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丝路文明刘进宝 主编《丝路文明》是由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研究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考察报告、书评、学术综述、资料整理、学术信息等。《丝路文明》(第八辑)收录了包括李华瑞、张国刚、林梅村、荣新江、王子今、余太山、高田时雄、劳费尔、袁炜、刘进宝、冯培红等人17篇文章,或是书评,或是会议论文,所论涉及丝路沿线方方面面。有关丝路文明的探讨,对推进丝绸之路研究当有助益。
-
什么是数字史学【芬兰】汉努·萨尔米 著, 徐艺欢 译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
-
疼痛的故事[新西兰] 乔安娜·伯克 著;王宸 译我们如何讲述自己的疼痛?如何应对疼痛?沃尔夫森历史奖与弗兰克尔奖得主重磅著作,一部跨越三百年的疼痛文化史。在逃避痛苦的时代,让我们看到疼痛自有其意义。从牙痛、头痛、痛经、肌肉痛,到精神痛苦,每个人都为疼痛所扰,都试图用各种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它。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到需要战胜的“邪恶”,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和讲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些人借此展现英雄气概,有些人则无权喊疼;有些人被认为对疼痛天生敏感,有些人则似乎特别耐疼……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人们在痛苦时如何自处?本书讲述了18世纪以来关于疼痛的故事,横跨医学、文学、宗教、生物等各领域,考察人们对疼痛的讲述发生了哪些变化,信仰、性别、种族、阶级等意识形态因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现了身体、意识、文化、语言之间的动态联系,为我们理解疼痛提供了新方法。
-
阁楼里的南军托尼·霍维茨(Tony Horwitz)当普利策奖获奖战地记者托尼·霍维茨离开波斯尼亚和中东的战场,来到蓝岭山脉一处安静的角落时,他认为他已经远离了战区。但是某天早晨,窗外的枪声吵醒了他,于是他开始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一场战争。随着童年时代对内战的热情被唤醒,他开始探访仍旧保留内战鲜活记忆的南方各地。在弗吉尼亚,他加入了一支“硬核”内战重演者队伍;在肯塔基,他亲历了一场无法避免的种族冲突;在安德森维尔,他发现,曾经作为战犯被绞死的战俘营军官现在成了烈士和英雄。对于许多人来说,内战尚未结束,而作者的南方之旅也见证了美国足够多的分裂和不统一的迹象。
-
追忆阿哈纳格兰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本书生动讲述了爱尔兰女子萨拉·沃尔什在20世纪上半叶移民美国、跨越大西洋两岸的社会边界(包括国籍、宗教信仰和阶级)的经历,是通过口述历史讲述家族历史的经典之作。作者理查德·怀特通过母亲的口述历史讲述移民追寻美国梦的故事,探究历史与记忆的关系,语言优美,融史料于叙事之中,对于口述历史、家族历史正日益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不只是萨拉·沃尔什的回忆录,萨拉的儿子、杰出的历史学家理查德·怀特与家族其他人进行交谈,搜集所能找到的证据,对记忆进行检视、证实和情景还原,并且多次发现,档案记录并不支持他母亲、家庭其他成员乃至他本人回忆的内容,而历史记录有时也会与真相不符,从而再现了一个比回忆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和更有意义的过去。
-
罗马与耶路撒冷[英]马丁·古德曼本书主要讨论古代世界里罗马文明和犹太文明的冲突。公元70年,在4年的战争后,罗马军团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和雄伟的第二圣殿。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圣城,还被迫向罗马缴纳犹太税。几十年后,罗马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建起了完全罗马化的殖民地。再接着,一位信仰基督的皇帝将这座城市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而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本身也在这几百年中发生巨大的变化──与这场冲突有脱不开的关系。本书聚焦于公元70年前后的犹太战争,及公元1世纪的地中海世界,将罗马与耶路撒冷两座城市进行对比。本书还介绍了罗马人和犹太人在文化身份、哲学观念、生活方式、政府结构、政治和对彼此看法方面的对比。最后,本书还提到了基督教的诞生与反犹太主义的起源。
-
切尔诺贝利[美]沙希利·浦洛基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震惊世界,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本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对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一曲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悲歌,一次迫近历史深处的智性探险。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英]乔伊斯·泰德斯利 著,杨恩昉 译在本书中,古埃及学家乔伊斯·泰德斯利汇集了十个独特的视角,对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进行了深度探索。这座陵墓以数量惊人的文物而被世人所知,作者整合百年以来的考古证据和资料,借助文物所提供的线索,为我们重构了图坦卡蒙时代的历史,并就其中展现的古埃及文化进行了细致解读。本书解开了围绕图坦卡蒙的诸多误解,并对他的生平、死亡及不朽的遗产进行了重新评估,为读者全面理性地认识图坦卡蒙提供了新的角度。
-
黑暗时代[英]查尔斯·欧曼 著,朱雨辰 译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黑暗时代”(中世纪)即将开启。罗马人不再统治地中海西部的大片土地,这些土地落入汪达尔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以及其他部落的手中,而此前这些人被罗马人称为“蛮族”。 然而,这个时代并不像后世描述的那般一片黑暗。西罗马帝国陨落之后,许多变革仍在发生,罗马帝国的影响仍在许多方面得以延续。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持续繁荣,不仅在许多方面继承了罗马帝国自奥古斯都时代以来取得的成就,还发展出新的司法体系以管辖其广阔疆域,同时推动了艺术和建筑形式的创新。 即使在公元476年后的权力真空期,西欧也并未完全陷入黑暗之中,相反,许多新的强大帝国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查理大帝统治下的法兰克帝国。 在这部关于欧洲中世纪的经典之作里,那些魅力非凡的人物逐一登场,从公元6世纪早期统治意大利的狄奥多里克大帝,到在图尔战役中所向披靡查理•马特,再到“矮子”丕平和“虔诚者”路易……由此展现出现代欧洲的雏形如何在战争与冲突中生发。
-
应战秦远本书记录了对14位老战士的真实采访,老战士入朝作战的回忆,老战士回国后的现实生活与人生感悟。有电影《上甘岭》的原型人物战斗英雄张计发、卫生员吴炯,有电影《长津湖》“冰雕连”艺术原型周全弟,有独自掩护大部队转移的独胆英雄杨树柏,有与敌人拼刺刀的战斗英雄梁万昌,等等。本书人物真实,故事感人。他们中的每一位和他们的事迹,值得后人永远铭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