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美国透视(美)罗伯特·贝拉(Robert N.Betlah)等著;张来举译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译出著者通译:R.N.贝特拉。
-
神话与理性(日)上山安敏著;孙传钊译本书描述了日本和欧洲的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出版界等知识界领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概况及其基本思想。
-
朝鲜学论文集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朝鲜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朝鲜问题的论文集。内容包括朝鲜古代及近、现代历史,朝鲜的语言、文字,以及朝鲜的文化、风俗与礼仪等。
-
剑桥中国秦汉史(英)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英)鲁惟一(Michael Loewe)编;杨品泉等译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翻译出来,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为题出版了。现在历史所的朋友们又译成《剑桥中国秦汉史》,要我在书端写几句话,我既感欣幸,又颇为惶恐。我在秦汉史方面学力有限,本没有着笔的资格,但承鲁惟一先生盛意,在本卷出书后即行寄赠,得以成为国内最早读者之一。细绎全卷,曾将一些感想写作书评,发表在《史学情报》上,其中即呼吁赶快把这卷书翻译出来。现在经过历史所各位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写一篇小序确实是我的义务。《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全卷16章,原文多达981页,分别执笔的学者大都对章节论述的范围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国和秦帝国》的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退休教授卜德,30年代即已出版《中国的第一个统一者》一书;第3章《王莽,汉之中兴,后汉》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毕汉斯,著有《汉朝的中兴》;第6章《汉朝的对外关系》的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著有《汉代的贸易和扩张》;第9章《秦汉法律》的作者荷兰莱顿大学退休教授何四维,著有《秦法律残简》、《汉法律残简》;第7章《政府的结构与活动》、第12章《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鲁惟一博士,著有《汉代的行政记录》、《通往仙境之路》等书,诸如此类,不遑枚举。还有的学者,如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戴密微、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西嵨定生等,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本卷的作者阵容在西方学术界可称极一时之选,这部书也可谓西方研究中国秦汉史的结晶。西方对秦汉史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本卷《导论》对此有概括叙述,一直上溯到明清之际来华的传教士卫匡国的著作。中国的二十四史始于《史记》、《汉书》,读史者也总是从前四史入手,所以一接触中国史就是秦汉,同时秦汉在整个中国史上又有其特殊的重要位置。西方学者研究秦汉史的较多,成绩也较丰硕。看本卷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便可得到相当的印象。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和提高的。不很熟悉西方研究情况的读者,通过本卷不难知其涯略。卷中引用日本学者的论著也很多,足供读者参取。这部书有几个特点,想在这里介绍一下。首先是秦汉史列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这一点恐怕是国内读者不易理解,而且是会有较大意见的。《剑桥中国史》的总主编序对此曾有说明,他们提到,在筹划编著这部巨著的时候,本想从中国史的开端写起,可是我国的考古发现日新月异,70年代以来更有进一步扩大的倾向,把中国史前史以至公元前第一千纪的历史面貌几乎彻底改变了,而现在还没有能把崭新的考古材料与传统的文献记载融会贯通而成公认的成果,因而全书只好从有大量可靠文献依据的秦汉开始。这种看法,和晚清以来疑古思潮的见解是有实质差别的。《剑桥中国秦汉史》广泛引用了文献材料,而且很注意文献的辨伪和考订,这是不少西方中国学家一贯坚持的作风。大家可以看到,本卷各章中的引文,大多注意了使用经过整理校订的版本,包括中国、日本以及西方学者的各种注释。卷中图表也尽量做到有足够的文献依据。这是作者很重视文献的一种表现。这样说,并不意味本卷的写作不重视运用考古材料。相反的,本卷不少作者都征引了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成果。例如都城的发掘和一批大墓的发现,在书中好几个章节得到介绍引用。尤其是有关经济史和社会生活史的部分,涉及考古材料的地方更多。由于本卷作者有几位是秦汉简牍帛书研究的专家,他们写作的章节引用这方面材料,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论法律时,征引云梦睡虎地秦简;论屯戍时,征引敦煌、居延等地汉简,使这些专门的研究汇合到历史的论述中去。中国的学者研究秦汉史,也是这样做的,但当前还有人在谈考古对历史研究的贡献时,总是过多地强调先秦,对秦汉考古重视不够,应该说这是不很公平的。
-
纳粹集中营(德)古德龙·施瓦茨(Gudrun Schwarz)著;樊哲等译本书记述了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通过集中营剥夺人的自由,制造恐怖,强迫绝育等罪恶行径及囚营的类型、性质、功能等。
-
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孔祥民著本书论述了路德的生平、思想和闵采尔的思想、活动,并对这些人物及历史事件作了评价。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英)A.J.P.泰勒(A.J.P.Taylor)著;何抗生,林鲁卿译本书分析了两次大战期间,英、德、法、意、苏、美、之间的外交活动,指出了与正统学派不同的观点,认为凡尔赛和约何英法的错误政策是二次大战的起因之一,战争的再起不能由希特勒独自负责。
-
北京地区抗日运动史料汇编中共北京市党史研究室 编本书包括敌我友三方面的史料,有文献、档案、报刊资料和回忆录。本书力求客观地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广大民众的抗日斗争,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态度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全书将分辑陆续出版。每辑附有历史图片和大事记。各辑所选资料均保持原貌,仅对文中明显错字予以文献资料、报刊资料中的各篇文章按撰制、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文章中的数字,除统计表或具统计表性质的名单外,一律使用汉字。回忆录、大事记中的数字按国家关于文章数字使用的规定编辑。回忆录按作者回忆整理的时间顺序排列,具体日期不详的文章,排在当月或当年的最后面。
-
不列颠战役(英)伦纳德·莫斯利(Leonard Mosley)著;曾诚,赵鹏译1940年8月至1941年5月?希特勒征服英伦三岛,开展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把恐怖和不幸播进了这个岛国。本书记述了这次战争的全过程。
-
中外历史知识专题讲座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历史教研室编本书涉及古今中外历史的17个专题,包括《西汉王朝政治得失的历史启示》、《戊戌维新政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