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金陵全书甲编 方志类 府志 14暂缺作者《康熙江宁府志》四十卷(现存三十四卷),清朝于成龙纂修。《康熙江宁府志》有陈开虞本和于成龙本。陈本修于清康熙七年(二八六八年),江宁知府陈开虞纂修,为清代首部江宁府志,共三十四卷。卷首为序,正文分图纪、沿革表、疆域志(风俗附)、山水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科贡表(荐举附)、历官表(封爵附)、宦迹志、人物志、古迹志(宅墓附)、灾祥志、祠祀志、寺观志、摭佚十六类。于成龙本修于康熙二十年(二八八一年)後,由江宁知府于成龙纂修。于成龙(二八三八—一七○○年),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号如山,祖籍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由荫生授直隶乐亭(今河北乐亭)知县。八年(二父八九年),署滦州知州。十八年(二八七九年),迁通州知州。二十年,经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举荐,补缺江宁知府,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执法严明,「往者人竟浮靡,俗不长厚,寇盗充斥「的颓风为之一变。二十三年(二八八四年),玄烽南巡,擢升安徽按察使。此後,历任直隶巡抚、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等职。三十九年(一七○○年)卒,赐祭葬,谧襄勤。《清史稿》卷二七九有传。于成龙任职江宁知府期间,主持纂修《康熙江宁府志》共四十卷,现存卷三-二十九、卷三十四-四十,共三十四卷。分星野(祥异附)、历代沿革和府属八县沿革、建置、疆域、风俗、山川、帝王世系(封建附)、学校、户口、田。赋、水利、蠲赈、历官表、宦迹、兵制、科贡、祠祀、寺观、古迹、陵墓、人物、游寓、艺文、摭佚二十四类。于本在继承陈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康熙七年以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于本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排序有所调整。如将「建置」放到「疆域」之前;将「古迹」、「陵墓」放到「人物」之前。二是篇目有所完善。如将原来独立的「祥异」附在「星野」之後;将「陵墓」、「疆域」分别从「古迹」、「风俗」中分出单列。三是门类也有所增加。由原来的十六类增至二十四类,增设「帝王世系」、「户口」、「水利」、「兵制」、「游寓」和「艺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个门类之後,往往以「论日」的形式加以评论和概括,一改志书述而不论的传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金陵全书(甲编 方志类 府志 14):康熙江宁府志(陈开虞本 4)》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二年(二八八三年)精抄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原本为红格抄本。版心尺寸为纵22.21米,横15.3厘米。该抄本卷一、二、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散佚,因而缺少序、图纪等相关内容,这是该抄本的一大缺憾。
-
金陵全书 甲编 方志类 府志7暂缺作者《康熙江宁府志》四十卷(现存三十四卷),清朝于成龙纂修。《康熙江宁府志》有陈开虞本和于成龙本。陈本修于清康熙七年(二八六八年),江宁知府陈开虞纂修,为清代首部江宁府志,共三十四卷。卷首为序,正文分图纪、沿革表、疆域志(风俗附)、山水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科贡表(荐举附)、历官表(封爵附)、宦迹志、人物志、古迹志(宅墓附)、灾祥志、祠祀志、寺观志、摭佚十六类。于成龙本修于康熙二十年(二八八一年)後,由江宁知府于成龙纂修。于成龙(二八三八—一七○○年),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号如山,祖籍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由荫生授直隶乐亭(今河北乐亭)知县。八年(二父八九年),署滦州知州。十八年(二八七九年),迁通州知州。二十年,经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举荐,补缺江宁知府,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执法严明,「往者人竟浮靡,俗不长厚,寇盗充斥「的颓风为之一变。二十三年(二八八四年),玄烽南巡,擢升安徽按察使。此後,历任直隶巡抚、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等职。三十九年(一七○○年)卒,赐祭葬,谧襄勤。《清史稿》卷二七九有传。于成龙任职江宁知府期间,主持纂修《康熙江宁府志》共四十卷,现存卷三-二十九、卷三十四-四十,共三十四卷。分星野(祥异附)、历代沿革和府属八县沿革、建置、疆域、风俗、山川、帝王世系(封建附)、学校、户口、田。赋、水利、蠲赈、历官表、宦迹、兵制、科贡、祠祀、寺观、古迹、陵墓、人物、游寓、艺文、摭佚二十四类。于本在继承陈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康熙七年以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于本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排序有所调整。如将「建置」放到「疆域」之前;将「古迹」、「陵墓」放到「人物」之前。二是篇目有所完善。如将原来独立的「祥异」附在「星野」之後;将「陵墓」、「疆域」分别从「古迹」、「风俗」中分出单列。三是门类也有所增加。由原来的十六类增至二十四类,增设「帝王世系」、「户口」、「水利」、「兵制」、「游寓」和「艺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个门类之後,往往以「论日」的形式加以评论和概括,一改志书述而不论的传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金陵全书(甲编 方志类 府志7):至正金陵新志(3)》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二年(二八八三年)精抄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原本为红格抄本。版心尺寸为纵22.21米,横15.3厘米。该抄本卷一、二、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散佚,因而缺少序、图纪等相关内容,这是该抄本的一大缺憾。
-
金陵全书 甲编 方志类 府志 20暂缺作者《康熙江宁府志》四十卷(现存三十四卷),清朝于成龙纂修。《康熙江宁府志》有陈开虞本和于成龙本。陈本修于清康熙七年(二八六八年),江宁知府陈开虞纂修,为清代首部江宁府志,共三十四卷。卷首为序,正文分图纪、沿革表、疆域志(风俗附)、山水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科贡表(荐举附)、历官表(封爵附)、宦迹志、人物志、古迹志(宅墓附)、灾祥志、祠祀志、寺观志、摭佚十六类。于成龙本修于康熙二十年(二八八一年)後,由江宁知府于成龙纂修。于成龙(二八三八—一七○○年),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号如山,祖籍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由荫生授直隶乐亭(今河北乐亭)知县。八年(二父八九年),署滦州知州。十八年(二八七九年),迁通州知州。二十年,经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举荐,补缺江宁知府,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执法严明,「往者人竟浮靡,俗不长厚,寇盗充斥「的颓风为之一变。二十三年(二八八四年),玄烽南巡,擢升安徽按察使。此後,历任直隶巡抚、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河道总督等职。三十九年(一七○○年)卒,赐祭葬,谧襄勤。《清史稿》卷二七九有传。于成龙任职江宁知府期间,主持纂修《康熙江宁府志》共四十卷,现存卷三-二十九、卷三十四-四十,共三十四卷。分星野(祥异附)、历代沿革和府属八县沿革、建置、疆域、风俗、山川、帝王世系(封建附)、学校、户口、田。赋、水利、蠲赈、历官表、宦迹、兵制、科贡、祠祀、寺观、古迹、陵墓、人物、游寓、艺文、摭佚二十四类。于本在继承陈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康熙七年以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于本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排序有所调整。如将「建置」放到「疆域」之前;将「古迹」、「陵墓」放到「人物」之前。二是篇目有所完善。如将原来独立的「祥异」附在「星野」之後;将「陵墓」、「疆域」分别从「古迹」、「风俗」中分出单列。三是门类也有所增加。由原来的十六类增至二十四类,增设「帝王世系」、「户口」、「水利」、「兵制」、「游寓」和「艺文」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个门类之後,往往以「论日」的形式加以评论和概括,一改志书述而不论的传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金陵全书(甲编 方志类 府志 20):嘉庆江宁府志(2)》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二年(二八八三年)精抄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原本为红格抄本。版心尺寸为纵22.21米,横15.3厘米。该抄本卷一、二、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散佚,因而缺少序、图纪等相关内容,这是该抄本的一大缺憾。
-
太平抗日风云录本书编写组暂缺简介...
-
中国史王桐龄《中国史(套装上中下册)》洋洋一百二十多万言,叙述中国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规模宏大,波澜壮阔,梁启超赞扬《中国史(套装上中下册)》“成一家之言”,可谓实至名归。作者“注意于民族之盛衰,国家之兴亡”,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书,其独特的历史分期方法不但使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赫然清晰,而且立刻使中国历史活了起来,几千年的盛衰兴亡,起伏转折,如波涛汹涌,尽现眼底。《中国史(套装上中下册)》注重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全书对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和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分析而精辟,不人云亦云。全书体例独特,史料丰富,语言简练,分析精辟,为以一人之力修通史所罕见,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
老兵讲述3中国文史出版社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老兵讲述(3)》分两篇,地方武装篇收录30余篇“三亲”文章,记录了抗战期间,身处各地的地方武装组织基层战士们所见证的地方武装建立、发展并积极投身抗战的历程。人民战争篇收录的文章,从基层战士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文章内容不仅有共产党基层部队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持革命战争,人民揭竿而起参加战斗的过程,也有人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敌强己弱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坚强团结,从而取得胜利的一次次战斗历程。
-
百姓讲述4中国文史出版社《百姓讲述4 壮士凯旋归》是抗战亲历者的回忆讲述。抗战后期宛如黎明前的黑暗,日寇肆虐*盛,百姓生活日艰。然而中国人是不屈不挠的,他们呐喊,他们奋战,有激情,有胜利,也有鲜血与哭泣,直到迎来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山河沸腾,日月喜颜;少年欢呼,壮士凯旋。这一刻,属于所有亲历抗战、顽强到底的中国人。《百姓讲述4 壮士凯旋归》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
老兵讲述5中国文史出版社《老兵讲述(5)》丛书全套16册,收录了1000多位普通民众和士兵亲历抗战岁月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所收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老兵讲述(5)》收录了抗战期间川军、湘军、鄂军、桂军中一些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70余篇。
-
百姓讲述3中国文史出版社在八年抗战期间,战士们在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青年在后方毅然从戎,源源不断地补充抗日新鲜血液,不断壮大抗日的力量。《百姓讲述3 十万青年十万兵》讲述的就是这些青年从戎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