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极简西方人文史[日]中村聪一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为什么重视人文课?欧美名牌大学为何重视人文教育?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人有什么意义?谷歌、亚马逊等知名企业为什么非常重视员工的“人文素养”?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关于人的学问。西方的人文教育,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就已兴起。人文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视人格完善为终极目的,培养人的全面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高度责任感与健全的人格。所以,西方名牌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人文教育又是其中最出色的院校之一。作者中村聪一便用现代角度记录和解释哥伦比亚的人文课程,以极简的方式写成了本书。书中的纵向时间跨度是从欧洲起源一直到近现代的历史进程,横向内容跨度是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达尔文的哲学思想,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文史的发展。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大受欢迎,许多读者看完之后感觉相见恨晚,并坦言这是目前日本人最缺乏的教育。
-
文学之冬[德]乌维·维特施托克暂缺简介...
-
种族与文化托马斯·索威尔著《种族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也是作者“文化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一。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他希望通过研究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我们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当下与未来。从古代城墙环绕的耶路撒冷到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每个地方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在《种族与文化》中,索威尔的核心观点认为,无论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是漫长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一次转折,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历史的剧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理解文化资本对一个民族或一个文明社会的经济命运的影响为何远远超过政治、偏见或基因,而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差异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民族问题,从内在发展的角度,为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社会争取更多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自信。
-
荷兰共和国【英】乔纳森 · 伊斯雷尔(Jonathan Israel),朱莹琳 译本书是一部全新角度的300年荷兰共和国史,首度全方位解析荷兰共和国从酝酿到衰落的全过程。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述各时代荷兰地区的发展历程。1477—1588年的共和国奋力摆脱勃艮第的控制,在唤醒自我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过程中燃起一片宗教改革与大起义狂潮。1588—1647年,处于黄金时代早期的共和国不断寻求抗争西班牙统治的道路,在意识形态上陷入大辩论,在权力的对峙中磨合出宗教宽容政策。1647—1702年,航海贸易的大发展,让八十年战争后的共和国在诸多思想的裹挟下陷入斗争,这种斗争既包含内部意识形态的对抗,也包含共和国与外部英、法间的竞争与厮杀。 1702—1806年,四次英荷战争的摧折,爱国者党运动的席卷,即使有尼德兰新共和国的垂死挣扎,衰落的时代也必然来临。最终,在拿破仑政权下,共和国正式落下帷幕。 全书避免了过去以1649年为界的共和国历史研究角度,将时间追溯到1572年之前以及延伸到取代荷兰共和国的巴达维亚共和国时代,同时将地域从单一的北部地区拓展至南部及德意志诸国辖区。从思想史角度揭露尼德兰南北分裂的真相,是突破传统荷兰史研究角度,颠覆欧洲史陈旧观念的力作。
-
拉莫莱特之吻【美】 罗伯特·达恩顿 著《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是一部集中反映达恩顿在历史和新文化史方面关联的思考的文集。这本书既讲历史,又讲媒体和媒体的历史。本书有四个目的。第一,是要现实过去如何作为暗流存在于当下;第二,是要通过个案来分析媒体的作用;第三,借本书的写作过程来昭示媒体研究中的历史向度。第四,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宏观历史以及历史相关的其他人文领域。本书被翻译成德、意、法、日等多国语言,是文化史领域的经典之作。
-
DK图解世界文化遗产DK出版社纵观42000 年人类文明史,横跨世界七大洲,展示200 余件无可比拟的文化遗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着人类的信仰、威望和卓越工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的骄傲。从失传千年的古代珍宝到万众瞩目的现代杰作,本书精选200 件以上的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它们如珍珠般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之中。书中那些珍贵的图片和精彩的故事,让这些瑰宝重又生动起来,向我们展露它们的美与技艺,以及或许已被历史掩盖的真正蕴意。
-
维多利亚时代【英】A.N.威尔森 著,刘俊池译,吴影校译从具体人物事件出发,以微观细节为坚持,描绘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宏大历史画卷,追溯英国走上工业革命及海外殖民道路,国力日益强盛,文化科技发达;社会动荡前行,对外血腥拓展的重要时期,恢弘细腻,生动深刻,书写一个时代的雄奇和血泪。
-
英国为什么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英]奈杰尔·索尔历史中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如何由四个独立王国走向统一,成为今日的英国?而在当下的英国,为何这四个地区又仍然分歧不断?在本书中,来自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中世纪英国史专家们,从宗教、财富、文化等角度,让读者看懂这四个王国如何因为宗教信仰的变迁、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如何因为英语这一通用语言的发展艰难地保持着“求同存异”,直到形成如今的英国。
-
魅力与迷惘陈晓律 著欧洲作为一个文化统一但政治分裂的文明单位,是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发源地。自1500年开始,民族国家兴起导致的欧洲分裂和二战后的重新融合成为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现象之一。 本书清晰梳理了欧洲各主要民族国家发展历史——西班牙在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上徘徊前行,谋求自洽;意大利融入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不均衡发展、南北问题等实施各个击破;英国完成由绝对主义君主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化的任务,在帝国的黄昏陷入民族主义回归的迷惘;法国重振民主自由平等的民族元素,通过定位自身来定义欧盟的未来;德国挣脱出极端民主主义的牢笼,涅槃重生;俄罗斯则着眼于自身独特道路的发展,力图再次崛起。 作者从理论高度剖析了国际视野中民族主义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不同文化圈的民族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扩展并最终争取自身解放的历程鲜明呈现于文本,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
艺术与犯罪[德]史蒂芬·科德霍夫、[德]托比亚斯·蒂姆 著;潘南婷 译很多人并不是因为热爱艺术品,而是为获得丰厚利润而收藏。因此,与艺术有关的犯罪已泛滥成灾。伪造、洗钱、逃漏税、掠夺古董……还不只这些!随着通货膨胀和艺术市场的全球化,有关艺术的犯罪行为也已经来到新的境界,普通的收藏者在不经意间甚至也会参与其中。《艺术与犯罪:艺术市场的掠夺、造假与诈骗》讲述了通过非法艺术品致富的人们背后的故事,盗贼、造假者、纳粹周边商品的流行、真假伽利略手迹、美国石油巨亨保罗?盖蒂博物馆的走私文物、买卖艺术品作为国际洗钱的手段……本书将通过精选的案例和代表性的人物,试图厘清艺术与犯罪的结构性问题,从而也对当今艺术市场和艺术商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