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拉莫莱特之吻【美】 罗伯特·达恩顿 著《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是一部集中反映达恩顿在历史和新文化史方面关联的思考的文集。这本书既讲历史,又讲媒体和媒体的历史。本书有四个目的。第一,是要现实过去如何作为暗流存在于当下;第二,是要通过个案来分析媒体的作用;第三,借本书的写作过程来昭示媒体研究中的历史向度。第四,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宏观历史以及历史相关的其他人文领域。本书被翻译成德、意、法、日等多国语言,是文化史领域的经典之作。
-
文书之力郭桂坤文书,中国古代各王朝维系统治的要件之一,至迟在秦汉时期便已高度成熟。王充《论衡》即有言曰:“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在唐代文书体系中,奏敕——臣民上报的奏事文书与皇帝颁下的命令文书,居于核心地位。它们是朝廷日常政务信息往来的主要载体,紧密关系着王朝的统治。奏敕处理流程,实际上就是唐王朝日常政务运作与中枢权力运行的过程。本书从公文形态与政务运作联动关系的角度入手,对唐代奏敕体系的变化与中枢政务运作机制的演进加以研究,既丰富了唐代文书运作与制度变迁的若干面相,也可以为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
私人铸币乔治·塞尔金 著,李新宽 译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势头渐强,皇家铸币局未能生产出足够的小面额硬币,供工厂主支付工人工资。由于货币短缺威胁着工业的发展,制造商们开始铸造被称为“商业代币”的定制硬币。这些代币迅速被广泛接受,成为英国受欢迎的工资和零售货币,直到1821年,英国政府宣布除本国货币外的所有货币皆为非法货币。本书讲述了这一时期英国制造商挑战英国政府垄断铸币市场的精彩故事,不仅审视了私人铸币在推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还挑战了现代政府货币垄断所依赖的信念。
-
希腊之于我[美]玛丽·诺里斯 著;陈璎 译本书是美国《纽约客》杂志资深编辑玛丽•诺里斯女士所撰写的一本散文。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回忆了与自己整个人生深度纠缠在一起的希腊文化。在书中,作者通过两条主线探讨这段回忆。其一是自己学习希腊语的经历,在这条主线中,作者不仅发现这门古老的语言仍然以各种形式在现代人日常交流的语言中焕发生机,而且学习这门语言的过程也为作者带来了许多乐趣。例如作者用大量篇幅讨论了荷马史诗中关于颜色的词汇,并将这些词汇与英文进行对比,展示了希腊语独特的魅力。而在自己遭遇职业危机时,她参加的古希腊语戏剧表演也让她获得了慰藉。在作者看来,学习和使用希腊语,能让自己逃离使用母语时的字斟句酌和矫揉造作,让自己变得率真朴实。而第二条主线,便是作者数次去希腊旅游的经历,在这条主线中,作者讲述了许多故事,例如寻访特洛伊的游览让她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希腊文化,在举办厄琉息斯秘仪的得墨忒尔神庙将自己的家庭悲剧与神话故事产生共鸣,在塞浦路斯——美神阿佛洛狄忒的诞生地——的经历让她克服了对自己女性身份的潜在厌恶并最终接纳了自己,两次以不同身份去往雅典的旅行使她得以用不同视角去欣赏令世人惊叹的古典美学,而最后的旅程停留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小镇卡尔扎米利,那里是英国著名旅游作家帕特里克•利•弗莫尔终老的地方,在这里,作者终于完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探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乡愁。
-
欧洲之变帕特里克·怀曼 著西方何以支配现代世界近500年?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这至关重要的40年。从1490年到1530年,这40年是欧洲和世界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这40年间,有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壮举,也有马丁·路德开启的新教改革运动。欧洲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现代世界的形成:印刷媒体形塑了人文主义新知识观,大规模的宗教冲突一触即发,高度集权军事-财政国家初现,火药带来军事技术变革和大规模战争,西方开始对世界进行野蛮征服……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以金融为纽带的独特经济体制,进而奠定了未来四个世纪里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导地位,即所谓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分流”。 本书选取了九个人物为叙事线索,将当时的欧洲与世界连接起来,讲述了欧洲近半个世纪的政治、军事、宗教、金融、贸易等方面的革命性巨变,并分析究竟是什么关键因素奠定西方的主宰地位,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本书首先讲述了三位著名的人物:探险家哥伦布、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和金融家雅各布·富格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而贸易和国家都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的兴起奠定了欧洲内部的交换网络,为后续军事-财政结合的国家形态打下了基础。接下来,作者将视线转向三位并不那么显赫的普通人:雇佣兵葛兹·冯·贝利欣根、出版商阿尔杜斯·马努蒂乌斯和羊毛商约翰·赫里蒂奇。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商业交流打破了地理疆域的限制,金融向社会各层面的渗透促进了信用工具的出现,欧洲内部商业网络得以形成;印刷技术及印刷商业的发展,为思想和知识大范围传播提供了可能;火药带来的军事技术变革,使得欧洲国家内部竞争激烈。战争和印刷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也是资本密集型的,金融-技术-战争这三者相互促进。最后三个代表人物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后期的宗教改革发起者马丁·路德、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金融、印刷、火药的加持下,马丁·路德毫不起眼的一篇文章最终化成欧洲政治颠覆性的力量,也是这些力量,使查理五世在欧洲建立统一大帝国的梦想化为泡影。苏莱曼治下的奥斯曼帝国虽然成为当世第一强权,但这巅峰便是衰落的开始,因为世界的规则已经改变。
-
谷物江湖娜塔莉·雷切尔·莫里斯 著,萧潇 译豆子虽小,却有不容小觑的历史。从农业萌芽之初到大规模工业化耕作的今天,一直都有豆子的身影。豆子几乎存在于所有饮食文化中,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养分,融入人类文化肌理,催生出代代相传的仪轨和文学。朴实无华的豆子从来都是深植土壤、脚踏实地,和人类发展史交错缠结。
-
超级水果杰夫·米勒 著,胡文雅 译牛油果可谓是21世纪最具标志性的食物。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它从一种鲜为人知的地区美食蜕变成为风靡全球的“超级水果”,稳坐社交媒体“宠儿”宝座。对于一种质地奇怪、味道不甜、煮熟后会变苦的水果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展轨迹,但正是这些矛盾之处促成了牛油果的崛起——尽管它奇奇怪怪,但它脂肪丰富、营养密集、相当健康。在销售商数十年如一日的创造性营销努力下,牛油果逐渐成为一种新颖而正确的食物,一个“干禧一代”生活方式的潮流标志。 通过生动的逸事、多彩的图片和美味的食谱,本书追溯了牛油果的百年上位史:它与更新世时期的巨型食草动物共同进化;它被墨西哥的西班牙征服者欣然接纳;它走向现代人的餐桌,成为水果中的“超级水果”。
-
吃草!朱迪思·温劳布 著,扈嘉翼 译本书是一部介绍沙拉发展历程的简史,全书正文共六章,主要探讨了自古罗马帝国以降的欧洲沙拉的发展轨迹,兼论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沙拉菜肴与欧洲沙拉的不同之处。沙拉这道菜肴最初由从山坡上采集的野生植物调制而成,在古代被认为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它们总是在质地、味道和热量方面与正餐形成对比。随着生蔬菜和新鲜蔬菜被视为健康的饮食选择,沙拉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食物。作者揭示了沙拉是如何在一餐饭中占据自己的位置——有时是在正餐之前,有时是作为正餐,有时是作为最后一道菜,以及沙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各地演变成一种价值极高的单独菜肴。本书描述了沙拉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发展,并介绍了知名沙拉的历史及食谱,因此是一部食物历史学家和各地美食爱好者的书目。
-
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的历史演进孔晓明本书主要采用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度的演进及其时代特征,描绘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分析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发展演变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影响因素,总结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的时代特征和经验教训,揭示中国近代高校训育训导制消亡的原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近代高校训导制的产生是基于训育制和导师制的有机结合,超越原先的训育制和导师制。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丁彩霞 牛风学 主编本书紧紧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相关教材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编写,共有十章,每章包含三到五个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取材广泛,主题鲜明,分析点评准确到位。本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增强教学教程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