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探寻罗马人﹝英﹞詹姆斯·伦肖(James Renshaw)《探寻罗马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收录了大量古罗马帝国的考古学史料,并配有大量的照片、时间线、地图和平面图,从历史、宗教、社会、娱乐、战争和古城这6个方面详细探究了它在欧洲的人文影响力,从而引申出古罗马人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本书作者詹姆斯·伦肖(James Renshaw)是欧洲古典文学学者,英国“九大公学”之一圣保罗中学(St Paul's School)、戈多尔芬和拉蒂默学校(Godolphin and Latymer School)古典文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极具权威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了解古罗马历史的入门读物,带领读者重新领略古罗马帝国的精彩史诗。
-
明代徽州山林经济研究康健著本书以明代徽州山林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徽州文书为核心资料,采用文书档案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有明一代徽州山林经济的发展脉络、山林经济规模、山林经济的经营管理、明代徽商与徽州山林经济之互动关系、典型家族的山林经营(军户家族、民户家族)和木材贸易及明代徽州山林经济与民众生计、基层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弥补了以往研究中论述主题局限和明清两朝笼统论述——“点明到清”的不足,展现了明代徽州山林经济发展的整体图景。本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清代徽州山林经济发展情况,明晰明清徽州山林经济发展的异同,贯通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内在延续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潘祖荫日记潘裕达,潘佳 整理现存的潘祖荫日记,根据文本形态分为稿本和印本两大类。稿本为苏州博物馆藏《滂喜斋日记》和上海图书馆藏《潘文勤日记》。印本为光绪刻本《沈阳纪程》《东陵日记》《西陵日记》,1944年石印本《己丑恩科乡试监临记事》。时间涉及咸丰八年(1858年),同治二(1863年)、四(1865年)、六(1867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至十六年(1890年)。本书即以上述七种日记为底本,按时间顺序编排,由潘祖荫后人与潘祖荫研究专家共同整理,精心点校而成,简体横排,便于阅读。日记记载了潘祖荫经办的中枢政务、皇陵勘修、地方科举、灾民赈济等工作,以及他金石书画鉴藏和日常交际活动。从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宋元古书、明清字画,到古钱印章,读一代收藏名家的鉴藏艺事,看大盂鼎、大克鼎等国宝文物的鉴藏由来,体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世界简史何炳松 著《世界简史》(精装版)上卷以亚洲为起点,叙述从世界文化起源至欧洲兴起之间的历史,穿插亚洲文化发展的概况,讲述亚洲文化的发展在远古、中古时期对欧洲发展的影响。下卷讲述从世界列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系统阐述了欧洲列强在近代世界史中的主导作用。 《世界简史》(精装版)在参考西方史学研究的基础上,穿插讲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世界文化史中的贡献以及对欧洲国家发展的影响,此举意在说明:欧洲文明的进步与亚洲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欧洲文明在世界史中的主导作用仅在近代欧洲实行世界殖民之后。正是亚欧文明主导作用的交替才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世界。 这种观念打破了当时盛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旧史观,形成了欧亚互动构成世界的新史观。
-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第3卷杰伊·温特 著,王本涛 译“剑桥一战史”系列:采用全球性视角,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叙述。 第三卷集中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战场及后方的社会生活,并从整体上介绍战争期间各国的文化以及战争纪念活动。 各章作者从全球性的宏观视角出发,审视了战争期间的人口流动、家庭关系变迁、不同家庭成员的境遇、社会生产分工的变化、难民的产生和变动、病患及医疗技术的进展等社会生活诸方面,此外,还从不同角度概述了各国的文化生活,包括战争期间的军人作家的活动,各国的宣传行为,电影、雕塑、悼念等活动。 最后,本卷为三卷本做了总结,简要估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各国造成的直接损失。当然,这场大战造成的间接损失,已经体现在各章具体的描绘之中。
-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第1卷杰伊·温特 著,姚百慧 译“剑桥一战史”系列:采用全球性视角,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叙述。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1 卷《全球战争》全面叙述了这场战争的军事史。一个由杰出历史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详细记述了全球主义如何使一场大战成为可能,帝国主义扩张又如何演变成巨大灾难,战争逐年扩大的规模和破坏力远远超过了人们在1914年预计的程度。 通过全球性的视角,本卷将分析战争的空间影响及其对地区和世界造成的连锁反应。它考察了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战争中,以及通过这样做,这些国家又如何改变了世界政治秩序。它也将阐述性质发生变化的战争在道德、政治和法律上的含义,尤其是毫无区别地对待民用目标和军事目标这一点。
-
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第2卷杰伊·温特 著,耿志 译“剑桥一战史”系列:采用全球性视角,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叙述。 第二卷叙述的内容主要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对各国行政体系、军事动员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战争的发生和持续,首先改变了各国的行政系统运行,文职部门与军方的关系也产生了变化,政府权力的分配不仅取决于制度的设计,在战争期间,领导者的个人能力逐渐凸显出来,议会、外交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影响了战争后期各方媾和的努力。 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争也对各国的军事系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的人员和物资动员,保证部队的后勤和思想稳定,提升装备和战术水平,都是各国需要面对的问题。此外,战争的爆发与持续,对各国的经济、科技、金融等社会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久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系统性结构。
-
十字军东征[美] 克里斯托弗·蒂尔曼 著,林盛 译在中世纪,曾有成千上万的欧洲人离开自己的家园,踏上追寻信仰之路,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带来的是一场绵延数百年的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也由此诞生了诸多经典之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蒂尔曼注意到了这项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的内容:事无巨细且耗资巨大的准备工作。以此为出发点,他探讨了在筹备东征时,有关政治、宣传、财务、后勤等方面的计划与组织要点。并进一步得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结论,那就是在宗教狂热的掩盖下,还有理性的动机在指导着发起十字军东征的人们。那些人知道他们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并且会运用实用的方法来达成其目标,实际上,是理性让宗教战争成为可能。
-
波斯札记穆宏燕 著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波斯文化显得神秘、高远,其实,中国文明与波斯文明在历史上有过密切的交流,琵琶、箜篌、石榴等食物、器物均是由波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唐诗也影响了波斯诗歌。在这本《波斯札记》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专研波斯文化的学者穆宏燕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了波斯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社会、诗词传统、审美趣味……书中的波斯有我们熟悉的一面,即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一面;也有陌生的一面,即受限于语言与地域的隔阂,长期游离于中国读者视野之外的一面。全书深入浅出,配有许多精美的波斯绘画、器物插图,是对波斯丰富的文化宝库进行的一次饶有生趣的概览。
-
传说中的怪物与神兽[英] 阿普里尔·马登 著这是一个可怕且怪异的领域,里面有着世界各地的怪物与神兽。它们有的是神话中守卫庙宇和宝藏的神兽,有的是在荒野中游荡以寻找猎物的野兽。从古希腊神话到现代都市传说,迷人而可怕的怪物一直围绕在人类身边。本书将探索人类是如何创造怪物来解释恐惧心理和自然现象的,以及一些怪物为何在多种文化中拥有相同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