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十里窑厂瓷韵涌动秦陇华《十里窑场瓷韵涌动——耀州窑》系“丝路物语”书系第五辑之一种。作者采用朴素流畅的文字,结合精美的彩图,从耀州窑的历史营建、历史背景、烧造技艺、经典器物、青瓷艺术等多个角度,讲述耀州窑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
通州郑庄考古发掘报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编著本书为配合北京市第8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建设的考古发掘报告。在配合该项目施工建设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清代墓葬188座、明堂2座,出土了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03件(套)。这些发现完善了通州区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增添了北京南部的物质文化史信息,丰富了北京清代考古的研究视角,对了解凉水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可供从事考古、文物、历史等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寻找埃及失踪的古墓[英] 克里斯·农顿 著,赵海燕 译埃及古代遗迹之壮观举世无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从恢宏金字塔深处的墓室,到国王谷隐蔽的地下陵墓,几代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一系列法老的墓葬。然而,还有很多陵墓尚未确认墓主,很多地区仍未被彻底探寻,新的科技与新的历史研究也不断带来新的信息。备受瞩目的图坦卡蒙墓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亚历山大大帝和埃及艳后的陵墓究竟在何处?国王谷里是否还藏着神奇宝藏?有足够多的线索诱惑着人们,激发人们的想象,却没有充分的证据指向确切的结论。克里斯·农顿在书中不但精彩地捕捉了埃及考古学史上激动人心的发现时刻,生动讲述非凡探索者们的发现过程,而且思考着已有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留下的重重谜团,以及公众的兴趣如何影响埃及学的发展,再次燃起人们对未来埃及考古发现的热切期待。
-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学术名家手稿陈建龙 主编, 邹新明 执行主编北京大学自建校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其间名家辈出,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北大学术名家手稿》精选北大一百多年来9位学术名家手稿,进行影印整理,即胡适《四十自述》《说儒》,邓以蛰《山水画的南北宗》、冯友兰《论理气阴阳》、朱光潜译维科《新科学》译稿、王力《汉语语音史》、邓广铭《陈龙川传》、张岱年《唯物主义与道德理想》、侯仁之《海淀园林区的开发与北京大学校园》、王瑶《坷坎略记》《守制杂记》。这些名家在各自的领域或有开创之功,或为集大成者,手稿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论文、专著、自传、译稿等多种形式,既有文献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将这些手稿汇编影印整理出版,并附以简明解题文字,读者阅读使用的同时,也可由此深入了解北大优良学术传统及学术名家的学术风采和精神魅力。
-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南京大学博物馆 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本书是对1972年发掘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出土资料的系统整理。该墓是帝陵级别的东晋墓,由蒋赞初先生主持发掘,并于1973年4月在《文物》上刊发整理简报,公布了出土的主要器物等70余件(组)。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挖掘条件和设备,大多数当时公布的照片和资料已不能满足科研需要,基于此,本书编者团队在简报的基础上,对收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的北园东晋墓出土器物进行了整理、拍照、线图绘制,并重新绘制墓葬平剖面图、出土器物分布图,按陶器、青瓷器、金属器和其他的分类编排,以文字和图版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获取信息。并且,本书还收录了整理札记、蒋赞初先生有关发掘经历的回忆口述以及王志高、吴桂兵两位学者对于墓主身份的讨论,将与墓葬有关的相关材料收集、整理齐全,是两晋考古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长渠遗珍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05~2012年,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及全国50多个考古研究单位,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和干渠沿线369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总计发掘面积达92万平方米, 获取各类文物10万余件。出土文物的年代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文物数量众多、年代序列完整、器物种类丰富。在出土的各类文物中,以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为大宗,为河南乃至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BR》本书为“瓷器”卷,重点介绍东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墓葬或遗址出土的瓷器,反映出当时陶瓷器的生产窑口、制作水平和流通使用等多个方面。
-
贾湖出土绿松石杨玉璋贾湖遗址自从发现以来,共计进行了八次考古发掘,每一次发掘都出土了大量反映古代人类审美的文物,绿松石即为其中一种。绿松石是古代珍贵的矿石,贾湖先民经过古代贸易网络获取周边矿脉出产的绿松石后,进行了大量精细加工,使得绿松石成为贾湖先民珍贵的装饰品。八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绿松石,其中按照考古分类及研究,分成了若干类型,基本可以全方位反映贾湖先民的对装饰品的加工工艺。光管钻技术就有对钻及单面钻等,使用工具有解玉砂及竹木管等,为了解先民的制作工艺提供了真实的考古材料。本书清晰展示了数百幅绿松石的原始及显微镜下的放大图片,首次向社会公布贾湖遗址八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绿松石情况。
-
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过程的考古学研究陈洪波全书共五章。 章作为学术背景概括介绍了西方新考古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全面梳理了 外学术界对于“新石器化”和“农业起源”等问题的观点和讨论,以期对于中国特别是岭南地区新石器化研究有所启发。第二章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过程的整体研究,通过对岭南新石器时代文化形态特殊性的检讨,以及对西江中游文化区史前生业经济发展阶段及转变的讨论,揭示出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差异,以及产生此种区域特殊性的动因。第三章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现象的个案研究,从酿酒的发生、石器功能和形制的演变、战争迹象等角度,对农业起源、生计方式演变和社会结构演进等文化过程进行解读。第四章探讨了岭南与大陆东南亚早期文化的密切交流和整体联系,核心在于分析岭南和中南半岛的“龙山化”现象,强调中国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带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第五章将岭南地区的新石器化进程概括为从“广谱革命”到“稻作农业”,系统总结了岭南地区新石器化进程的内容、阶段和特点,以及岭南在中国文化早期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
灯盏千年韩钊本书所收录的灯具,均源自“儒室灯堂”的藏品,选择了不同质地与类型的灯具257件(组),兼顾时代,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出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特征。能为灯具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实的灯具图录资料。在叙述中国古代灯具发展的同时,旁征博引,涉及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诸方面的历史。语言深入浅出,叙事清晰有序,既为专业的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又为初学或是历史爱好者提供了入门的途径。
-
千年文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考古博物馆本书是湖北考古博物馆配合“千年文脉——长江文明考古展湖北”展览编写的展览图录。分为“人类起源”“文明之路”“夏商南土”“周之南国”“江汉入秦”五个部分,时间线自距今200万年左右的湖北建始人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止,通过选取典型遗存出土的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成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等展品1000余件,揭示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历程,呈现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汇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在传承中弘扬荆楚文化,唐续千年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