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寻迹西安华古团队全书精选俯瞰、全景、细节等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季节750 张高清图片,多维度构筑西安 “史话”,众创西安文物古迹影像志;29条寻访线路,全方位带你“走”西安。是系统全面介绍聚焦文物,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文物导览工具类书籍。本书的主要内容按照文保类型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个类别,最后一部分为寻访路线规划,设计了29条线路,通过这些线路,可以串联大部分西安行政区域内的文保。每处文保点的文字内容我们都进行了丰富的编排,包含了文保点的历史沿革、文保结构、规格和组成部分、相关拓展,同时还把文保点的服务信息包括文保点地理位置、开放时间、收费情况等也都编辑进来,方便大家出行前的规划。本书的亮点和精华是图片部分。除了特邀摄影师们的倾情呈现之外,还通过“华夏古迹图”文物古迹大数据平台和“华古平台”公众号进行了大规模征集。最终选取了51位摄影师的756张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寻迹西安》和整个“寻迹古都”系列的书一样,是一本“又小又大”的书,“小”在于它开本便携,装帧设计精致,像一个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大”在于它内容丰富、详尽、实用,承载的是西安城市最精华最宝贵的精神和文化宝藏。
-
越国之殇岳南 著秦汉鼎革之际,在岭南地区曾有过一个历时近百年的地方政权——南越国。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南越国才彻底归入大汉版图。那么,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它与中原政权发生过哪些恩怨纠葛?五世南越王的陵墓又藏于何处?这些萦绕在后世很多人心头的疑问,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本书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发掘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眜)陵墓,以及通过出土文物分析推断墓主信息的曲折经过。随着作者视角的切换,我们还能看到秦汉之际中原楚汉争霸、岭南南越国威震边陲那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
我们这样发现良渚王宁远史前中国, 在考古有所发现之前, 是一片神秘的沉默地带。 中国考古 学者用手铲, 用探方, 一点一点刮剔出史前中国的真相,这方面的工作,在中国 考古学界, 公认是良渚做得最好,取得的成果最显著,经验与模式最值得讲述与 借鉴。 口述史将良渚考古发现史,分成起承转合四个阶段,邀请这四个历史阶段 的领军人物进行讲述,避免了考古报告的枯燥艰涩,用通俗的口语,娓娓道来良 渚考古发掘的大幕是如何被渐渐揭起,并说明良渚如何从一个沉默的普通江南小 镇, 一跃成为实证中国 5000 年历史的圣地。
-
东方考古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编辑部《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及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21集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专刊,收录了49篇研究论文、4篇发掘报告,内容涉及古史传说、史前到历史时期的聚落与社会考古、生业与手工业考古、科技与美术考古、博物馆学专题等内容。
-
三升斋三笔荣新江 著本书为“雅学堂丛书”之一,是一部学术随笔集,分为“丝路新语”“不仅敦煌”“绝学不绝”“古籍命脉”等五部分,共收录二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系统地梳理了以往敦煌学、吐鲁番学和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成果,分析了敦煌学、吐鲁番学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写本学的基本知识、整理和研究出土文献的方法,以及古籍数字资源的利用等。本书据史立论,于平实中见功力,于絮语间立高论,是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
从陇上到吴越刘进宝 著本书为“雅学堂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关于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研究的学术短文20余篇,包括《继承传统,努力提升敦煌研究院的地位——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传承创新研究会”上的发言》《从提出背景看“丝绸之路”概念》《打不走的“敦煌人”——我所了解的施萍婷先生》《敦煌学的珍贵历史纪录——读》等文,展现了作者从孜孜以求的青年学子成长为当代敦煌学家的个人学术成长史,也为读者打开了一个认识敦煌与敦煌学的窗口。
-
麦积山石窟论文选编李天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长期以来,麦积山石窟由于不可移动的环境因素、记载寥寥的历史因素而略显萧条,相关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幸而,历经几代麦积山人的守望,学界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2023年正值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 ,精心遴选出13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范围包含麦积山石窟的造像、壁画、建筑、碑刻以及考古发掘活动等。虽然简幅有限,但也尽可能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示于人前,旨在向诸位关注和坚守麦积山石窟的前辈学者致敬,并以“坚守深山,责任担当,恪守使命,勇于挑战”的“麦积精神”激励后学,期冀着在未来的岁月里有 多人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学术价值,踊跃投身到保护、研究、弘扬麦积山石窟的队伍中来。
-
晋国六百年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本书主要呈现“晋国六百年——山西文物精华展”内容。本书共分三部分,包括河汾骄子、争霸春秋、余烈三晋。所选文物材质以青铜器为主,另有石器、铸铜陶范等,主要出士于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侯马金国遗址、铸铜遗址、赵卿大墓等遗址墓葬。通过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娓娓道出晋国600多年的历史,以物载文,生动立体再现晋文化脉络和一国之风雨兴衰。书稿包括文物图片、遗址考古现场图片、图标等多形式资料,可读性强、资料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