说明他如何通过“师法”的方法论,从理学传统转进至自己的“一家之学”,树立起汉学旗帜。惠栋将《易》之根本追溯至汉儒提倡的“元即太极”,又将作《易》之宗旨定位到与人之性情息息相关的“赞化育”,而深剖这些“微言大义”,则可知其以《易》为基础统摄群经的深意,在于融汇易学与“明堂之法”,从而建构全新的政治设计,藉此呈现惠氏“述旧信古”、颇具革命性的经学政治理想。 清代学术史研究多年以来“义理-考据”“汉学-宋学”的对立框架为基础,以往学界对惠栋的定位,局限于严守汉儒家法的考据学家,实际上掩盖了惠氏极具特色的思想面貌。本书希望打破旧有窠臼,不仅为重新定位惠栋历史形象提供新思路,更为清代学术研究找到更富生命力的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