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全球民俗趣谈宋璐璐 著《全球民俗趣谈》涵盖了全球民俗文化,从亚马逊到撒哈拉,从北极到赤道,从白人到黑人,从现在文明到原始部落,包括了饮食、节日、服饰、婚俗、民居、禁忌、礼仪各方面的内容,让您眼花缭乱,回味无穷。
-
三寸金莲一千年张若华 著缠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流行的女性“身体改造艺术”,是近代以来长期为中外人士所诟病的国人“陋习”之一。《三寸金莲一千年》是在作者走访了众多健在的缠足妇女,搜集了数百万字史料的基础上,历经数年研究,反复修订完成,试图客观、科学地解析、评价中外民俗史上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并期望读者能够以历史的眼光正视之。
-
妈祖文化传播导论孟建煌 著《妈祖文化传播导论》从传播角度针对妈祖文化传播进行系统化研究,分析妈祖文化传播的要素,梳理妈祖文化传播的类型,总结妈祖文化传播的规律。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绪论,着重论述妈祖文化传播相关概念、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妈祖文化传播的研究意义。第二章运用传播学的要素,围绕妈祖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三章结合符号学理论,分析了妈祖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因素及意义,重点围绕妈祖文化传播中的视觉符号加以分析。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以实物传播视野、人际传播视野、大众传播视野、组织传播视野、仪式观视野、新媒体传播视野分析妈祖文化传播,重点探讨妈祖文化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这些传播类型和特点,以及研究妈祖文化传播如何通过运用这些传播活动增强传播效果。
-
中华万年历实用民俗百科知识《经典读库》编委会 编本书即是基于弘杨传统文化,同时要满足时代需要,遂精心打造了一部兼具传统和时代特色的新型万年历,以适合广大读者生活和工作所需。本书主要包涵四个内容:历法知识、中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以及万年历。第一部分历法知识,主要介绍和普及关于历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读者大致了解历法的形成始末以及历法的专业术语和词汇;第二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介绍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传统文化,其内容精炼典型,对于日常生活能够起到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第三部分民风民俗,涉及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育祝寿、信仰宜忌等民俗知识;第四部分万年历,主要集合了从公元1931年到公元2030年一个世纪的年历,涵盖的内容全面完整,以满足读者不同的查询需要。本书内容庞大而具体,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让读者能在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快速查阅自己需要的内容。
-
石头上的历史李贵龙 著《石头上的历史:陕北汉画像石考察》将汉画像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之中,用考察的方法,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历史生成、发现、工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考释,尤其对陕北汉画像石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类解读,对汉画像石研究与收藏大有裨益。
-
新经典书系徐渊,唐士梅,袁平夫 编当代汉中人从恋爱到结婚,有诸多的规矩和讲究。这些规矩和讲究外在于各种繁复的形式,内在于文化心理和观念。它们既源于传统,表现出汉中人强烈而深刻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也嬗变于当代,表现出汉中人因时代变化而呈现的西方文化价值取向和当代文化价值取向。徐渊、唐士梅、袁平夫编写的《汉中婚俗文化》是关于研究汉中市婚姻风俗习惯的专著。
-
陕西社火脸谱田荣军 著脸谱,是黄土地上的狂欢节——陕西社火的精华所在:在一张脸上呈现一出戏文、几个故事,在一张脸上安插世间百态——脸谱是社火这一陕西古老民间活动秘而不宣的玄妙所在。《陕西社火脸谱》聚焦陕西社火脸谱,揭示色彩图案、线条符号的组合规律;展示古老脸谱粉本,呈现“粉墨青红,纵横于面”的人面丹青之美。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宁 编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发源于南京六合长芦地区,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屯兵驻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在民族打击乐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军风、民俗的历史记忆。尽管传承未断,但是,它的原貌、内涵和曲谱演变,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切实加强保护和利用,使这一古老的鼓舞民乐重放异彩。2007年,“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节日与市民生活《北京文化论坛文集》编委会 编论坛的举办得到了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70余篇。论坛召开之后,组委会对论文进行了选编,并增加了嘉宾演讲,编成《节日与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论坛文集》,呈现给读者,祈望批评指正。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宁 编《金陵竹刻》以南京地区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为题材,中英文对照,全面介绍金陵竹派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与艺术特色,它从早期的质拙浑朴,发展为中期的典雅多姿,再嬗变为晚期的平浅单一,虽时有变化,但总体风格保持大体一致,在以雕刻再现书画的艺术趋向中,以浅刻、简刻独领风骚,以竹刻之意趣求笔墨之情韵,达到了竹刻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本书在展示南京非遗的同时也很适合用作政府对外交流的文化礼品、各地游客青睐的新兴旅游纪念品或馈赠亲友的地方特色礼品,其使用价值无疑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