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吴歌 吴歌小史顾颉刚等辑;王煦华整理中国现代的歌谣搜集与研究,发端于鲁迅。早在一九二二年,鲁迅就提出搜集、整理各地歌谣的意见和办法。他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一九二:年十二月》中说: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这个意见概括说明了三点:一、搜集整理歌谣,要建立像「国民文术研究会七逗样一个组织机构专司其事;二、整理歌谣的方法是「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并加发挥光大;三、歌谣的作用是「辅翼教育气这是中国现代歌谣史上最早提出搜集、整理和研究歌谣的意见。同年十二月,周作人写了《儿歌之研究》,这是一篇最早研究儿歌的文章,刊在一九一四年一月的《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后来又转载于《北京大学日刊》和《歌谣周刊》(第三三至三四号。那时他在搜集越中儿歌,所以又在同期的月刊上登了一个采集儿歌故事:今欲采集儿歌童话,录为一编,以存越国土风之特色,为民俗研究儿童教育之资料。第兹事体繁重,非一人才力所能及,尚希当世方闻之士,翠其所知,曲赐教益,得以有成,实为 大幸。可是由于当时风气未开,鲁迅的意见书和周作人的启事,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就没有发生什么作用,真正的中国现代的歌谣搜集和研究,要从北大征集歌谣算起。钟敬文在《江苏歌谣集序》中说:中国的有意义地计划地而且科学地搜集歌谣,是开始于民国七年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他还指出古今搜集歌谣不同之处,说:我国古代也有人编辑歌谣专集,例如明杨慎的《古风谣》、清李调元的《粤风》、杜文澜的《古谣谚》等。但那些或仅纂集自典集,或仅搜辑自异族,意旨在于存古好奇,和现代科学式的整理、保存,很有不同的地方。我觉得除整理和保存之外,还有进一步对这些歌谣进行文学民俗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国现代的歌谣搜集与研究,发端于鲁迅。早在一九二二年,鲁迅就提出搜集、整理各地歌谣的意见和办法。他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一九二:年十二月》中说: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这个意见概括说明了三点:一、搜集整理歌谣,要建立像「国民文术研究会七逗样一个组织机构专司其事;二、整理歌谣的方法是「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并加发挥光大;三、歌谣的作用是「辅翼教育气这是中国现代歌谣史上最早提出搜集、整理和研究歌谣的意见。同年十二月,周作人写了《儿歌之研究》,这是一篇最早研究儿歌的文章,刊在一九一四年一月的《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后来又转载于《北京大学日刊》和《歌谣周刊》(第三三至三四号。那时他在搜集越中儿歌,所以又在同期的月刊上登了一个采集儿歌故事:今欲采集儿歌童话,录为一编,以存越国土风之特色,为民俗研究儿童教育之资料。第兹事体繁重,非一人才力所能及,尚希当世方闻之士,翠其所知,曲赐教益,得以有成,实为 大幸。可是由于当时风气未开,鲁迅的意见书和周作人的启事,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就没有发生什么作用,真正的中国现代的歌谣搜集和研究,要从北大征集歌谣算起。钟敬文在《江苏歌谣集序》中说:中国的有意义地计划地而且科学地搜集歌谣,是开始于民国七年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他还指出古今搜集歌谣不同之处,说:我国古代也有人编辑歌谣专集,例如明杨慎的《古风谣》、清李调元的《粤风》、杜文澜的《古谣谚》等。但那些或仅纂集自典集,或仅搜辑自异族,意旨在于存古好奇,和现代科学式的整理、保存,很有不同的地方。我觉得除整理和保存之外,还有进一步对这些歌谣进行文学民俗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科学研究。TOP目录 前言 王煦华吴歌甲集顧頡剛輯吴歌乙集王翼之輯吴歌丙集王君綱輯吴歌丁集顧頡剛輯王煦華整理吴歌戊集王煦華輯吴歌己集林宗禮錢佐元輯王煦華選编吴歌小史顧頡剛等著王煦華编 TOP书摘书摘TOP 其它信息 装帧:精装页数:337 版次:1999-7-1开本:32开
-
中国社会时尚流变赵庆伟著本书可以从中看到曾经鲜活存在于我们祖先生活中的若干历史内容,进而加深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不可少的环节。
-
清代宫廷绘画聂崇正主编50-60年代,故宫博物院对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清理核对,按新的观念,把过去划分器物和书画类的才被编入文物的范畴,凡属于清宫旧藏的均给予故字编号,计有711338件,其中从过去未被登记的物品堆中发现1200余件。作为国家最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馆肩负有搜藏保护流散在社会上珍贵文物的责任。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调拨、交换和接受捐赠等渠道以丰富馆藏。凡属新人入藏的,均给予新字编号,截至1994年底,计有222920件。这近百万件文物,蕴藏着中华世族文化艺术极其丰富的史料。其远自原始社会、商、周、秦、汉、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五代两宋、元、明,而至于清代和近世。历朝历代,均有佳品,从未有间断。其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有青铜、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书名画、印玺、漆器、珐琅、丝织刺绣、竹木牙骨雕刻、金银器皿、文心珍玩、钟表、珠翠首饰、家具以及其他历史文物等等。<
-
老北京的穿戴常人春著《老北京丛书》是一套介绍北京生活习惯的丛书,主要讲述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人在穿戴、吃喝、剧住、出行、玩乐、商市等方面的情况。书中既有系统全面的概述,也有具体的描述和作者的见闻。它不是研究性的专著,也不是资料性的集录,而是阅读性很强的通俗读物。
-
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姚伟钧著本书为博士论文。深入研究了商周、汉唐饮食礼俗、汉唐佛道饮食礼俗、宋明清宫廷饮食礼俗等内容。作者以食—俗—礼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线,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
亚细亚民俗研究陶立璠主编暂缺简介...
-
江湖社会习俗叶涛,张廷兴著暂缺简介...
-
中华民俗览胜鞠海虹,鞠增艾著本书目录简介:1、三百六十行;2、“三教九流”;3、民族民间的“喜”“忌”数字;4、多民族的不同节气与农耕;5、迎春·打春·送春;6、我国南、北方的猎俗;7、育蚕习俗与禁忌;8、蚕神与马头娘传说等;
-
中国朝鲜族民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龙井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本书介绍了中国朝鲜族的民俗民风。
-
活在丛林山水间刘怡,芮鸿编著在广博而悠久的民族文化中,采集和渔猎文化是一个文化涵义相当丰富但迄今为止鲜有人系统进行过研究的话题。在撰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人类的文化,可以从一个细小的方面揭示出很多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进行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才能对人类文明的浩瀚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才能建构起宏观研究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的这本小书能对民族文化这座大厦的基础建设起到一砖一石的作用,我们也就由衷地欣慰了。本书是“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之一,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云南民族采集渔猎。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分析详尽,观点新颖。内容由专家用简洁精炼、准确生动的文字写成,充分体现了知识性、系统性、通俗性和可读性,是专题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知识必备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