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女子之不朽李国彤 著人生的意义何在?虽然明清妇女不能在庙堂之上建功立业,但她们同样也关注着人生的不朽。《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观念》从女教、女学及妇女启蒙三个方面逐一考察明清时期女教传统之衍变和才女文化之兴盛,并反思清末民初的妇女启蒙观念及其在国家民族话语中的变奏。明清女教极力把妇女纳入到整饬家庭秩序、巩固王化基础的社会系统中,无论是女教书的条文,还是文人撰写的妇女墓志碑文,都充斥着对妇道母德的颂扬。在这种大环境下,闺秀才女虽以妇道母德为行为尺规,但仍不懈地追求女学。她们在文学创作中陶冶情操、发古今之幽思,并通过著作昭示其责任意识和“不朽”观。这一力量的蓄积正是晚清男女平权运动萌发的远因,嘉道以降,女教和女学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冰心、苏雪林、丁玲等一大批新知识女性向我们走来。
-
中国文化读本钱锡生 著; 朱永新,杨海明,马亚中 等编《中国文化读本:中国古代民俗》介绍了古代民俗,所选作品都加上简单易懂的注释,并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文。《中国文化读本:中国古代民俗》每篇作品除了注释和译文外,根据作品情况,还列有“背景资料”,使小学生对文章作者、或者科技发明的背景有所了解。
-
中国农历2015农历乙未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著《中国农历 2015农历乙未年》,本书除详列了2015年公历、农历、星期、干支、节气、节日、纪念日、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表、属相年龄对照表、春联,还特别介绍了惠农政策、法律知识、喝茶养生、家庭种养等实用知识,更有历史轶事、诗词美文、幽默笑话等,是一本既实用又休闲的小册子。
-
中国凤凰吴艳荣 著; 吴艳荣 编导语探讨凤凰的文化意蕴及其演变过程,是吴艳荣编著的《中国凤凰(从神坛到人间)》的主要意义之一。从湖南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飞鸟(凤)载日”图,直到今天各个领域依旧活跃着的凤凰造型,凤凰已经有了七八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变化的不仅仅是凤凰的形象,更有凤凰的文化意蕴。历史悠久的动物形象很多,为什么偏偏只有虚虚实实的凤凰与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凤凰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与作用?这都是关乎凤凰文化意蕴的问题。内容提要吴艳荣编著的《中国凤凰(从神坛到人间)》分七个章节撰写,主要论述了凤凰的形态及文化意蕴在历史上的演变;凤凰人格化后从单一的喻指男性转变到喻指女性的演绎过程;人们寄托在凤凰形象上的祥瑞观、德才观、婚姻情爱观;凤凰在生活装饰中的美化作用与象征意义;凤凰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等。全书配有200多副图片,图文相照,充分展现了凤凰的形态美、意蕴美、装饰美,既阐述了各个时代凤凰形象的风格特色,又指出形成其风格特色背后的宗教、政治、文化心理等作用因素,在中国凤凰研究领域堪称一部不乏新见、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佳作。
-
代县民间文化艺术集李宏伟 著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尤其是近年来民间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呈现绚丽多彩的局面。《代县民间文化艺术集》阐述的民间文化艺术有剪纸、面塑、绘画、刺绣、木雕、砖雕、石雕、泥塑彩绘、元宵彩灯、挠阁、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等三十几种民间艺术。
-
习俗篇盛久远 著; 唐龙尧 编《杭州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第3辑):习俗篇》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节日、农事节气、家族、婚育、饮食、起居、农桑、药业、工商、香市、庙会、占卜、曲艺、杂耍少儿游戏、民间传说(故事)等。
-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刘春民 著作为明代通俗文学家的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于明崇祯七年至十一年,出任寿宁知县。《寿宁县传统文化丛书: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民俗生活万年历韦蓉,刘广臣 著万年历是民俗的载体,它不仅传授天文历法知识,指示农时、农事,服务于日常生活,也传承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民间风俗禁忌,指点人情世俗。同时,万年历也提醒人们把握好自然规律,顺天应时,根据阴阳的盛衰、节气的流转调节生活,趋吉避凶,防灾渡厄。这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在民俗活动中利用万年历选择“吉日良辰”,比如举行结婚仪式时、修房盖屋开工动土时进行择日选时,既表示对活动本身的重视,也有图个吉利的心理因素,是一种民间风俗。
-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张士闪 编《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以当代民俗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生活与现象为考察对象,一方面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发展进程的"观察者",呈现中国当代民俗现象的细节与脉络,另一方面又为当代中国民俗发展"把脉",关注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世界背景与现实焦点,揭示民俗变迁在当代中国社会所引发的深层剧变。报告内容分为总报告和若干分报告、专题报告。分报告分别从田野考察、学术研究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民俗文化发展状况予以立体的展示。专题报告关注焦点,剖析热点,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民间信仰、民俗旅游、网络谣言等。大量采用鲜活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研究深入细致,在此基础上建言献策,对于国家政府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民俗文化改善民生,贴近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
博罗民俗毛锦钦 著《博罗文史·第14辑:博罗民俗》是一部具有民俗研究价值的地方民俗志。《博罗文史·第14辑:博罗民俗》的每一段文字都尽力做到翔实可靠、脉络清晰,再加上图文并茂的编排,使其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其中包括居家、交通、服饰、饮食、节庆、风味、特产、生产、游艺、婚嫁、寿诞、丧葬、信仰、禁忌等,具象完整,覆盖广泛,处处闪现着民俗和地域特色,且融生活性、艺术性、传承性于一体,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幅温馨淳美的民俗风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