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寓意深刻的十二生肖阚男男 编自古至今,人们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与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十二生肖系列的装饰图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这也反映出历代民问艺人热情、饱满的创作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阚男男编著的《寓意深刻的十二生肖》详细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生肖文化现象。其背景是我们讲述了数千年的数不清、道不完的生肖故事。
-
孕育幸福的祥瑞动物吴雅楠 著祥瑞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祥瑞符号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慰藉。吴雅楠编著的《孕育幸福的祥瑞动物》描述中国祥瑞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祥瑞文化永恒的主题。
-
魅力独特的民族服饰王晶 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汉族外,还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王晶编著的《魅力独特的民族服饰》是《流光溢彩的中华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领读者用更多彩的目光来认识。
-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闻婷 著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闻婷编著的《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讲述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喜庆热闹的民间婚俗王博 著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延续和社会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婚俗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王博编著的《喜庆热闹的民间婚俗》是《流光溢彩的中华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的重要环节。
-
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王彦章 编民俗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事象,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与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生活化的模式和模式化的生活;反过来,民俗也影响、约束着人们的生活,培养、塑造一代代人按照某种模式而生活,从而起着文化保存的重要作用。《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第2版)》通过对传统民俗的挖掘,以民俗的独特视角,生动展示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人们生活的深刻变迁,有助于加深对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
萨满教美术的艺术民俗学解析宋小飞 著《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萨满教美术的艺术民俗学解析:以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萨满教为个案》主要针对满族萨满教美术进行研究,在对满族萨满教美术做系统阐述、分类的同时,从艺术作品、民俗生活和文化持有者三个角度归纳其民俗学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求满族民众的审美追求及满族萨满教美术中透射出的满族民众的审美标准。本书将艺术学和民俗学相结合,并将满族萨满教美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背后的民俗文化意义进行解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张士闪 编《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以当代民俗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生活与现象为考察对象,一方面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发展进程的"观察者",呈现中国当代民俗现象的细节与脉络,另一方面又为当代中国民俗发展"把脉",关注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世界背景与现实焦点,揭示民俗变迁在当代中国社会所引发的深层剧变。报告内容分为总报告和若干分报告、专题报告。分报告分别从田野考察、学术研究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民俗文化发展状况予以立体的展示。专题报告关注焦点,剖析热点,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民间信仰、民俗旅游、网络谣言等。大量采用鲜活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研究深入细致,在此基础上建言献策,对于国家政府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民俗文化改善民生,贴近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
辽代贵族丧葬制度研究郑承燕 著《辽代贵族丧葬制度研究》将辽代贵族丧葬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墓志、碑刻等石刻资料为主要突破口,运用考古学与文献学互证的二重考据法,结合民俗学、堪舆理论和历史学研究成果,对辽代贵族丧葬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提炼,进而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希望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有益补充。通过系统梳理辽代帝陵发现过程与研究现状,《辽代贵族丧葬制度研究》以目前研究与考古工作较为充分的祖陵和庆陵为中心,总结与归纳了辽代陵寝制度的特征与特点,认为辽代陵寝制度在因袭唐陵旧制,借鉴宋陵卜选中的堪舆因素之外,还多有创新,开启了中国古代单一兆域、多座帝陵的先河,具有健全、完备的皇陵管理机构,对其后的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产生过积极影响,并成为明代“陵山之祭”的滥觞,为丰富中国古代陵寝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墓葬制度研究方面,作者以长城为界,将发现于内蒙古、辽宁、北京、山西和河北等地的辽代墓葬分为南北两区,并结合墓主人的族属,将辽代贵族墓葬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七段,从墓葬形制、随葬品、壁饰和葬具四个方面,论述了辽代墓葬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轨迹,并对贵族墓葬制度中的创新因素进行了讨论。基于史料和石刻资料中对于辽代丧葬礼俗的记载,认为契丹族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尤其是政权建立后,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日趋完备,同时也能兼顾本民族的传统礼俗,这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书中还对辽代贵族丧葬制度中的民族融合因素,及其在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
中国风俗史张亮采 著《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中国风俗史》以现代立场探究中华五千年之风俗,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书中,作者张亮采以“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为目的,通过总结传统习俗,将黄帝以前至明朝,分为浑朴、驳杂、浮靡、浮靡而趋敦朴四时代。内容上,有涉及饮食、服饰、祭祀、婚姻、丧葬、方言等普通民俗学范围,亦有超越现代民俗意义范围的周朝之阶级与游说、汉唐之任侠刺客、魏晋南北朝之门第流品等等。又以“风俗所传,以言语为最确”,于各章之末,附以各时代方言数条,是对中国民俗学的一项重大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