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礼俗互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

礼俗互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

作者:赵世瑜,张士闪 编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533342562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所谓整合性机制,就是造成某种意义或某种程度上的社会一文化整合的机制(mechanism),它通过人的行为或人的创造呈现出来。科大卫的“礼仪标签”是指地方成员认为重要的那些礼仪传统的标志物,无论它们表现为寺庙、祠堂、坟墓等建筑,榕树、槐树、石头等被赋予神圣意义的自然物,还是香炉、神像、仪仗、族谱、碑刻、科仪书、钟鼎等具体器物,甚至包括个体或群体的仪式行为、神话、传说和故事等非物质表现,都是可被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这些东西往往比许多政治性或经济性的产品更持久地留存于世,说明它们是被不同区域的社会一文化传统所看重的,被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们所认可的,即被共享的。因此,它们可以成为认识地方之间、官民之间在何种程度、何种意义上达至认同,社会一文化传统如何形成整合的切人点。费孝通先生从关注“文野之别”,到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可以说就是对上述学术史梳理和我们的问题意识的概括。当然后者并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希望做的,就是揭示和描述这个历史过程,并且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和机制。《礼俗互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将不同学科的学者联合起来,便是对这一目标做出的初步尝试。
作者简介
  赵世瑜,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张士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研究领域为民俗学理论、村落研究、艺术民俗学等。
目录

在田野中理解中国(总序)
序言
理念、概念与方法
“大一统”与差异化——历史人类学视野下
的中国社会研究——科大卫教授访谈录
俗与制:历史上基层设置与记载的“大率”特性
枝杈社会与乡土社会的文化转型
同异之间:礼与仪式
革“弊”?中国人神敬拜的礼俗辩证
区域历史的视角
一而二,二而一:晋祠与礼俗分合
地方历史的民俗学视角:从深圳赤湾天后庙谈起
从乡厉到无祀:闽西四保的个案
习惯(俗)的确认与生成:从诉讼档案到历史人类学
“奶奶”的庙:女神信仰的世变与势变——以鲁西区域社会为中心的研究
礼俗互动与民间信仰内涵置换的逻辑——“孝女”的曹娥和“水神”的曹娥
“义岩别祭”:个体经验·国家认同·历史认识
孙膑崇拜的正统化脉络与地方化过程——以山东潍北地区瓦城大庙为个案
公益与共益:从日本的“社会性”传统再构成看国家与民众
……
地方民俗实践
专题研究
附录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