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中国田制史万国鼎《中国田制史》以时间为序阐述了我国自上古至元朝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揭示了土地制度与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赋税等的关系,为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农村问题、土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该书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上古田制之推测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探讨了黄帝至战国土地制度的形成及特点,提出商周社会推行村落共有制、采地制,而非井田制的见解;第二章《两汉之均产运动》,梳理了两汉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弊端,及由此而兴起的限民名田、王莽改革等均产运动;第三章《北朝隋唐之均田制度》,讲述了魏晋至隋唐均田制度的兴起、流变、衰落,阐释了阶层、人口等对土地制度的影响;第四章《均田制度破坏后之唐宋元》,讨论了唐中叶及五代、宋、辽、金、元各个朝代的土地问题和相关土地制度的嬗变。书稿文质兼美,引用大量史志资料,文中观点历久弥新,对相关研究者和学习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
中国美术小史滕固《中国美术小史》一书是作者滕固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讲席时,基于教学研究和札记组织写成的一本书。此书虽小,却熔铸画史大千。全书文字精练,却又意味深长。书中主要分为生长时代、混交时代、昌盛时代、沉滞时代四个部分,讲述中国美术演变历史、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连带关系等,详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中国美术史学科开创性的著作,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著作。全文言简意赅,涉猎广泛。读起来赏心悦目,酣畅淋漓。
-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一书作者为唐庆增,该书公认为1949年之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编,分别为绪论、老孔以前之经济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及其他各家、政治家与商人、史书与经济思想以及结论。全书从中国经济思想的起源、性质入手,扼要介绍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梳理了我国上古时期儒、道、墨、法、农、兵诸家经济思想的基本脉络。书中论述客观中肯,结构体系严谨,古籍史料极为丰富,是一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名著。
-
西方文明三千年阮炜众所周知,居于欧亚大陆西缘的西方文明是次生文明。如果一定要给它定个开始,公元800年是一个合适的年份。就在这一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来到罗马,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自从罗慕路斯被废324年以后,西罗马故地终于又迎来了一位新皇帝,无论在名义还是事实上。本书所谓西方文明三千年,上溯希腊罗马以扩充,下至工业革命,并从希腊的源头古埃及和叙利亚文明说起。次生文明有着古老的原生文明无可比拟的优势,汇聚了万千年的诸古老文明的智慧、信仰、政教制度和技术创新,而西方文明更有广袤的东欧平原和诸斯拉夫民族为其抵抗东方游牧力量的屏障,近千年以来不断扩张和发展,最终以欧亚大陆西缘的诸小邦国,成就为近世几百年来横行天下最大的力量,占据了地球上最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消灭了无数古老的文明、城邦、国家与民族。“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本书以工业革命作结,并附录美国文化为终章,这些欧亚大陆西缘的诸小邦国成就的西方文明,终以跨海成山巅之城的大帝国而告终。
-
中国妇女文学史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一书研究范围覆盖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众多领域。作者一生著作甚多,本书整理了自上古至明代妇女文学的变迁,主要分为上古妇女文学、中古妇女文学、近世妇女文学三编,概述了各个时代妇女文学的盛衰情况,辑录了具有代表性作品,并附以精辟的点评,另对班昭、徐淑、蔡琰、左棻、苏蕙、武则天、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作者专章进行分析,生动再现了几千年来妇女文学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妇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中国古代军事礼仪史李蓉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从西周开始就是“五礼”之一。古代军队从出征,交战,到凯旋乃至战败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制,正所谓礼无处不在。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打破按朝代分期的惯例,以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产生、演变、重振到基本定型的四阶段为纲,分别探讨先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和宋代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礼仪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历史背景和社会成因。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军事礼仪进行比较研究,努力探讨社会发展、兵制演变与军事礼仪之间的互动关系,军事礼仪与社会礼仪的互动关系等,解读军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其教化功能及其对战斗力生成的最终影响力。
-
西方文明概念史刘文明 魏孝稷 主编“文明”概念在西方语言中首先出现于何时何地?它具有怎样的内涵?它如何在欧洲流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问题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兴趣,以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探讨。本书就是试图通过选译一些19世纪以来西方著名学者阐述“文明”概念的代表性文章,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文明”概念在西方社会产生与变迁的历史,另一方面加深我们对19世纪以来西方“文明”观及其内涵的理解。
-
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与国家治理研究岳伟著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与国家治理研究(1970—1990)”(批准号:15CSS025)最终结项成果。本书内容分七个部分:引言介绍了国内外学界有关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的研究动态,并对新社会运动、国家治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从后工业社会转型、早期国家治理的特点、新左派的形成与分化三个方面论述并分析了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形成的背景;第二章介绍并分析了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的演变情况和理念诉求;第三章介绍和分析了联邦德国68运动与高校治理变革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论述并分析了联邦德国反核能运动与环境治理变革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介绍和分析了联邦德国新妇女运动中的反218条斗争与家庭治理变革之间的关系;结语部分则总结并阐释了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后工业转型时期国家治理政策和体制的影响,并对这一时期该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得失作出了分析。
-
鼓楼新悦.惊奇之旅【意】 保罗·朱里叶里尼(Paolo Giulierini)著;石豆 韩文琪 译/校事物的存在,有时比人类更长久,它们记录了其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生活,也为未来的记忆提供了沉默的见证。地中海交汇的洋流和文明也许改变了它们的外形,但即使破碎成碎片,它们仍然在无声地讲述。 开启这段惊奇之旅,我们将看到远古世界的雕像和壁画,我们会前往许多时常被遗忘的地方,重新游览特洛伊、撒马尔罕和克里特岛;我们将探寻神话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重新认识斯芬克斯、奥德修斯和美狄亚;我们将聆听历史伟人被遗忘的故事,重新走近亚历山大大帝、奥古斯都、提比略以及许多其他名人。从史前人类到伊特鲁里亚人,从罗马人到拜占庭人,从希腊人到诺曼人,甚至阿拉伯人、中国人、印度人……地中海见证了几个世纪的相遇和冲突。地中海是一片摇篮,一个故事,更代表着一种联系:穿越欧亚非大陆,穿越古今文明。 收录在本书中的30件展品皆来自意大利最大的古典艺术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馆藏。作者保罗·朱里叶里尼,考古学家兼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馆长,将亲自为大众读者揭开考古学的面纱。书中图片丰富而珍贵,馆长用极具亲和力的讲述辅以简洁但深刻的人文主义评论,带领我们踏上一段时空交错的奇妙访古之旅,重新诠释地中海古老文明的价值。
-
耻辱柱的历史[意]亚历山德罗·曼佐尼 著,刘玥 译《耻辱柱的历史》记录了1630年米兰大瘟疫时期的一场有关“涂油者”的谣言,以及相应而生的拘捕、审讯和迫害活动。1630年6月,米兰居民卡特琳娜·洛萨的向当局举报卫生署专员古里埃默·皮亚扎在房屋外墙上涂抹有毒的油膏,传播瘟疫,皮亚扎随即被捕。法官们在破案的狂热和对瘟疫的恐惧的驱使下,对其实施了刑讯逼供,酷刑之下,皮亚扎供出了油膏的制作者,理发师詹贾科莫·莫拉。在法官们持续的拷问下,皮亚扎和莫拉不得已编造了大量谎言,使更多无辜之人卷入了案件。最终,法官判处皮亚扎和莫拉极其严酷的死刑,行刑后,米兰当局拆毁了涂油事件的“始作俑者”莫拉的住处,并在废墟上竖立起一根记录此桩“罪行”的耻辱柱。 曼佐尼通过查阅原始审判文档、梳理前人对此案的研究与评述,层层剖析了当时的法官们如何在狂热与恐惧的驱使下,将一则毫无理据的谣言发展成为一起穷凶极恶的公共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