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法国大革命史拉博·德·圣艾蒂安 著本书以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为时间轴,详细解读了革命爆发前法兰西王国严重的社会矛盾、尖锐的思想割裂、激烈的等级对立,革命爆发后保王派与革命派的殊死斗争、暴民运动对王权和社会秩序的冲击、《人权宣言》通过导致革命目标的巨大分歧,以及革命结束时的王室妥协、民权兴起。
-
瘟疫的威力[德]福尔克尔·赖因哈特(Volker Reinhardt)14世纪暴发的黑死病是影响欧洲深的事件之一。那时候,统计还不太精准,医学也没那么昌明。生灵涂炭——是天主降罚,还是星宿产生毒气?幸免于难——归功于当局善政,抑或自然规律?人们为着自己的利益,纷纷争夺对现实的解释权。 瘟疫让众生变得平等,毕竟穷人已没什么可失去,而富人再手眼通天,死时也只用一块裹尸布。瘟疫又让世界更加不同,灾厄当前,千城千面:佛罗伦萨财富洗牌,米兰没有死人,威尼斯发生政变,阿维尼翁力保教宗,巴黎团结一心,德国城市献祭替罪羊…… 今天我们再次面对全球性疫病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有进步的科学,但相似的是我们依然深陷强人政治的旋涡。去读一读薄伽丘和马基雅维利不朽的文字,看一看吉贝尔蒂和多纳泰罗极富感染力的雕塑,这段时空之旅许会教给我们:冷静审视、热切希冀,然后坦然自若。
-
特洛伊[英国]诺伊丝·麦克·斯维尼 著帕里斯的裁决 | 劫掠海伦 | 诸神之战赫克托耳之死 | 阿喀琉斯之踵 | 木马屠城 特洛伊留给世人太多传说,但在传说背后,特洛伊还是用一砖一石垒起来的城市,居住着有血有肉的人民。特洛伊无法被定义,它既是扣人心弦的史诗,又是命途多舛的城市,更是包罗万象的符号。本书将为读者提供理解特洛伊的宏观视角,重点关注从公元前3000年直至今天,作为一个神话、一座城市和一个符号的特洛伊,探究它如何成为构建身份认同的工具、爱的象征、战争的范本,以及反映人类现状的明镜。
-
英格兰的故事迈克尔·伍德BBC著名纪录片导演兼作家 迈克尔·伍德(《杜甫》《中国的故事》《印度的故事》)选取英格兰中部的城镇凯伯沃斯 用普通城镇的变迁去观察绵延千年的英格兰国家历史因为真正宏大的国家叙事不在于少数熠熠生辉的姓名
-
另类编年史[美] 迈克尔·法夸尔 著 ,康怡 译历史是抗争和胜利组成的,决心和发现造就的,也是勇气和革新推动的,其中不乏非常令人心灰意冷的坏日子。畅销书作家迈克尔·法夸尔在这本妙趣横生的书中为读者们呈现了一部由历史上著名的悲剧、坏运气的典型事例以及各种灾难与恐怖事件组成的大杂烩,足足有一年之多。这365个精彩的历史片段,原汁原味,一刀未剪,让您把古往今来的倒霉事尽收眼底。书中登场的帝王将相、国家元首、霸道总裁、偶像明星、暴君和骗子等无一例外地都曾吃过亏、翻过船。每天一点“小确丧”供您作茶余饭后的消遣。请您舒舒服服地坐好,顺着一个个不幸的事件向着过去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穿越之旅。
-
拜占庭帝国政治史论陈志强本书集中讨论拜占庭帝国政治史的重大问题,涉及帝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皇帝继承问题、围绕帝国政治传承的争论问题、对我国影响广泛的拜占庭“封建化”问题、拜占庭帝国政治中心君士坦丁堡研究、具有特点的拜占庭皇帝研究、服务于皇帝专制的拜占庭官制研究、拜占庭物质生活基础的农业政策研究、农村和农民政策研究、影响极为深远的毁坏圣像政策研究、300余年的北非政策研究、拜占庭帝国“联邦”政策研究、末代王朝军事外交研究。全书分为六编,将上述问题清楚布局,按研究的历史及其基本理论,以及皇帝、首都、官僚体制、重大政策和末代王朝等具体史实进行编排。 “南开大学世界古史论丛”收录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代学者的精品力作,展现了中国学人世界古史研究的深厚积累。既包括了雷海宗、黎国彬、辜燮高、王敦书、于可、曹中屏、李景云等蜚声国内外的老一辈学者群体的典型成果,也汇聚了陈志强、杨巨平和王以欣等学科中坚力量的学术结晶。该丛书从西方古典史、拜占庭史、英国史、俄罗斯史、朝鲜史、古代中西交流史等不同领域,奉献了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套论丛希望能继承和发扬南开历史学科建设的百年传统,为培养全民族的国际视野和情怀,提高世界历史的知识和认识水平,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黑死病下的日常[美]约瑟夫·P.伯恩 著,欧阳瑾 译1348年,死神挥动镰刀,整个欧洲笼罩在黑死病的阴影下,学校停课、教堂关门、店铺废弃、邻里远迁、建筑停工……街道上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摊贩们的叫卖声变成了尸体搬运工们粗声粗气的吆喝,堆满了尸体和濒死之人的马车嘎吱嘎吱地提醒着所有人死亡的迫近。人们蓦然发现,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受到了疾病的威胁,而且永远被疾病改变了。 但生活还在继续,在医学院、诊所、家庭、教堂、修道院、传染病院、市政厅以及其他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依旧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生命力,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在挣扎着适应这个特殊的时代。回溯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常,我们会发现:“如果说历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人类总能战胜自然和人类自身各种邪恶冲动带来的威胁。”
-
耻辱柱的历史[意]亚历山德罗·曼佐尼 著,刘玥 译《耻辱柱的历史》记录了1630年米兰大瘟疫时期的一场有关“涂油者”的谣言,以及相应而生的拘捕、审讯和迫害活动。1630年6月,米兰居民卡特琳娜·洛萨的向当局举报卫生署专员古里埃默·皮亚扎在房屋外墙上涂抹有毒的油膏,传播瘟疫,皮亚扎随即被捕。法官们在破案的狂热和对瘟疫的恐惧的驱使下,对其实施了刑讯逼供,酷刑之下,皮亚扎供出了油膏的制作者,理发师詹贾科莫·莫拉。在法官们持续的拷问下,皮亚扎和莫拉不得已编造了大量谎言,使更多无辜之人卷入了案件。最终,法官判处皮亚扎和莫拉极其严酷的死刑,行刑后,米兰当局拆毁了涂油事件的“始作俑者”莫拉的住处,并在废墟上竖立起一根记录此桩“罪行”的耻辱柱。 曼佐尼通过查阅原始审判文档、梳理前人对此案的研究与评述,层层剖析了当时的法官们如何在狂热与恐惧的驱使下,将一则毫无理据的谣言发展成为一起穷凶极恶的公共犯罪案件。
-
简明犹太民族史塞西尔·罗斯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犹太史巨著,以“简明”的方式,按照犹太民族的起源、兴盛、流散、衰败、解放与复兴等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次进行编排,纵览近 4000 年历史,充分展示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文学艺术和民间习俗,展现了犹太民族与其他文明的相互依存关系、顽强生命力与强大凝聚力,以及对人类进步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本书语言简练、知识广博,并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出版后被翻译成德、法、希伯来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
-
三十年战争[德]克里斯蒂安·潘特勒 著,黄行洲 译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公认的史上次全欧洲大战。本书通过战争亲历者雇佣兵彼得·哈根多夫(Peter Hagendorf)和修士毛鲁斯·弗里森艾格(Maurus Friesenegger)的日记,描摹出四百年前被权力斗争和宗教冲突撕裂的欧洲,以及战争阴云下普通人的团结、同情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