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中外节日纪念日1001沙女主编《中外节日纪念日1001》从中外众多的节日纪念日中精选了1001个,分别归在中国现代节日纪念日、中国的民间节日、世界性节日纪念日、外国的民间节日、建交国家国庆日、人物诞辰纪念日五类中。为了便于更明确的阅读和查找,现将各类中节日纪念日的排列顺列说明一下:中国现代节日纪念日、世界性节日纪念日和人物诞辰纪念日这三类按时间顺序排列;中国的民间节日,先按少数民族排列顺序排,同一民族的节日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外国的民间节日,先按洲、国家顺序排,同一洲和国家的节日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建交国家国庆日,先按洲排,同一洲再按国家顺序排列。
-
四川方言与民俗黄尚军著本书以丰富的四川方言材料为基础,把语言的形式描写方法与民俗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纵横比较,源流并重,注重从四川地区的地理条件、人文因素、风习状况、历史背景等方面来研究四川方言词语,为四川方言和民族俗的研究探索新路。本书注重阐说四川民俗对四川方言词语的影响,深入挖掘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确定四川方言部分词语的本字,在揭示四川方言的面貌、总结方言与民俗研究的有关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外还清理了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许多四川方言词语,并对四川方言形成的诸多原因作了有意的探讨。本书的附录是全书重点内容的有机补充,学术性是与实用性结合得较好,首次整理公布了四川地区一百部族谱的有关材料,以及一大批四川方志中所记载的方言和民俗词语,这对于四川方言和民俗的研究无疑有着十分重的价值。
-
中国古代礼俗赵丕杰著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渗透着古代的社会生活和古人的思想观念,要想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也需要董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包括礼仪知识;创作、演出或拍摄历史题材的戏剧影视,这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再现,要想准确地再现历史,更需要熟悉古代文化知识。为了有根有据、令人信服地介绍古代的礼仪习俗,必须引用古代资料。考虑到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不同,对引文作了不同的处理:浅显易懂的,径引原文,个别地方不易,随文略加注释;文字比较艰深的,或加翻译,或引后复述大意。总之,希望能适应更多读者的需要。
-
老北京的风俗常人春著“北京旧闻丛书”所涉猎的范围,虽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但都与古都的历史文化有关,它将对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承传做出不少资料补充。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北京的历史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果它能为您留下一些回味,留下一些思考,也就达到了我们的出版目的。《老北京的风俗》系统地介绍了古都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老北京的风俗》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北京风俗历史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读后一定能留下一些回味一些思考。本书的侧重点为,除了为溯本追源而叙述一些远古的或全国其它地区民俗外,其主要是反映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民俗。同时,鉴于民俗的群众性,故侧重于民间风谷的撰写,对于历代皇室习俗则予从略。
-
居住与住房(法)让-欧仁·阿韦尔(Jean-Eugene Havel)著;齐淑琴译根据法国大学出版社巴黎1957年第五版译出 法国外交部资助出版。
-
衣冠灿烂赵超,熊存瑞著暂缺简介...
-
不灭的诗魂吴洪浩著内容提要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一生几多坎坷,历经磨难。他一落地,即因难产被视为命毒,交给本村一贫苦农妇寄养,5岁时方才回到家中;22岁被捕入狱,一坐就是3年,险些病死狱中;“反右”、“文革”中,又流落北大荒、新疆,一去20余年……本书叙其经历,写其品格,记其诗文,笔调生动、材料翔实,读来感人至深,既是一部传记作品,又具有史料价值。
-
中国民俗学研究中国民俗学会编本辑入选论文20余篇
-
中国民俗地理高曾伟主编《中国民俗地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民俗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地理学、历史学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居住、饮食、服饰、农业生产、交通、婚姻家庭、社会、丧葬、民间体育竞技、民间信仰等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布规律及中国民俗地理分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民俗地理的著作。此书深入浅出,文字流畅,雅俗共赏,可供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地理、历史、旅游、文化等专业学生及有关专业工作者参考。
-
中华美术民俗王惕著内容包括:导言—视觉传承论、福寿绵长—社会美术民俗、吉祥如意—信仰美术民俗、先民族谱—岩画视觉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