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节日与市民生活《北京文化论坛文集》编委会 编论坛的举办得到了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70余篇。论坛召开之后,组委会对论文进行了选编,并增加了嘉宾演讲,编成《节日与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论坛文集》,呈现给读者,祈望批评指正。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宁 编高淳阳腔目连戏是古老的戏曲剧种。以南京市高淳县为中心,流传于江苏的溧水、溧阳、宜兴、江宁、句容和安徽的郎溪、广德、宣城、当涂等地。被称为“戏娘”的目连戏,遍布于大江南北。相传始于元代的高淳阳腔目连戏,是一个只演目连戏的独特剧种。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宁 编《麻雀蹦》相传源于河南,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是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也是南京地区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书中英文对照,主要描述方山大鼓的由来、舞蹈步骤、发展演变以及传承等。
-
福建民俗文化邓荣清,江燕英 编《福建民俗文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教材》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总体概述了福建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第二至四章分别从传统节日、婚俗、服饰、饮食、信仰与禁忌、文化艺术和居住民俗这些方面介绍了福建客家民俗文化、福建畲族民俗文化、闽南民俗文化及莆田民俗文化。《福建民俗文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适用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也适用于广大社会读者。
-
文化民生论朱鸿召 著 杨剑龙 编《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文化民生论》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文化民生论》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力求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德)赫尔曼·鲍辛格 等著 马希哲 编 吴秀杰 译这是德国当代民俗学家赫尔曼·鲍辛格(Hermann Bausinger,1926— )的一本对话体学术传记。鲍辛格是战后德国民俗学的发展进程中最具深刻影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日常生活的启蒙者”,作为德国民俗学“图宾根学派”的旗手和掌门人,他的个人业绩足以左右一个学科的发展走向。“图宾根学派”聚焦在社会、文化和历史三者重合阈限内的日常生活。对这样的日常生活的启蒙也是通向解读社会结构、历史进程和个体物质与精神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理解肩负文化重负、置身社会转型之中的“具体的人”之关键所在。这本书既是鲍辛格半个世纪学术人生的写照,也是民俗学界的中坚学者对半个世纪学术史的回顾,是三代六位学者共同打造的、在回忆的基础上对图宾根经验文化学(民俗学)学术思想与学术实践的反思。
-
秦亡汉兴三十年戴文杰 著《秦亡汉兴三十年》共十一章,用略带调侃的语言讲述了嬴政统一六国,到秦二世王国,再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用,直至刘邦建立汉朝去世的历史,其中对农民起义,尤其是刘邦如何突破重围建立汉朝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剖析。与正史不同,本书不仅对秦亡汉兴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还对在不同事件及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如嬴政的派人寻找仙药只是政治布局需要,陈胜自立为王后的众叛亲离,刘邦的礼贤下士,等等。尤其是对这些风云人物的成王败寇、忠奸善恶的分析,其观点新颖,也让人物显得立体生动,在引导读者进行创新的历史思考的同时,读来也颇为有趣味性。
-
妙峰山顾颉刚 著《妙峰山》一书是顾颉刚等人民俗研究论文的结集。1925年4月30日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孙伏园等五人,来到京西妙峰山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查。调查之后,五位学者分别从自己所关注的角度,写成了对妙峰山庙会民俗的调查文章,并在《京报》副刊连续六期发表。作为首个田野调查地,妙峰山的民俗文化在1928年《妙峰山》一书出版后便受到了民俗学界的关注。中国民俗学学界普遍认为妙峰山民俗文化是北京传统民间文化,甚至是北方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象征。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宁 编以南京省级“非遗”项目秦淮(夫子庙)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为题材,中英文对照,采用中国传统经折装,成品宽13厘米,高28.5厘米,拉开长1.5米,正面以叙述文字为主,配以精美照片,简要介绍该项目的悠久历史、精妙工艺、丰赡内涵和美好未来四大内容;反面是表现主题的手绘画卷,立于桌面如小型屏风,十分精美生动。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宁 编以南京省级“非遗”项目绒花制作技艺为题材,中英文对照采用中国传统经折装,成品宽13厘米,高28.5厘米,拉开长1.5米,正面是表现各个主题的手绘画卷,立于桌面如小型屏风;反面以叙述文字为主,配以精美照片,简要介绍该项目的历史源流、工艺或美学特点、文化内涵、当下价值与保护发展四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