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电子演示版暂缺作者《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带我们共同溯源龙文化的发端,探寻地球文明的演化变迁,从修身教育角度解密龙文化的内文明之理,为人类即将进入新慧性文明期如何以文理认知显隐世界提供理法奠基,为后天智能认知扫除盲区。
-
中华典故桑楚 编《中华典故》编著者桑楚。《中华典故》内容提要:典故,顾名思义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它是浓缩的历史,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段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阅读典故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典故的含义.掌握典故的用法,我们编写了《中华典故》。全书精选了两千多则典故,分为言志、情感、言语、形貌、世态、国家、勤政、暴政、司法、军事、经济、哲理、品行、学问、技艺、谋略、功业、人伦、闲趣、境遇、交往、罪戾、失策等篇。编者不仅对典故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往事越千年.如能追湖、穷究其出处,可得探源寻根之趣,还可增加文史知识.丰富活跃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翻开书,一起走进《中华典故》的世界,一起来去品味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述而集(撰)李树明 著《述而集》共三卷,依「述」之意,乃是作者依奉古之圣德教化,习而思,思而后行的感悟,其涵盖范围之广,研习思维之深,修习体察之细,合而形成。旨在通过「谦」、「孝」二字,教人「耐烦」、「诚敬」、「孝亲尊师」。《述而集》的写作,并不是严谨的「坐而论道」,更多的是一种分享,作者对读书的分享,处事的分享,思考的分享,体悟的分享,智慧的分享:行文疏散而有序,不刻板,亦不随意。作者做文不拘,引经据典之后,并之呈现各种现实事例,社会见闻,中西哲人圣者的言语思想,从儒到佛,由古至今,皆有涉猎,作者对中华传统智慧的感念与膜拜,点滴可见于文字。
-
渐远渐近刘国胜 著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和开创性的精神价值,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具有强大的思想力和生命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民走向爱国奉献,创新之路。当今中国是否需要鲁迅,鲁迅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如何传承,这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但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渐远渐近——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一书作者刘国胜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国现在需要鲁迅”的见解,并提出鲁迅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是“立人问题”。作者将鲁迅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精华与当代中国发展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人的发展问题紧密结合,系统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鲁迅立人思想与“立国”、“立企业”的关系,这一命题是超越时空的,是现代化历程的核心思想。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将立人思想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将优秀的文化价值植入大型企业的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中,将“立人成功企业才能做强做优”的理念进行弘扬和传播,这是一大创新。同时,作者直面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把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应用到分析和化解实践中出现的困惑,这是如何将鲁迅的思想资源进行传承,运用于当今社会的经典解读和创新。中国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北京大学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鲁迅先生的孙子、“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作序,对本书作者研究内容的独立发现与独特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
中华文明讲演录俞学明,赵晓华 编《中华文明讲演录/全国高等院校通识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明、文明观以及文明的历史与未来、经邦治世篇、政治文明:制度架构及其流变、中国古代法律的理念与制度、君主真的是“言出法随”吗?——中国古代权、法关系的演变、世卿世禄和选贤任能——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等。
-
民族戏剧大视野黎羌 著历史的长河是绵延不绝的,长江的流水总是后浪推前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更需要中青年学者借助现在的大好条件、大好时光,来精心探索与刻苦研究,在扎扎实实的学业基础上,绘制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完整谱系图。
-
楹联写作十讲陈书良 著《经典中国·国学系列丛书:楹联写作十讲》共分十讲,内容包括:楹联的起源及演变、楹联要讲究平仄、楹联的对仗规律、楹联常用句式、怎样写胜迹联、怎样写春联及岁时联、怎样写挽联、怎样写贺联、怎样写商行联、楹联的书写格式等。
-
中国茶道简明读本于观亭,爱群 著客来敬茶,茶礼天下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礼仪,茶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人文修养丛书:中国茶道简明读本》是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著名茶学专家于观亭的一本茶文化力作。《新华人文修养丛书:中国茶道简明读本》分为七章,将五千年茶文化按时间分段论述,从茶之起源、茶之发展、茶之兴盛、茶之改革、茶之繁荣等历数中国茶文化发展,文笔轻松,图文并茂,读者从中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还能学到科学饮茶的方法。这是一本实用性、可读性很强的茶文化百科全书,同时该书对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何秀丽,张维军 著《弟子规之智慧人生》作为儒家经典中的启蒙篇章,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人生哲理对现代人仍然有深刻的启迪,是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必读的第一本教材。原文尽管短短1080个字,但句句经典,字字珠玑,为了便于现代人正确理解原文意思,深刻把握先贤期盼,我们结合经典,结合实际,对《弟子规》进行解读,帮助人们认识到《弟子规》穿越时空后所散发出来的生活智慧和社会价值。《弟子规之智慧人生》内容通俗易懂,解读深刻,既适用学校培养学生品德素质和养成习惯的需要,也适用社会大众学习国学文化的需要。《弟子规之智慧人生》适应面广,编写基于读、学、做三者并重的理念,既可作为学校国学晨读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国学培训教材。
-
中国精神·中国人季羡林 著《中国精神·中国人》是大师季羡林振奋民族精神之力作。季老与千万读者倾心交流中国文化、爱国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震撼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全面复兴",探求何为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脊梁。《中国精神·中国人》是大师季羡林民族精神之作,紧密契合当下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焦点话题,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中国诗文和老百姓嘴中有很多形容贫而瘦的穷人的话,什么‘瘦骨嶙峋’,什么‘骨瘦如柴’,又是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等等,都与骨头有关。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点‘赌注’,轻易不能押上的,押上一输,他们也就‘涅槃’了。然而他们却偏偏喜欢拼命,喜欢拼这一身瘦老骨头。他们称这个为‘骨气’。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全面展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