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德国的浩劫(德)梅尼克(Friedrich Meinecke)著;何兆武译据赫茨费尔德编《梅尼克全集》一书的原文译出。本书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统治12年的历史作了研究。
-
昨日的世界(奥)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著;舒昌善等译茨威格以隽永,流畅的文字,叙述自己生平所经历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他以诗人的感情,小说家的技巧来再现历史,熔哲理于抒情,使历史事件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他描写了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态。披露了在那时期,他所交往的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正因为此,《昨日的世界》不是自传,胜似自传,不是回忆录,胜似回忆录,它在广大读者中永远具有魅力。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向培科,史希同,朱凯译本书为全书八册本的第三册,即“近午时期”第二卷。本卷详细介绍了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内的清真寺教育、学术研究、学术兴起、学术旅行、学术记录、学术编纂,以及图书馆之繁荣、书店和纸店之林立……等丰富多采的学术文化活动。著者特别记述了中国造纸术西传后对阿拉伯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 后半部详细地、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各学科——圣训学、古兰经注学、伊斯兰教法四大派;以及阿拉伯语言、语法、文学、历史各学科的发展和各学科重要学者的生平与学术成就。
-
西方中世纪艺术史(英)扎内奇(Zarnecki,George)著;陈平译西方中世纪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瑰宝,它呈现出极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时间上中世纪艺术跨越了一千年的历史;空间上则涵盖了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不列颠,南起北非,北抵斯堪的纳维亚的广袤地区。在艺术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拥有如此巨大的时空跨度,构成如此多彩的艺术画面。中世纪艺术是一种“上帝的文化”,尤如一座大教堂,其中,壁画、镶嵌画、雕刻、抄本彩饰画、陈设艺术、手工制品……构成了这座伟大“教堂”的装饰。本书作者乔治·扎内奇,西方著名中世纪艺术史专家,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曾任考陶尔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津斯莱德讲座美术教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访问学者、伦敦古物爱好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学识深广,著作等身,对于中世纪艺术的研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译者陈平,1954年10月出生,南京人,199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获美术史论硕士学位,2001年在该校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系主任。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编一、《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套装共2册)》所选资料,为保存原貌,一般原文照录。其中间有内容重复及与主题无关部分,则略加删节。原有对人民对革命的污蔑之词,不予改动。资料出处,在资料后说明。二、《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套装共2册)》所选资料,按类项并依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凡属综合性或追述性的资料,按其内容,酌加调整。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套装共2册)》所选资料,一般以一件为一题。凡同属一事彼此间又有直接联系的成组资料,以一事为一题。四、《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套装共2册)》所选资料,一般由编者另拟标题并另加标点。沿用原标题、原标点者,加注说明。五、《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套装共2册)》所选资料,在排印时一般用简体字,遇有可能引起文义歧异之处,保留原有的繁体字。六、《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套装共2册)》所选资料,遇有缺漏损坏或字迹不清者,以口号代之。错字、别字和衍文的校勘以及其他简单注释,均加在正文之内以〔〕号标明。较长的注释列在正文之后。增补的字以〔〕号标明。全段删节者,以………号标明。段内部分删节者,以……号标明。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2辑)》为中华民国历史档案资料的第一、二辑,主要辑录了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资料。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本册为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共选辑档案资料229件。
-
简明世界史乔明顺 主编本书是为了适应各类成人教育中的《世纪通史》公共课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内容始自原始社会,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全书共三编:第一编古代中世纪史、第二编世界近代史、第三编世界现代史,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主要史实进行具体阐述,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概括地了解世界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情况,以有助于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确立。<
-
隋唐五代时期幽州资料向燕生 编撰本丛书主要编选北京历史各个时期的重要史料,供从事北京史研究、教学、普及和实际工作者参考。选材以我国古籍文献、石刻、实录、档案中的原始资料为主,对后人的研究考辨、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等,亦择要选录。一般为资料汇编,个别也选收专著,标点校勘有史料价值的野史笔记、年谱家乘、档册契约、地方志书等,按时期或专题,分册编印。
-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华庆昭著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本书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必读参考书,有的评论者将它誉为本领域的“找鼎之作”。在当年出版时,本书以三个“新”字为期特点:材料新——所用材料很大部分是当时国内学者未曾涉及过的美英两国的政府和个人的原始档案,不少材料外国学者也没引用过。观点新——作者对于书中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几乎都有与中外其他学者有别的精辟独到见解。写法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既坚持学术研究为本,又兼顾著作的可读性。因此,本书既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同时又是一本适合多种层次读者群的大众历史。从国内外十多年各方面的反响来看,本书的这三个鲜明特点迄今依然闪现着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