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中国美术考古文献辑要·第4卷汪小洋,吴思佳,史亦真 等“中国美术考古文献辑要”是对1949—2019年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一次专门性、系统性整理汇编,共12卷,500多万字。
-
煎药庙西晋墓地南京博物院,邳州市博物馆暂缺简介...
-
建筑考古学杨鸿勋本书具有创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部关于“建筑考古学”之学科系统的研究专著,是建筑考古领域和建筑史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著作,特别是书中关于古聚落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等一般复原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建筑考古学的田野工作和室内工作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国家文物局2022年中国考古事业的各项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考古中国”18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25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实施,旧石器考古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与发展、城市与边疆考古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文物局召开5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集中发布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西藏考古、史前文明化进程与夏商文化研究、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等17项考古成果,及时推介新发现,深入解读新成果。这些成果内涵丰富,跨越了漫长时空,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不断延伸:学堂梁子遗址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提供了东亚直立人起源与发展的新材料;西藏考古揭示了青藏高原史前时期复杂的人群互动与文化交流;殷墟遗址的聚落考古研究取得新突破,还原了更为真实鲜活的商代文明;昆明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封泥和简牍,其中“益州太守章”等官印封泥和有关行政、司法的文书是汉代中央政府在云南行使治权的体现,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揭露出完整的码头遗迹,再现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欣欣向荣的生动画面。考古工作者们用手铲揭开尘封的历史,生动书写着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国家文物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与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一起持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携手同行、共谱新篇,奋勇前进、开拓新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奋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上方山访碑录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著本书收录了北京房山区上方山的碑刻文献资料160余种,编者从碑刻的基本信息、拓片照片、碑刻解题、录文、注释等角度对这些碑刻进行了记录和释读,是一部上方山的专题石刻文献资料集,对于了解上方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提供了基础文献资料。;同时,北京石刻文化专家刘卫东等学者从历史、地方文化乃至石刻艺术等角度的考证解读使本书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是一部资料性和学术性兼顾的专题资料文献。 本书可供北京地方史、地方文化研究、书法艺术等学科研究机构资料室、图书馆收藏。
-
温故集《 温故集》编辑组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于1972年,50年的发展历程蕴涵了几代学者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之际,《温故集: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访谈回忆录》编辑组收录了50余篇来自任教老师和校友的采访稿件和回忆文章,回顾了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先生等前辈创建专业的点滴过往,回忆了几代学人走上考古之路的校园生活与田野经历,并寄语于后生。温故而知新,《温故集: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访谈回忆录》旨在回顾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成长过程,总结和传承山大考古精神,为考古专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支撑。
-
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余静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两汉中小型墓葬。通过对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将中国南方地区划分为四个考古学意义上的分区。在分区基础上,根据各区墓葬材料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古学分期研究,由此建立起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的年代框架。在分期基础上,对各区墓葬进行文化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因素的势力消长关系,来考察各区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继而对各区墓葬所展示出来的地域特色进行归纳,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及宗教因素,分析各区地域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最后将中国南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概括汉文化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形成过程,总结中国南方地区汉文化的特点,并结合当时中国南方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及政治经济等因素来探究其特点的形成原因。
-
常熟文博论丛常熟博物馆 著.
-
长江上游先秦考古研究江章华本书是成都考古学者文库第一号,收录了江章华先生撰写(含合著)的长江上游先秦考古研究学术论文32篇。内容包括文化、变迁、谱系,墓葬、聚落、社会,器物、符号三部分。作者首先从典型遗址分析入手,建立长江上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进而探讨文化谱系,解释文化变迁的动因。通过聚落、墓葬分析入手,探讨当时的社会。同时包括对一些典型器的产地、起源、传播、发展演变以及巴蜀符号的变迁及其性质的研究。
-
景观考古视角下江汉地区夏商时期聚落研究邹秋实本书从景观考古学视角,对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夏商时期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综合运用田野考古、历史地理、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对江汉地区古代遗址的地貌形态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复原夏商时期江汉地区聚落景观,探讨夏与商文化时期江汉地区聚落的营建方式、选址特征、等级差异、功能与性质,以及南北、东西交通路线等问题,从而揭示夏与商王朝在长江中游地区的经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