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秘境节祭邓启耀,张刘编撰云南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约占中国少数民族种类的一半。众多的民族生息繁衍在这块被称为“秘境”的土地上,按照各自不同的历史、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的年节祭会,往往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形式之一。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思想、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生活习俗、神话传说、歌舞娱乐、文化心理等都在年节祭会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示。《秘境节祭(中文):云南少数民族年节祭会》文图并重,较完整地总括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年节祭会的活动形式和文化内涵,既有美丽、丰富、神奇的风情观光,又具有一定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文化透视。全书有彩色照片500余幅,有许多罕为人见的珍贵资料。附录部份的“云南少数民族年节祭会一览表”是目前为止云南最完整的节祭索引,它是《秘境节祭(中文):云南少数民族年节祭会》的资料依据,也可供有兴趣的研究者和旅游者做进一步的查阅和深入探讨。
-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丁世良,赵放主编内容提要《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共分六卷。本卷为中南卷,收录有关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部分。这些资料对了解中南各地方、各民族的风俗,进行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会有不小帮助,对于编纂新的地方志,以及促进移风易俗,研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关问题,也有参考价值。片断:《荥阳县志》(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刻本)礼仪民俗冠礼男子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其先期旬日,有家庙筮日、筮宾之节,至日行礼,有拜宾至之节,有行盥洗之节,有宾致祝之节,有宾加冠之节有宾饮冠者之节,有宾字冠者之节,有冠者拜宾之节,有冠者拜父母、拜诸父母兄弟、拜乡先生之节,有主人饮宾之节,有宾酢主人之节,有主人荐币之节,有主人送宾之节,有主人告庙之节。但其俗之异者,古礼三加,今惟一加也;其致祝之辞,务在贡谀,否则主人衔之。然冠礼今亦多不行。婚礼婚有纳采、问名之节,有纳徵,即附纳吉、请期之节,有亲迎之节但其俗之异者:所用羊、酒,羊忌黑眼,酒必以醇为贵。其馈妇家以果、面、合欢酒也,妇家受之,而易酒以水,又插以箸也。其亲迎也,妇翁宾之,必馈婿函金,婿方食,谓之“开口礼”,否则婿不食也。女子将归也,立于石上,曰“踏实地”,且掷箸母怀,母以襟受之,曰“留财”。女至婿门,以红毡铺之,令足不履地,有人授宝瓶于女,令女抱之。宝瓶者,中贮五谷、金银也。翼日,婿行谢亲礼,妇翁食以馎饦,两角相抱,谓之“抄手”,象婿容也。三日之内,妇家馈饭,第三日为女行馁饭之礼,长皇中加以油蜜,欲其亲之甘而易人也。九日,女归宁,婿亦偕之,曰“回门”。次日,馈以财物,婿携归,谓之“偷富贵”云。丧礼丧有三日而殓之节,有五日、七日服成受吊之节,有期年小祥之节,有再期大祥之节,有中月而禫之节,有二十七月而服除之节。其葬不拘时月,亦有渴葬、怠葬之失焉。自期以下,各合古礼。但其俗之异者:得良槚必相贺也。丧日计至七,用浮屠教饭僧施食;高门富室门外架木为屋,制三木斛以作基,编巨竹笮以成壁,有米、面、菜三山,有金银箔五球,穷极奇丽;戚属勼众题铭旌,设乐张饮,谓之“暖伴”。葬日,刍灵繁盛,一方相氏或费布泉(帛)二三百匹。又有搭随赠会者。家有戴白老亲,则十人为会,每月敛钱若干数,因母得子,一家有事,以举钱赒之,九家且效奔走焉,此则《周礼》其犹醵欤。祭礼凡祭多用四时仲月。前月下旬之首,有择日、告家众具修之节。春有荐韭之节,佐以卵;夏有荐麦之节,佐以鱼;秋有荐黍之节,佐以豚;冬有荐稻之节,佐以雁。忌日必祭,展墓必祭。依古之制,无俗之失。岁时民俗正月“元旦”,履端之辰也。夜半各起,口沭(栉沐)口(盥)漱,陈牲醴,焚寓钱,祝天地,祭影堂,换桃符,贴黄纸,张门神守户,曰“炭将军”,逐疲(疫)也。衣地以芝麻秸,祛邪也。焚辟秽丹,放驱魔炮,刻木为匙,悬匏于户,福来灾去矣。是日也,士庶冠服修洁,姻友则投笺互拜,曰“拜年”。三日内,米面不得生饮,必预储其熟,客来咄诺(嗟),无仓猝忧,至泛泛者亦只留名纸焉。当五鼓时,不卧而嚏,嚏则急起,卧嚏者病兆也;不卧而语,言亦不应户外呼,曰呼者鬼也。夙兴,啖黍糕,曰“年年糕”;啖马齿菜,借齿音为时,新年好时来也。用新箸啖驴肉,名曰“嚼鬼”。有祈目明者,于“元旦”竖竹竿于庭,竿头荫以松柏枝,夜悬灯,谓“天灯”。家家设几围箔,虔奉真宰神牌,谓之“天地棚”,甘日乃撤。十五日,“上元节”。作芦轩,张花灯,放花炮,戏秋千,奏萧鼓。灯谜、诗联,在在斗奇,男女过济桥度厄。十九日,是日也,名曰“填仓日”。农人积粟之处,燃灯设祭以祈豊(丰)。其女归宁,是日亦必返夫家,谓之“添丁”。二月朔日为“中和节”,姻亲互饷细面,曰“龙须面”。初二日,取豆火炙之,以压毒虫。是日谓之“龙抬头”,女多归宁。三月“清明节”,黎明插柳于户,男妇扫墓,提壶絜(挈)榼,车后挂纸钱,粲粲然满道也。新妇尤盛妆行拜坟礼。新冢则前日“寒食节”哭奠,葬已过三年者始益土丘垄而高大之。祭毕,以纸钱表墓,复标挂纸幡于冢。四月八日,是日为如来出世日。名刹禅院,祈禳甚众,有以熟大豆贮柈中,听人手拈,谓之“结缘”。于是王瓜初生摘售,谓之“进鲜”。五月初五日,谓“天中节”。各贴灵符于堂,悬天师像于庭,以避瘟疫。门插艾虎,酒泛菖蒲,角黍相遗。儿童系五色缕于手足。六月初六日曰“天贶节”。各于日未出时火炙小麦面,微黄色投百沸汤中,入以糖食之,云去(祛)热湿,免目疾。午时晒衣物,虽老儒破书、贫妇敝缊,反复承日先(光)不已(已)。
-
中国古代服饰沙嘉孙著暂缺简介...
-
宗教与民俗刘稚,秦榕著本书论述了宗教与民俗的关系,民族宗教节日、生产祭俗、禁忌俗、衣食住行中的宗教、巫术及民俗,语言民俗灯内容。
-
中西人论的冲突杨适著内容简介该书的基本观点是:文化的中心在人,文化理论的中心在人论,而人和人论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全书围绕中西人论的差异,揭示了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中西传统文化与人论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的人伦文化中的“人伦”,是缺乏自由平等的宗法人伦;西方传统的自由文化中的“自由”,是缺乏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商品关系里的平等自由。同时指出,宗法性人伦和商品交易性自由都是人类在追求自由和人伦进步过程中异化发展侧重不同造成的;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是扬弃异化,追求自由与人伦的和谐统一。
-
彩图风俗词典徐福荣等编文;黄阿忠等插图《彩图风俗词典》选收中国各民族富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常见的、主要的风俗习惯条目,共1022条,其中绝大部份是现在仍然流行于民间的,也酌收历史上存在过、现已消失的风俗条目。目的是增进读者对中国文化和国情的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本词典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编篡每一词条。每个词头均注汉语拼音。每页分两栏,排三、五条,配有彩图两幅,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较易了解风俗内容及其特征,并得到美的享受。本词典正文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序排列。正文前附有“词目首字汉语拼音音序表”、“词目笔画索引”,以便利读者查检。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刘道超著人们都说,善恶报应是封建迷信。是的,它荒谬无稽令人不屑一驳,但古人为什么又如此笃信不疑?其中有无合理的内涵、作为一种绵延数千年的重要习俗,它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格有何影响?我们“下位层次文化”歉收并蓄的特点,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又一个广阔天地,并把人们引向中国文化最复杂隐秘的殿堂。
-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李露露编著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民间的节日文化。
-
古代礼制风俗漫谈《文史知识》编辑部编文化史知识范围很广、包括古人的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科学技术、天文地理、艺术诸方面。本书为《文史知识文库.古代礼制风俗漫谈》第三辑,收录了史苏苑、姚喁冰、张习孔等人的44篇文章,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
民俗美术与儒学文化李辛儒著本书探讨民俗美术与儒学文化的关系,内容包括儒学生殖思想与民俗美术的发展、儒学伦理思想与民俗美学的道德宣教等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