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中国人的礼仪生活吴成国著本书目录简介:一、从礼是Rite还是Art说起;二、有喜、胎教和催生礼;三、生男生女“报生”去;四、“抓周”的故事等。
-
中国社会时尚流变赵庆伟著本书可以从中看到曾经鲜活存在于我们祖先生活中的若干历史内容,进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不可少的环节。
-
老北京的穿戴常人春著《老北京丛书》是一套介绍北京生活习惯的丛书,主要讲述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人在穿戴、吃喝、剧住、出行、玩乐、商市等方面的情况。书中既有系统全面的概述,也有具体的描述和作者的见闻。它不是研究性的专著,也不是资料性的集录,而是阅读性很强的通俗读物。
-
清代宫廷绘画聂崇正主编50-60年代,故宫博物院对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清理核对,按新的观念,把过去划分器物和书画类的才被编入文物的范畴,凡属于清宫旧藏的均给予故字编号,计有711338件,其中从过去未被登记的物品堆中发现1200余件。作为国家最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馆肩负有搜藏保护流散在社会上珍贵文物的责任。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调拨、交换和接受捐赠等渠道以丰富馆藏。凡属新人入藏的,均给予新字编号,截至1994年底,计有222920件。这近百万件文物,蕴藏着中华世族文化艺术极其丰富的史料。其远自原始社会、商、周、秦、汉、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五代两宋、元、明,而至于清代和近世。历朝历代,均有佳品,从未有间断。其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有青铜、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书名画、印玺、漆器、珐琅、丝织刺绣、竹木牙骨雕刻、金银器皿、文心珍玩、钟表、珠翠首饰、家具以及其他历史文物等等。<
-
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姚伟钧著本书为博士论文。深入研究了商周、汉唐饮食礼俗、汉唐佛道饮食礼俗、宋明清宫廷饮食礼俗等内容。作者以食—俗—礼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线,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
亚细亚民俗研究陶立璠主编暂缺简介...
-
江湖社会习俗叶涛,张廷兴著暂缺简介...
-
伦理与生活郭松义著暂缺简介...
-
百彩千辉玉腊编著人类服饰的演进,从某种程度上说,凝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傣族歌手的演唱古本中把妇女的衣服,简裙和鳝骨形银腰带称为老祖公传给后辈儿孙的岁月纪念品;景颇族民歌说“统裙儿织着天下的事,那是老祖公写下的字”,瑶族说,他们上衣背后的五色方绣代表他们是始祖盘瓠的后代,反映着由北向南迁徙的历史;苗族背上的方形绣片和百褶上的花纹,隐含着一段被迫离开家园和不断寻找新的住地的经历……各民族服饰从产生到发展演变,深深地留下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印记,说它代表着各民族古老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各民族从遥远时期走来的足迹的记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
滇音荟谈吴学源编著云南素有“歌舞之乡”、“民族音乐的海洋”以及“乐器王国”之美誉。云南民族音乐具有的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变化丰富、绚丽多姿等特点,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关。云南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云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年左右的元猿人化石,不是我国也是亚洲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猿人化石。考古资料表明,3200多年前的殷商中晚期至周初,云南青铜文化已开始出现,云南铜鼓、编钟、铜葫芦笙斗等的出土,揭开了云南民族乐舞艺术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早期铜鼓的出土,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和羊角编钟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其中的环钮圆肩编钟和中原殷商时期的畜铃造型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在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的铜葫芦笙冥器,与代表荆楚文化的曾侯乙墓及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笙、竽属同类乐器,说明滇文化和荆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