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清明节丛超 著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
春节仲崇泽 著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庙会王林 著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
元宵节仲崇泽 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
黔北仡佬傩仪式大观罗中昌 ,冉文玉 著仡佬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的一员。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口登记时仅2万余人。20世纪80年代初经民族识别后,至第五次人口普查有57.9万余人,分布在黔、滇、川、渝、桂等省市。其中以贵州省遵义市最多,有道真、务川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个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所谓仡佬族文化指仡佬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生活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集合体。仡佬族在历史上虽是一个弱小的民族,但她在艰辛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在与他民族相处的关系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展示了自我顽强的生命力。仡佬族文化是典型的弱势边缘民族文化,其千百年来虽不断受到冲击甚至压制,至今仍顽强保有自我民族性这一事实,是世界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发人深省。
-
重阳节黄俊 著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都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为老年节。
-
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赵心愚 ,罗布江村 ,杨嘉铭 等著《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正文部分,二是调查报告部分。其中,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在正文中,研究内容又分成两板块:一个板块主要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所处的生态环境、面具文化的基本分类和基本面貌、面具文化的基本特点、面具的制作工艺、面具文化的传承、面具文化的传播六个方面(共六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另一个板块在认真总结西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面具文化保护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提出了针对性较强、可供实践操作的保护措施以及利用对策。
-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书系王卫华 编《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书系:北京牛街回族民俗研究》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力图以第一手资料,写出当代牛街回族民俗志,既深描牛街回族民俗的现状,也展示其发展趋势;在为民俗学学科增添研究资料的同时,如能为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则大为欣慰。
-
胡朴安中国风俗胡朴安 著《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胡朴安中国风俗(套装上下册)》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
九莲帐书陈江风 ,曹阳 ,杨远 等著《九莲帐书:叩问苍穹的文化之旅》主要叙述关中影戏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介绍关中影戏的剧本与剧目、音乐唱腔以及关中影戏与民俗、造型艺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