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欧洲文明进程·农民地权卷侯建新“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民与土地关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亘古不变的重大课题。土地私有制并非古已有之,产权边界模糊、农民权利缺失,人身依附于土地的产权制度,曾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欧洲亦如此。只是欧洲率先终结了它。本卷阐释了欧洲农民土地产权的变迁:人身自由和私人财产权利生根、成长,是一体两面的历史过程。继英国之后,西北欧等地区涌现越来越多的自由农民;实行现代土地产权变革,逐渐抖掉地权外衣上政治关系碎片,土地获得纯粹经济的形式,奠定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为什么欧洲先胜出?制度安排的高光时刻在现代,根源却在前现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中世纪解读变得重要起来。这种解读具有世界意义。
-
新史纪丛书·斯巴达人(英)安德鲁·J.贝利斯(Andrew J. Bayliss) 著斯巴达人的形象已经不可磨灭地融入了公众的意识:长发披肩、肌肉发达、身披红袍的战士,手持印有希腊字母"λ"、闪闪发亮的青铜盾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列队而站。然而,这种以耐力、平等和武力著称的迷人形象所反映的并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关于失落世界的神话。这个神话自斯巴达全盛时期便萦绕其身,后来一直被斯巴达人努力维护。评论家对这个独特社会的态度通常是或钦佩或谴责,安德鲁·J.贝利斯深入研究了现有资料,致力于揭示斯巴达故事背后的真相与矛盾:虽然斯巴达战士以"平等者"自居,但他们的平等却依赖于对原住民希洛人的无情剥削;尽管斯巴达的男孩和女孩都能接受教育,但虚弱或残疾的婴儿据说会被扔下悬崖;斯巴达在当时可谓极度自由:斯巴达女性素来以直言不讳著称,她们现存的言论不少于40条——但有关斯巴达人耐力和武力的声誉则建立在对外来者的极度残忍之上……本书揭示了斯巴达人最好和最坏的一面。而今天,众多以斯巴达为灵感的运动队伍、电影和体育制度表明,人们对这个暴力又神秘的社会的迷恋还远远没有结束。
-
自由英国的奇异死亡(英)乔治·丹杰菲尔德(George Dangerfield)本书是一部英国史名著,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类图书,它聚焦于一战前1910到1914年的英国,也就是爱德华七世去世到一战爆发之间的英国。当时自由党是英国的执政党,也是最强大的党派。但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三大危机,即爱尔兰自治运动、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和工会运动,由于阿斯奎斯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应对不力,导致自由党急剧衰落。作者原为记者,在本书中运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历史,刻画的历史人物如首相阿斯奎斯、未来的首相劳合·乔治、青年丘吉尔以及女权运动领袖潘克赫斯特夫人等性格各异,对三大运动的发展描写得充满画面感,对自由党衰落的原因分析透彻有力,对人性的刨析极有深度,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名著,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对历史写作有相当的影响。
-
人文通史[美]坎宁安,赖希,菲奇纳-拉瑟斯《人文通史》是国外经典人文艺术类通识图书,三十年长销不衰,不断修订。第八版延续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精辟表述,新增章节导引,穿插原典导读,呈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一个个人文发展里程碑,鼓励从对人文艺术的批判性考察出发,与创作者跨时空对话,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感,进而体会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数百幅精美全彩插图,百余篇经典原著导读,没有照本宣科的知识点堆砌,没有对价值观的机械灌输,以鲜活有趣的故事,串联起人文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全景式呈现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教会读者如何聆听音乐、赏析美术、阅读名著、浏览地图,一步步增强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
国家、族群与战争胡其柱本书是一本介绍公元前西亚政治变迁的通俗历史著作,涵盖范围从公元前4千纪苏美尔文明开始,中经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再到亚述文明和波斯文明,最后以马其顿帝国取代波斯作为结束。与已有学术著作相比,本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抛开历史细节,注重勾勒公元前西亚政治变迁的脉络和框架,以期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古西亚的来龙去脉;第二,将看似杂乱无章的政权更替,还原为闪米特人和印欧人的持久博弈,揭示古西亚政治变迁的线索和动力;第三,将遥远而陌生的古西亚与古东亚重大历史事件相勾连,建立一种时空上的关联,赋予异域历史一种亲近感。 3.喷绘简介请更换为: 书芯切口的喷绘图片截取自乌尔皇家旗(Standard of Ur)。乌尔皇家旗是4600年前两河流域乌尔城邦的一个皇家木箱,四周嵌有由贝壳、红色石灰石和青金石制作的画板,描绘了战争、宴饮和动物场景。挖掘者倾向于认为,木箱是可以高举的皇家旗帜,而现代学者则多持怀疑态度。目前,乌尔皇家旗修复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
印第安帝国的覆灭[英]马修·雷斯托尔印第安帝国的皇帝真的一见到征服者就俯首称臣?印第安战士真的是一群崇尚活人祭祀、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吗?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当地原住民有没有打过胜仗?为什么皇帝被杀后,人数众多的印第安人没有反抗?印第安文明之所以消亡,只是因为西班牙人的军事侵略吗?知名历史学家、美国民族史学会前主席马修·雷斯托尔,从印第安文明遗迹、原住民手抄本、征服者口述记录等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一字一句解读每一则史料背后的深意,书写了这本囊括历代美洲史研究精华的大作。翻开本书,从征服者与原住民初次会面开始,看见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历史全貌。
-
焚身以火[以]马蒂·弗里德曼暂缺简介...
-
红酒帝国[美]詹妮弗·里根·列斐伏尔17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海洋国家,积极从事各种商品的海外贸易。英国长期以来对葡萄酒的旺盛需求,驱使一代又一代英国人前往海外殖民地从事葡萄酒酿造及出口贸易。除了攫取利益,葡萄酒生产商还自诩肩负着“文明教化”的使命,葡萄酒成为一种控制和征服他们眼中未开化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普及西方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在英国消费者眼中,“廉价与劣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殖民地葡萄酒这种“粗制的魔药”挥之不去的标签,无法与高档的欧洲葡萄酒媲美。在一战后,殖民地葡萄酒被赋予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开始在英国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中流行,并加强各自治领、殖民地与英国的商贸联系。二战期间,帝国葡萄酒更加成为一种能够鼓舞士气、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饮品。本书通过梳理英属殖民地葡萄酒酿造史,以及殖民地与英国之间源远流长的贸易关系,讲述英国三百多年的殖民扩张史,展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与其殖民地在力量对比、地位关系上的变化,以及英国消费市场由精英垄断转向平民化、大众化的历程。
-
时空文化[美] 斯蒂芬`科恩 著,易灵运 译本书内容简介本书描写了188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科技和文化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理解、体验时间和空间的新模式得以产生。书中论及普鲁斯特、乔伊斯、H.G.威尔斯、弗洛伊德、康拉德、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等人物,并阐述了流行文化的各种来源和传统价值观的转变。书系内容简介《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棱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棱镜”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书下设25个子系列,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媒介研究等诸领域,囊括了众多域外著名学者的代表作、新作,如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海登·怀特的《叙事的虚构性》、C. 赖特·米尔斯的《白领》、迈耶·夏皮罗的《绘画中的世界观》等,旨在通过译介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
小麦战争(美) 斯科特 ·雷诺兹·尼尔森 著;黄芳萍 译要了解各个帝国的兴衰史,我们必须循着河流沿岸、港口之间以及横跨海城的粮食贸易路线进行探寻。历史学家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Scott Reynolds Nelson)在《小麦战争》中揭示了:通过努力控制这些路线,可改变世界强国之间的力量均势。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通过乌克兰境内的敖德萨港口向欧洲大部分地区供应食物。但在美国内战之后,成吨的美国小麦开始涌入大西洋,食品价格暴跌。这些廉价的外国粮食推动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崛起、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作者从公元前一万年娓娓道来,讲述了谷物重塑世界霸权的历程,透过历史档案,重现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乌克兰与俄罗斯帝国如何因谷物的运输与供给兴盛,又如何因为美国廉价的小麦与全球化贸易遭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