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高效赋能(英)本·伊利亚同样一份工作,为什么别人只用1个小时,你却要用两个小时?同样是工作8小时,为什么别人每天正常下班,你却总是挑灯夜战?因为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低效的工作方法!不经思考的工作只会让我们奔波忙碌,其本质是“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情”。如何从伪勤奋走向真高效?关键在于《高效赋能》中的8大高效习惯。本·伊利亚曾在全世界上大的科技公司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他在《高效赋能》给出24条高能工作技巧,比如:使用“语句救生艇”为我们捕获可靠、有效信息;依靠任务“决策树”,防止工作陷入无序状态;利用“环境背景三角”,保证任务可行性;懂得“需求一欲望”法,坚定心中的目标。《高效赋能》在战略上要求“聪明地勤奋”,在战术上确保“有方法地努力”,并配以64幅图表阐释高效习惯的“触机一技能一收获”这一培养过程,变习惯为财富,让行动有价值!
-
中国古代神圣建筑萧兵 著本书从最初的礼制性建筑“大房子”入手,分析了居室中火塘、灶、中霤等的演化,解读了祭天祀地的圜丘、方丘、社等的构筑,探索了明堂及其附属性宗教兼礼制建筑物灵台、辟雍、泮宫等的神秘符号意蕴。同时,还探讨了太阳崇拜与仪式性“轮居”。全书以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有证据的假说”,为中国古代宗教、礼俗寻找可靠的解释。
-
孔子庙祀典研究孔喆 著作为儒家文化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孔子庙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庙祀典研究 青岛出版社》从孔子庙奉祀、祭祀制度入手,详细梳理、介绍了历朝历代孔子庙奉祀、祭祀制度的发展演变,着重挖掘了制度折射出的中国礼乐文化、乐舞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政治内涵、文化意蕴等方面揭示了孔子庙祀典制度涵盖的理论价值。这对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
礼俗互动赵世瑜,张士闪 编所谓整合性机制,就是造成某种意义或某种程度上的社会一文化整合的机制(mechanism),它通过人的行为或人的创造呈现出来。科大卫的“礼仪标签”是指地方成员认为重要的那些礼仪传统的标志物,无论它们表现为寺庙、祠堂、坟墓等建筑,榕树、槐树、石头等被赋予神圣意义的自然物,还是香炉、神像、仪仗、族谱、碑刻、科仪书、钟鼎等具体器物,甚至包括个体或群体的仪式行为、神话、传说和故事等非物质表现,都是可被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这些东西往往比许多政治性或经济性的产品更持久地留存于世,说明它们是被不同区域的社会一文化传统所看重的,被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们所认可的,即被共享的。因此,它们可以成为认识地方之间、官民之间在何种程度、何种意义上达至认同,社会一文化传统如何形成整合的切人点。费孝通先生从关注“文野之别”,到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可以说就是对上述学术史梳理和我们的问题意识的概括。当然后者并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希望做的,就是揭示和描述这个历史过程,并且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和机制。《礼俗互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将不同学科的学者联合起来,便是对这一目标做出的初步尝试。
-
空间、边界与仪式传统李海云 著《空间、边界与仪式传统:潍北的乡村生活》是关于乡村民俗仪式的研究,牵涉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民俗传统的发生、传承与建构机制,特别是在漫长历史中凝结的乡村知识系统。其研究策略,是从人与地的互动关系人手,并借助边界这一工具性概念展开。自古以来,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始终处于一种互动之中,这也构成了人类精神活动的基础。人地关系,既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的活动的限定,也包括人对自然地理的接受与改造的过程,以及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的意义赋予。边界意识近乎人类本能,比如人们对自然风物的感受,就是采用命名、传说、仪式等手段,在自然空间中划分边界,并通过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设界”“混界”“跨界”“越界”之类行为,组织与调整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人们还借助自然空间的经验,对社会空间进行划界、调整与管理,由此发生了丰富的“神圣”体验、情感活动和理性认知等,产生了效果历史。乡村民俗仪式,是观察上述现象的一面镜子,具有理解地方民俗传统、民众知识系统与乡村生活世界的以小见大的学术张力。
-
扮玩朱振华 著《扮玩: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即立足村落民俗志,从乡民艺术与民间自治传统的视野,以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乡土社会变迁为重点,探讨国家政治和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探寻国家、地方、村落和民众等多元主体建构现实生活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扮玩: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尝试从生活叙事的角度,为讨论现代中国如何进一步建构统一秩序的问题,寻求一种民俗学意义上的文化解释。
-
东莞东城民俗志张振江,林香《东莞东城民俗志:人类学的透视》描述的主要是明清时代至改革开放初期为止的东城各处村落中广府人和客家人的历史民俗,包括传统民居、婚姻习俗、家庭与宗族、祠堂、方言等人类学研究领域,也从侧面反映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历史变迁。
-
和刻本家礼校注[宋] 朱熹 著,[日] 浅见纲斋 编,彭卫民 校和刻本家礼,五卷三册。上册为家礼图,中册为卷一至卷三,下册为卷四至卷五。早稻田大学综合图书馆藏本。和刻本家礼五卷由浅见纲斋校订并附图后加以刊刻。框高二十四点四厘米,宽十四点三厘米。无界格,半叶八行,行十六字,注文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版心白口,上黑鱼尾,版心上题书名,版心中端题卷次。《和刻本家礼校注》由京都吉野屋仁兵卫门、江户须原屋茂兵卫、大阪河内屋喜兵卫等书肆于元禄十年(二八九七)联合刊行,为东亚国家家礼文献中不可多得之善本。校点者浅见纲斋是江户时代中期海南朱子学派代表人物。近江高岛人,名安正,俗称重次郎。小樽商科大学图书馆藏性理大全书卷二一家礼,书后有一段手书识语:“元禄丁丑冬日浅见安正谨识,右数语见刻本家礼跋。”书中校勘字迹与跋文同。取之与元禄本对比,无一字相异。此外,从校勘情况来看,性理本与元禄本几无差异。但元禄本编排参照周复五卷本系统,内容上则与性理本近似,故可推知性理本为浅见纲斋校订时所用的底本,但性理本所出现的杨复、刘垓孙、刘璋附、补、增注部分,悉数被删去,以求尽可能恢复家礼原貌。
-
清代辽宁全史辛时代 著《清代辽宁全史》共分5卷,全景式、多角度地呈现了清代辽宁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全貌及其演变,是对清代辽宁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一次较为完整的学术总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辽宁文化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注解。《社会风俗卷》着重介绍了清代辽宁地区的婚嫁礼俗、辽宁地区的丧葬习俗、辽宁地区的祭祀礼仪、辽宁地区的宗教信仰、辽宁地区的饮食习俗、辽宁地区的居室陈设、辽宁地区的服饰、辽宁地区的节岁等内容。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 史蒂芬·柯维 著这是全新增订版。本书全新增加了《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肖恩·柯维对七个习惯学习、实践以及理解的全新观点,并对内容作了全新修订。《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基业长青》联合作者吉姆·柯林斯作序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一套基于基于历久弥新效能原则的个人领导力体系,激发组织和个人成就卓越。一代“思想巨匠”的经典巨著全新增订,经典呈现。双色,大16开,装帧精美。 永恒经典,历久弥新的思想,个人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课,组织变革成功的专属行动指南。30年来,影响指导了几代数亿人的人生。领导和CEO的案头必备,职场精英和学生必读书,教育家和父母的经验之源;不分年龄、职业,按照“七个习惯”原则一步一步学习、改变,将因改变带来无限机会。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一部永恒经典,里程碑式的著作——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30年,总销量超过4000万册,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以40种语言出版。常年稳居中国各大新华书店、京东、亚马逊畅销排行榜前10名,风靡全球,影响力覆盖几亿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被评为“有史以来极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中国60年来极具影响力书籍”。 超值奉送“七个习惯行动建议和付诸行动”实践方案,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和掌握,价值堪比36000元的柯维现场培训课。 “七个习惯”在140多个国家广泛传播,《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世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无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军队以及教育部门, 每年全球近百万人次参加“七个习惯”的培训,柯维的思想和方法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七个习惯”给人们特别是管理者和领导者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对全世界学生的影响将在十年之内显现,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