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天下南社俞前,王晓华,张庆军 著南社,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被称为同盟会的宣传部,有“武有黄埔,文有南社”的赞誉。南社社员总数1180余人,其中有不少辛亥革命风云人物。1923年,南社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三十余年。《天下南社》以纪实文学的笔法,以历史发展为经,以人物活动、命运为纬,从全国范围内,全面介绍南社的兴起、发展,在辛亥革命与反袁、“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等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南社社员发挥的重要作用。书中着意描绘了一批重要南社人如柳亚子、叶楚伧、陈去病、高天梅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蔡元培、鲁迅、胡朴安、汪精卫、陈布雷、戴季陶、于右任、张默君、吕碧城、邵力子等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时间跨度从清末到1949年,贯穿了民国整个的历史。
-
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德)赫尔曼·鲍辛格 著,孟凡礼 编 户晓辉 译《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是鲍辛格的教授资格论文,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86年和2005年。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民间文化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根本规律。因此,采取的是系统的和结构的(共时性)方法,而不是局部的、历史的(历时性)研究。作者从现象学角度考察民众主体的视域融合,分别从空间、时间和社会的层面具体分析了民间文化与技术世界相互制约和彼此影响的本质联系,在大的概念框架下组织并容纳了各种看似具体的经验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复杂多变的现实图景。它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启蒙,更是对普通民众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凸显和解放,也促成了民俗学从古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实践研究。
-
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德)赫尔曼·鲍辛格 等著 马希哲 编 吴秀杰 译这是德国当代民俗学家赫尔曼·鲍辛格(Hermann Bausinger,1926— )的一本对话体学术传记。鲍辛格是战后德国民俗学的发展进程中最具深刻影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日常生活的启蒙者”,作为德国民俗学“图宾根学派”的旗手和掌门人,他的个人业绩足以左右一个学科的发展走向。“图宾根学派”聚焦在社会、文化和历史三者重合阈限内的日常生活。对这样的日常生活的启蒙也是通向解读社会结构、历史进程和个体物质与精神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理解肩负文化重负、置身社会转型之中的“具体的人”之关键所在。这本书既是鲍辛格半个世纪学术人生的写照,也是民俗学界的中坚学者对半个世纪学术史的回顾,是三代六位学者共同打造的、在回忆的基础上对图宾根经验文化学(民俗学)学术思想与学术实践的反思。
-
墓葬的故事牛建军 著受“祖先崇拜”以及“视死如生”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自古对墓葬就十分重视。而今人通过墓葬可以探寻我国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墓葬的故事》就为你讲述了墓主人生前那些传奇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
中华传统家谱文化常识李万军,牛建军,赵斌 著家谱是与家和家族有关的典籍,一向被认为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是一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具有辨别血统、敦亲穆族的特殊作用,具有悠久的修撰历史。由于修撰的时代不同,一般以宋代为界限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宋代以前时期家谱的内容还比较粗疏,到了宋代,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才基本固定下来。生命,被赋予一种悲壮的美感。数百年的历史长河,数十位鲜活的面孔,在我们的记忆中徐徐展开,而葬礼的唢呐声,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既然我们都要像叶子一样飘落到死神的怀抱,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记忆与现实,犹如树枝经纬交错,构成一部史诗般的巨著。细数过去其实也是凝视现在。因为我们身上烙下了前辈人的精神密码。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我们也许不懂得,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属于这部族谱。而流淌过数代人的血脉之河,注定会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而这棵经历百年沧桑的家族之树,也必将依旧把它的根扎得更深,枝叶耸得更高。吹不尽的风倾听着它的故事。它屹立在漫长的时光之河里,显示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中华传统生肖文化常识牛建军,赵斌 著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生指出生年,肖是肖似。生肖又称属相,相是面相,属相即面相何属。所肖或所属则是十二种动物,它们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配上十二地支,便可成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赵斌 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选取中国传统节日数十个,以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主;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体会,关于传统节俗的介绍方面,较多地汲取了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供感兴趣的读者参阅。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增进人际沟通和理解,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系统介绍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读本。对于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包括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精彩介绍。内容丰富,资料全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书,是一本节日文化百科全书。
-
中华传统喜庆文化常识牛建军,赵斌 著在人生礼俗中最引入关注,内容最为丰富的就是婚丧礼俗,因为婚姻是人生大事,丧葬则是人的最后归宿,它们与其他礼俗一样,是传承的、变化的、发展的。任何时代的礼俗都吸收了它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为了能使这些优秀传统习俗顺应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使之沿着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传承,《中华传统喜庆文化常识》对中国的传统传统喜庆文化进行了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
秦亡汉兴三十年戴文杰 著《秦亡汉兴三十年》共十一章,用略带调侃的语言讲述了嬴政统一六国,到秦二世王国,再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用,直至刘邦建立汉朝去世的历史,其中对农民起义,尤其是刘邦如何突破重围建立汉朝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剖析。与正史不同,本书不仅对秦亡汉兴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还对在不同事件及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如嬴政的派人寻找仙药只是政治布局需要,陈胜自立为王后的众叛亲离,刘邦的礼贤下士,等等。尤其是对这些风云人物的成王败寇、忠奸善恶的分析,其观点新颖,也让人物显得立体生动,在引导读者进行创新的历史思考的同时,读来也颇为有趣味性。
-
文化民生论朱鸿召 著 杨剑龙 编《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文化民生论》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文化民生论》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力求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