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谢罪与翻案彭玉龙著编辑推荐:人们公认20世纪全球最大的事件是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人们发现20世纪最奇特的政治现象是:德国对侵略罪行反省谢罪,日本对侵略事实否认翻案。为什么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青年学者研究了这一现象,并写出这本书。《谢罪与翻案》分成三篇:上篇,侵略罪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中篇,德国做到的,日本做到了吗?下篇,为日本翻案顽疾者诊断。
-
被掠往侵略战场的慰安妇(韩)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韩)韩国挺身队研究会编;金镇烈,黄一兵译为揭露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期间所犯罪行,韩国挺身队研究会征集编纂了34位当年被日军强征入伍的慰安妇的回忆合集——《被掠往侵略战场的慰安妇》(原名《被强迫抓到战场的朝鲜从军慰安妇》),本书出版后,旋即引起巨大反响,美国、日本、德国先后推出该书的英文版、日文版和德文版。本书是韩国挺身队研究会对依然健在的韩国慰安妇的访谈录。通过慰安妇们的痛苦回忆,第一次向世界较为清晰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战争期间,有计划地征集、运送和强迫妇女为法西斯兽军提供性服务的罪行。为本书提供证言的大部分慰安妇都有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几乎分布于日本侵华期间占领的各个地区,并有不少人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是死于战火,或是在异国他乡隐姓埋名地生活了下来。当年慰安妇的血泪回忆真实地见证了一段历史,一段关于痛苦。关于人类正义和尊严受到野蛮践踏的历史。当世界进入新千年、人类喜迎新世纪之际,我们祈望这样的历史永远不会重演——当然,这依靠的是正义的伸张和人权的被尊重。
-
欧陆文明华言实著文明即“人为”。我们生活在文明中,即是生活在“人为”世界中。我们离“天然”有多远,我们的文明就有多厚。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文明定义,都只能告知我们文明本性于万一。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一个观念,是所谓“人类中心观”。文明既只是“天”之上的“人”,天然之上的创造,这创造便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他种生命”所为。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外文明”,就以为“地球文明”是唯一的。“人类中心观”,是一种很危险的观念。这观念之于地球,以为地球上人类可以主宰一切、创造一切;之于地外,以为茫茫宇宙唯我人类最具智慧、最有尊严。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二个观念,是所谓“种族中心观”。在中国,表现为“中国中心论”;在西方,表现为“欧洲中心论”。各民族潜意识里,或许都有此种“自我中心”的观念。“中国中心论”;生命力极强,从远古直到清未明初,它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和基础心态。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唯一文明之地,或曰文明之都,这心态是直到鸦片战争后许多年,才被迫放弃的。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中心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唯一的文明之都;中国被推到边缘,成为“远东”(这“远东”二字是“欧洲中心论”的证明)的一位“病夫”,既不文明,亦无尊严。这“欧洲中心论”,也有很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观念已经完全被放弃了。种种的“种族中心观”,是妨害“地球文明”健康发展的毒瘤。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三个观念,是所谓“高低优劣观”。以为某一种文明是高的、优的,而另一种文明足低的、劣的。其实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文明既只是钉马掌、穿牛鼻,便只有方式的不同,没有高低优劣的区分。文明只有一个时代适应问题,一种方式能适应于彼时代,却未必能适应于此时代。中华文明也曾有自己的辉煌,因为它能适应那时代,农业文明的时代;它在近代衰落了,因为它不能适应这时代,工业文明的时代。同理,西方文明现在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主人,但到了后工业文明时代,后后工业文明时代,它却未必还做得成主人。某一文明的内部,确并存有“高低优劣”的因素;但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很难区分“高低优劣”的。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四个观念,是所谓“文明冲突观”。以为某一种文明是对另一种文明的威胁,所以被威胁者千方百计要限制威胁者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人类历史上确曾有被消灭的文明,远如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近如玛雅文明、印地安文明。但文明的消灭,是人类的耻辱。文明和物种一样,物种需要多样性,文明也需要多样性;物种需要丰富多彩,文明也需要丰富多彩。钉掌、穿鼻只有一种方式,世界多单调;文明只有一种,人类多孤单!多样性是生物“天长地久”之基础,多样性亦是文明“可久可大”之根本依赖。我们的心思,不应当总放在“冲突”上而应当放到“并存”上。我们现代人,应当具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并存而不相悖”的襟怀。冲突是不可免的,但冲突永远也不应成为毁灭某一文明的借口。地球上的诸文明,一定会在“并存”与“和解”中各呈异彩;同样地,“地外文明”与“地球文明”,也一定会走上“并存”与“和解”之路。“星球大战”的设计,可以休矣。文明足一条长河,它只会越流越大,越流越宽;它不会干涸。因为创造文明,正乃“生命”之本性。只要这“生命”在,文明就不会枯萎。海南出版社推出大型丛书《文明的故事》,就是旨在率先担当起社会科学“科普”之责。在形式上,《文明的故事》以文明为单元,以简洁、通俗、有趣、生动之文笔,向读者介绍人类几千午文明史。所含文明单元如下:神秘的东方::中国文明之旅失落的文明::印度、埃及、巴比伦、亚述、波斯、阿拉伯文明之旅希腊与罗马::希腊、罗马文明之旅上帝的诞生::犹太、基督教文明之旅文明复兴::意大利、西班牙文明之旅法兰西文明::法国文明之旅欧陆文明::德国、奥地利、荷兰、俄罗斯文明之旅英美文明::英国、美国文明之旅斑斓的生活::社会、政治文明之旅科学的昌明::科学文明之旅所述文明,不说已经包含人类文明之全体,但大体上已经包罗无遗了。讲述文明的故事,这不是第一部书,但用如此优美生动之文笔讲述人类文明,这却是第一部。《文明的故事》既承担社会科学之“科普”之责,那它要向国民灌输怎样的观念呢?换言之,它作为社会科学之“科普”力作,要将怎样的观念从书斋搬到大众之中呢?第一是民主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最专制的王朝,常常亦是最短命的王朝,最专制的暴君,常常亦是最短命的君王。不是没有例外,例外是有的,朱元璋的明朝就持续了277年。但这不是正流,文艺复兴以来,文明的正流足民主。唯有民主的国家,方能真正“千秋万代”,方能真正“万岁万岁万万岁”,方能真正“万寿无疆”。第二是进步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历史有惊人的重复,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象一个小孩一样,人类文明也在不断地大,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历史有重复。所以我们不要忘记了历史;历史不是循环,所以我们不要奢望回塑到过去。第三是公平的观念。绝对的公平,无论何时都不会有,但书中将告诉你,追求公平是人类文明从不曾放弃的。公平不是中国人讲求的“均贫富”,没有贫富之差,则没有社会爱屉的动力之源;公平讲求的是广种机会,是一种机会均等子:投有机会均等,社会同样没有发展的动力之源。第四是平等的观念。文明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基督教文明不高优于波斯文明,中华文明亦不低劣于希腊文明。书中将告诉你,文明有它的时代适应性,它适应彼时代,却未必适应此时代,但文明没有高下之差。读一个个“文明的故事”,你会觉得其实每一种文明都有其优缺点、都有其短长、都有其优劣、都有其好坏、都有其是与不是……纯粹的奸与纯粹的坏,是没有的。第五是爱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人类文明是值得珍爱的,中华文明是值得珍爱的。古往的人,好象依然活着;过去的事,仿佛就在门前。爱它们,才能对于历史有一种同情的了解;爱它们,才能对于人类文明之成败得失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珍惜。还有其他许多观念。这些观念也许并不新鲜,也许早就有人重复过千万遍。但要把它们变成“社会发展之现实动力”,尤其是变成中国人的“社会发展之现实动力”,却还有广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关键不在我们知不知道这些观念,关键在行动,在把这些观念注入到社会中,变成现实,变成制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象。《文明的故事》之出版是一种尝试,尝试开辟一条社会科学“科普”之路。它也许不足最好的,但它正向着“最好的”去努力。司马迁写孔子的伟大,说“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文明的故事》也是一样的,它要成为社会科学之“科普最好”,“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
-
英美文明华言实著文明即“人为”。我们生活在文明中,即是生活在“人为”世界中。我们离“天然”有多远,我们的文明就有多厚。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文明定义,都只能告知我们文明本性于万一。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一个观念,是所谓“人类中心观”。文明既只是“天”之上的“人”,天然之上的创造,这创造便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他种生命”所为。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外文明”,就以为“地球文明”是唯一的。“人类中心观”,是一种很危险的观念。这观念之于地球,以为地球上人类可以主宰一切、创造一切;之于地外,以为茫茫宇宙唯我人类最具智慧、最有尊严。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二个观念,是所谓“种族中心观”。在中国,表现为“中国中心论”;在西方,表现为“欧洲中心论”。各民族潜意识里,或许都有此种“自我中心”的观念。“中国中心论”;生命力极强,从远古直到清未明初,它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和基础心态。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唯一文明之地,或曰文明之都,这心态是直到鸦片战争后许多年,才被迫放弃的。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中心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唯一的文明之都;中国被推到边缘,成为“远东”(这“远东”二字是“欧洲中心论”的证明)的一位“病夫”,既不文明,亦无尊严。这“欧洲中心论”,也有很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观念已经完全被放弃了。种种的“种族中心观”,是妨害“地球文明”健康发展的毒瘤。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三个观念,是所谓“高低优劣观”。以为某一种文明是高的、优的,而另一种文明足低的、劣的。其实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文明既只是钉马掌、穿牛鼻,便只有方式的不同,没有高低优劣的区分。文明只有一个时代适应问题,一种方式能适应于彼时代,却未必能适应于此时代。中华文明也曾有自己的辉煌,因为它能适应那时代,农业文明的时代;它在近代衰落了,因为它不能适应这时代,工业文明的时代。同理,西方文明现在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主人,但到了后工业文明时代,后后工业文明时代,它却未必还做得成主人。某一文明的内部,确并存有“高低优劣”的因素;但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很难区分“高低优劣”的。面对文明,我们要克服的第四个观念,是所谓“文明冲突观”。以为某一种文明是对另一种文明的威胁,所以被威胁者千方百计要限制威胁者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人类历史上确曾有被消灭的文明,远如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近如玛雅文明、印地安文明。但文明的消灭,是人类的耻辱。文明和物种一样,物种需要多样性,文明也需要多样性;物种需要丰富多彩,文明也需要丰富多彩。钉掌、穿鼻只有一种方式,世界多单调;文明只有一种,人类多孤单!多样性是生物“天长地久”之基础,多样性亦是文明“可久可大”之根本依赖。我们的心思,不应当总放在“冲突”上而应当放到“并存”上。我们现代人,应当具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并存而不相悖”的襟怀。冲突是不可免的,但冲突永远也不应成为毁灭某一文明的借口。地球上的诸文明,一定会在“并存”与“和解”中各呈异彩;同样地,“地外文明”与“地球文明”,也一定会走上“并存”与“和解”之路。“星球大战”的设计,可以休矣。文明足一条长河,它只会越流越大,越流越宽;它不会干涸。因为创造文明,正乃“生命”之本性。只要这“生命”在,文明就不会枯萎。海南出版社推出大型丛书《文明的故事》,就是旨在率先担当起社会科学“科普”之责。在形式上,《文明的故事》以文明为单元,以简洁、通俗、有趣、生动之文笔,向读者介绍人类几千午文明史。所含文明单元如下:神秘的东方::中国文明之旅失落的文明::印度、埃及、巴比伦、亚述、波斯、阿拉伯文明之旅希腊与罗马::希腊、罗马文明之旅上帝的诞生::犹太、基督教文明之旅文明复兴::意大利、西班牙文明之旅法兰西文明::法国文明之旅欧陆文明::德国、奥地利、荷兰、俄罗斯文明之旅英美文明::英国、美国文明之旅斑斓的生活::社会、政治文明之旅科学的昌明::科学文明之旅所述文明,不说已经包含人类文明之全体,但大体上已经包罗无遗了。讲述文明的故事,这不是第一部书,但用如此优美生动之文笔讲述人类文明,这却是第一部。《文明的故事》既承担社会科学之“科普”之责,那它要向国民灌输怎样的观念呢?换言之,它作为社会科学之“科普”力作,要将怎样的观念从书斋搬到大众之中呢?第一是民主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最专制的王朝,常常亦是最短命的王朝,最专制的暴君,常常亦是最短命的君王。不是没有例外,例外是有的,朱元璋的明朝就持续了277年。但这不是正流,文艺复兴以来,文明的正流足民主。唯有民主的国家,方能真正“千秋万代”,方能真正“万岁万岁万万岁”,方能真正“万寿无疆”。第二是进步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历史有惊人的重复,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象一个小孩一样,人类文明也在不断地大,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历史有重复。所以我们不要忘记了历史;历史不是循环,所以我们不要奢望回塑到过去。第三是公平的观念。绝对的公平,无论何时都不会有,但书中将告诉你,追求公平是人类文明从不曾放弃的。公平不是中国人讲求的“均贫富”,没有贫富之差,则没有社会爱屉的动力之源;公平讲求的是广种机会,是一种机会均等子:投有机会均等,社会同样没有发展的动力之源。第四是平等的观念。文明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基督教文明不高优于波斯文明,中华文明亦不低劣于希腊文明。书中将告诉你,文明有它的时代适应性,它适应彼时代,却未必适应此时代,但文明没有高下之差。读一个个“文明的故事”,你会觉得其实每一种文明都有其优缺点、都有其短长、都有其优劣、都有其好坏、都有其是与不是……纯粹的奸与纯粹的坏,是没有的。第五是爱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人类文明是值得珍爱的,中华文明是值得珍爱的。古往的人,好象依然活着;过去的事,仿佛就在门前。爱它们,才能对于历史有一种同情的了解;爱它们,才能对于人类文明之成败得失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珍惜。还有其他许多观念。这些观念也许并不新鲜,也许早就有人重复过千万遍。但要把它们变成“社会发展之现实动力”,尤其是变成中国人的“社会发展之现实动力”,却还有广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关键不在我们知不知道这些观念,关键在行动,在把这些观念注入到社会中,变成现实,变成制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象。《文明的故事》之出版是一种尝试,尝试开辟一条社会科学“科普”之路。它也许不足最好的,但它正向着“最好的”去努力。司马迁写孔子的伟大,说“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文明的故事》也是一样的,它要成为社会科学之“科普最好”,“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
-
上帝的诞生华言实著海南出版社推出大型丛书《文明的故事》,旨在率先担当起社会科学“科普”之责。在形式上,《文明的故事》以文明为单元,以简洁、通俗、有趣、生动之文笔,向读者介绍人类几千午文明史。所含文明单元如下:神秘的东方::中国文明之旅失落的文明::印度、埃及、巴比伦、亚述、波斯、阿拉伯文明之旅希腊与罗马::希腊、罗马文明之旅上帝的诞生::犹太、基督教文明之旅文明复兴::意大利、西班牙文明之旅法兰西文明::法国文明之旅欧陆文明::德国、奥地利、荷兰、俄罗斯文明之旅英美文明::英国、美国文明之旅斑斓的生活::社会、政治文明之旅科学的昌明::科学文明之旅所述文明,不说已经包含人类文明之全体,但大体上已经包罗无遗了。讲述文明的故事,这不是第一部书,但用如此优美生动之文笔讲述人类文明,这却是第一部。《文明的故事》既承担社会科学之“科普”之责,那它要向国民灌输怎样的观念呢?换言之,它作为社会科学之“科普”力作,要将怎样的观念从书斋搬到大众之中呢?第一是民主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最专制的王朝,常常亦是最短命的王朝,最专制的暴君,常常亦是最短命的君王。不是没有例外,例外是有的,朱元璋的明朝就持续了277年。但这不是正流,文艺复兴以来,文明的正流足民主。唯有民主的国家,方能真正“千秋万代”,方能真正“万岁万岁万万岁”,方能真正“万寿无疆”。第二是进步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历史有惊人的重复,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象一个小孩一样,人类文明也在不断地大,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历史有重复。所以我们不要忘记了历史;历史不是循环,所以我们不要奢望回塑到过去。第三是公平的观念。绝对的公平,无论何时都不会有,但书中将告诉你,追求公平是人类文明从不曾放弃的。公平不是中国人讲求的“均贫富”,没有贫富之差,则没有社会爱屉的动力之源;公平讲求的是广种机会,是一种机会均等子:投有机会均等,社会同样没有发展的动力之源。第四是平等的观念。文明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基督教文明不高优于波斯文明,中华文明亦不低劣于希腊文明。书中将告诉你,文明有它的时代适应性,它适应彼时代,却未必适应此时代,但文明没有高下之差。读一个个“文明的故事”,你会觉得其实每一种文明都有其优缺点、都有其短长、都有其优劣、都有其好坏、都有其是与不是……纯粹的奸与纯粹的坏,是没有的。第五是爱的观念。书中将告诉你,人类文明是值得珍爱的,中华文明是值得珍爱的。古往的人,好象依然活着;过去的事,仿佛就在门前。爱它们,才能对于历史有一种同情的了解;爱它们,才能对于人类文明之成败得失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珍惜。还有其他许多观念。这些观念也许并不新鲜,也许早就有人重复过千万遍。但要把它们变成“社会发展之现实动力”,尤其是变成中国人的“社会发展之现实动力”,却还有广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关键不在我们知不知道这些观念,关键在行动,在把这些观念注入到社会中,变成现实,变成制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象。《文明的故事》之出版是一种尝试,尝试开辟一条社会科学“科普”之路。它也许不足最好的,但它正向着“最好的”去努力。司马迁写孔子的伟大,说“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文明的故事》也是一样的,它要成为社会科学之“科普最好”,“虽不能及,然心向往之”。
-
加尔文(英)迈克尔·马莱特(Michael Mullett)著;林学仪译本书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历史系组织编写的“世界史丛书”中的一种。加尔文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之一,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的创始人。本书主要讲述了加尔文一生对宗教改革的贡献。鉴于马丁·.路德的改革依附一地方政权的支持,而加尔文确立了宗教事务不受世俗政治管辖的原则
-
永不言败(埃及)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BoutrosBoutrosGhali)著;张敏谦,钟天祥译片断:发挥联合国的影响力我认识西哈努克亲王的儿子诺罗敦·拉那烈王子已很久了。他年轻时曾在法国波尔多大学当过我的助教。拉那烈言行举止有其父之风,但缺乏亲王政治上的老练。尽管他有缺点,他和他的奉辛比克党对联合国实现在柬埔寨创建多党制的目标至为关键。我私下对明石康说,争取从日本非政府组织中筹集资金来帮助培训和加强各参选党的能力。这也许会被批评为外部干涉,但我觉得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多党竞争机制,这必不可少。洪森政权不让拉那烈乘自己的飞机去全国各地竞选,联合国部队借给他一架直升机。民主选举对柬埔寨建立一个新的合法自治政府至关重要。但是柬埔寨人民未曾沐浴民主文化的洗礼,未来几年也不会。明石康确实筹到些钱并有重点地分发下去。然而,我相信洪森是柬埔寨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不论是否搞多党制,他总是关键的决策人物。我要尽全力确保选举的真正自由与公正。同时不管选举结果如何,洪森肯定会进一步占据柬埔寨政治舞台的中心,没有其他人能在权威、毅力和政治技巧上同他匹敌。在王宫中我再三请求柬埔寨四个政党彼此相互容忍,提醒他们不要认为联合国的帮助理所当然。我说联合国甚至会动用武力,尽管我知道安理会不会走到那一步。1993年4月7日我到达金边,竞选运动如期开始。5月中,选举所需的物资、选票和选票箱运抵金边。来自45个国家和国际议会联盟的900名观察员和5万名柬埔寨官员监督选举。联合国电台每天播音15个小时,还建立了中转站扩大播音范围。日本政府捐赠了数百台收音机分发到柬埔寨全国各地。红色高棉散布恐吓信息,说不投票给红色高棉的话将遭到报复。联合国电台极力予以驳斥,强调投票将会是秘密的。4月8日我用法语在电视上向柬埔寨人民发表讲话。我说上百万的人登记参加选举,说明柬埔寨人民想要得到自由、公正和民主。“我已要求你们的领导人放弃暴力、威胁和恐吓。你们也不要理睬恐吓。记住,你们的选票是秘密的,没有人会知道你们投哪个党的票。为了你们的子孙、为了柬埔寨未来的和平与繁荣,请依从你们的良心去投票。”尽管有联合国监督选举,投票前数周不乏暴力与恐吓。柬埔寨四党均有成员遭到伤害甚至被杀。各国官员和记者再三建议推迟选举,都被我拒绝。4月最后几天,红色高棉撤走了驻在金边的工作人员。有人说这表明红色高棉将进攻金边。同事们劝我将联合国人员撤至安全区。我说家属可以撤离,但工作人员不能。我认为红色高棉势单力薄,不足以构成全国性的威胁。其实我很担心联合国人员的安全,但是必须这样做。我觉得除了靠我的政治直党外别无选择,而直觉告诉我:联合国必须承担风险,使选举按计划进行。4月28日,明石康打电话说局势在恶化,红色高棉的挑衅愈演愈烈。联合国驻柬埔寨过渡时期机构被迫采取了特别安全措施。此前,西哈努克亲王在平壤接见乔森潘,乔请亲王支持红色高棉。后亲王又去了北京,称大夫让其休养不宜奔波。我向亲王捎口信说,计划于5月6日召开的全国最高委员会会议的地址,可以由金边改为北京,届时明石康将飞抵北京出席。我意在迫使亲王返回柬埔寨。1993年5月21日,红色高棉攻击一联合国下属的中国工程队,其中两名成员被杀,七名负伤。安理会对攻击予以一致谴责,呼吁柬埔寨人民行使他们的选举权。5月22日,如我期待的,西哈努克亲王回到金边,使红色高棉破坏选举、迫使联合国机构撤出的目标未能实现。后记: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怎样丧失了一次建立一个一致认同的冷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结构机会的书。在近代,每次重大冲突结束都要求世界各国重建一种可提供稳定、合作以及使进步成为可能的关系体系。过去,战后建立一个新兴国际关系体系所需的时间一般在5年一7年。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使欧洲几百年免于重大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和“国联”的创立因存在重大缺陷,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导致了另一场世界性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领导地位的美国人以1945年于旧金山创立的联合国为中心,尝试设计出一个稳定、公正及合作的国际秩序。当时,作为一名年轻人的我怀着敬畏与崇敬的心情关注着这一时刻,自此在感情上即对联合国充满了信任。联合国为实现文明社会形成以来人类所追求的目标提供了一个机会:全人类一起理性协商、寻求保持安全的共同途径、一起行动展现宽恕胸襟、保卫自由、追求正义和未来的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但1945年联合国创立带来的这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时期却随冷战爆发而很快结束。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义不容辞地——我作为秘书长同样如此——全力投入了创建后冷战结构的进程之中,同冷战后所剩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一起从事这项工作。但未形成一种新的国际伙伴关系来面对21世纪,联合国尽管取得了某些成功,自身却在这些年受到了严重伤害。后冷战国际体系尚未建立,后冷战时期已经过去,一系列戏剧性的重大事件自始至终都在烘托着联合国与美国的关系。迫使伊拉克军队离开科威特的美国领导的联盟是在安理会授权下组成的,联合国一系列没有前例的决议形成了世界对战争引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而在这一时期结束的1995年末,由美国在俄亥俄代顿主导的谈判中,旨在为波斯尼亚建立一个统一、多自治体国家的协议则有意将联合国排除在外。这期间,一种固定模式重复出现于涉及关键成员国与秘书长的重大问题处理上。他们明知道我无权发动改革,却要求我做改革这样的事。与此相仿的还有,他们不向联合国提供所需要的武装力量与授权,却要求联合国终止冲突。他们一方面期待联合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却使其深陷财政危机之中。整个90年代的前5年,许多关键的国际性挑战需要联合国与美国之间进行最密切的互动。当美国没有实质卷入,允许联合国出面做工作时,如在莫桑比克,其行动就取得了成功。当美国觉得对联合国有政治需求时,如在海地,其行动也实现了主要目标。但当美国希望积极介入,同时又在实际上避开困难决定时,如在波斯尼亚、索马里以及卢旺达,联合国就会为美国所误用,所滥用,所指责,其行动就会悲剧性地和可怕地导致失败。有人说我在联合国期间“亲第三世界”,而其中的意思经常是指“反对西方”。毫无疑问,我来自第三世界,但我也是亲西方派;我几十年来所受教育、公开发表的作品、正式立场应该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一点。但我依然认为,无论何人担任秘书长,无论他来自世界的哪个地区,都必须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在一个拥有许多大国和富国的世界里,给予那些因种族、性别、宗教、年龄、健康、贫穷或其他什么原因而被边缘化了的国家以关注,正是联合国应尽的职责。这种职责自然要延伸到遭受忽视或忽略的诸如非洲发生的战乱形势上,这里因冲突而导致混乱的程度常常超过广受国际社会与媒体关注的巴尔干与中东地区。联合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对付的重大问题就是与第三世界相关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联合国一定要继续成为弱势或被视为弱势民族的主要代言人,以保护他们免受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帮助他们在全球经济大潮中找到成功的途径。单一的超级大国霸权是一种过渡现象,但全球化则是迄今无法预料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全球化包括许多不同的侧面:资本流动,商业,技术,信息,环境变化,毒品走私,犯罪,恐怖主义。每一方面的全球化都有其规律和步调,并出现各自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注意这些问题的真正惟一的全球机构就是联合国。联合国缔造者的理想,不仅是根据1945年在旧金山设想的那样使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还希望该组织能够自我转变,以有效适应一个必定并将会以无法预料的方式发生变化的世界。我坚信这样的转变仍然是可能的,是会取得成功的——如果美国允许它这样做的话。本书前言这本书是关于联合国的最重要、最实用和最有趣味的著作之一。我这样讲是有充足理由的,在此仅列举其中五点:第一,本书作者是一位从事国际法及国际组织问题教授达40年之久的学者。他第一部关于国际组织的著作发表于1954年,那是一本分析透彻、观点深刻的教科书。第二,作者先后担任埃及外交部长、副总理达18年之久,目睹了许多历史变迁,并亲身参与了许多历史事件。在萨达特总统和穆巴拉克总统时期,他由于接近决策者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纳赛尔总统时期,他也是政府顾问之一。加利博士身处中东这一动荡地区,在埃及数届政府中任职,而这些政府的政策方向又各不相同。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授,也是一位出色的部长。第三,加利博士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是一个哥普特人(埃及原住民的后裔——译者注)。他的妻子是一个犹太人,家境也很富有。尽管如此,他仍投身于艰巨的事业。在纳赛尔时期,他在著作中宣传社会主义;在萨达特时期,他陪同萨达特总统于1977年11月完成了冒险的耶路撒冷之旅;在穆巴拉克时期,他是总统外交事务的重要顾问及非洲事务的首席顾问。他在非洲统一组织、不结盟运动及其他国际论坛上为维护埃及的立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加利博士以其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著称。他与其他几位教授共同创立了经济与政治学科,他还创办了《国际政治》季刊和《阿克萨迪》经济周刊。第五,加利博士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五年期间,积累了有关联合国系统的直接经验。在他当选时,关于他,关于他与美国的关系曾有过种种猜测。他目睹了世界政治格局由复极变为单极,他经历了联合国的沉浮。联合国在索马里、波斯尼亚、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的维和行动无论在联合国历史上还是对加利博士本人,都具有里程碑的性质。他的“和平议程”、“发展议程”及“二十一世纪环境议程”等报告,虽招致很多国家的不满,但它们都是联合国的重要报告。这些报告有时被频繁引用,也有时遭到冷落甚至批评。《永不言败——加利回忆录》是对联合国文献的巨大贡献,作者本人曾深深卷入联合国事务。尽管加利博士熟诸外交和国际政治,但他在秘书长任内却领略了“强权即真理”及“权力支配一切”的深刻教训。他曾作为一名大学教授讲授这些问题,但他在做部长时却没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时更是忽略了这些问题,最终自己成了牺牲品。作为一名高级官员,加利博士是倔强的,这也导致了他的下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错误的。情形有时恰恰相反,但政治终究是政治,与理想有着天壤之别,理想有时支配了他的行动。我在开罗大学学习期间有幸结识了加利博士;在他任部长期间曾与其共事;他任联合国秘书长时,我是埃及常驻联合国副代表。1991年,我曾在埃及外交界努力帮助他竞选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并且作为埃及代表目睹了他任秘书长的所作所为。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与许多阿拉伯、穆斯林及第三世界国家对立;几周后,英国开始对他不满;在任职中间,他又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尽管他无论作为一位教授还是一位部长都是一个和解型的人,但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他似乎改变了处世的方法。无论如何,对我个人来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是我崇拜的老师,我以自己是他的学生而自豪。我相信,联合国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秘书长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然而,在一个需要保持低姿态而不是锋芒毕露的职位上,好人总是待不长久。读他的书能够帮助人们更深人地了解联合国是如何运作的,了解大国是如何控制联合国的,而小国总是充满了失败感,尽管它们中的一些人以坐在插有自己国家国旗的座位上举手发言或投票而沾沾自喜。深人分析海湾战争、波斯尼亚和索马里危机,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当很多小国的人民向联合国求助,呼吁联合国蓝盔部队帮助他们解决危机时,联合国内部利益和观点互相冲突的集团之间是如何达成妥协的。中国支持加利博士竞选担任和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立场是明确的,并赞成加利对美国政策的批评。加利博士不仅在中国领导层,而且在普通民众中都很受欢迎。我目睹了他离任后于1999年9月访问中国的情景。每一个在街上、公园里或飞机上见到他的中国人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一起拍照或请他签名留念。或许中国人喜欢他是赞赏他反对超级大国的立场;或许是出于对埃及古老文明的崇敬——加利是埃及的伟大儿子;抑或是出于中国人民的善良天性——中国自己也属于我称之为“古老文明俱乐部”的国家,曾有过屈辱的历史,现正在摆脱过去的苦难,走上迅速发展之路。我深信,加利博士将以他的优秀人格、他的远见卓识和鲜明立场而受到世人尊敬。同时,人们也会感激中国的出版社出版了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而我,作为埃及驻中国大使,一名老外交官和加利博士的学生,以能为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而感到自豪。埃及驻中国大使穆罕默德·努曼·贾拉勒2000年8月28日于北京
-
世纪大盘点新华社国际部编著回首百年,国际风云变幻;展望未来,世界充满变数。站在世纪的分水岭上,遍及全球的新华社记者运用独家资料,以独特视角,为你分析世界的是非曲折,面向新的世纪,怎样总结历史、把握未来,《世纪大盘点:千年之交看世界风云》将给你新的启迪。
-
权力风云(美)时代生活丛书编辑部著;张显奎译《第三帝国》系列是由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出版公司主持编辑的大型图文性史诗作品。全系列从各个侧面记录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由崛起到覆灭的整个过程。每一册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示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风雨如晦的黑暗时代,您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对他的思想动态的把握。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
挪威人在上海150年菲尔塞特版权页题:(挪威)石海山,居纳尔·菲尔塞特著;朱荣法译。:责任者规范汉译姓:塞贝尔:有书目(第204页):本书包括从舢舨埠头号到大城市;大都市;东方巴黎;蛰伏;巨龙昂首五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