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晁福林本书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上承夏商西周而来的完整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分别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五个方面,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相关内容的发展沿革以及前因后果,勾勒了一幅全景式春秋战国社会演变史。增加的两篇附录,一篇是关于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研究,一篇是利用新出土战国竹简探讨《诗经》成书的若干问题,反映了近年来春秋战国史研究的新成果。
-
历史的棋局《国家人文历史》历史如棋谱,时代变了,那些历史的棋局还能教会我们什么?刘邦开国后大杀功臣?东汉书生、宦官、外戚到底在争什么?北魏实行了“子贵母死”制,为什么反而出现太后专权的情况?在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双主角光环下,李治真的柔弱吗?唐代宦官权力为何这么大?从“洪武”到“建文”,靖难之役背后的深层矛盾是什么?…………历史不只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用处在于人生。本书由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团队编著,讲述了从商到清的政治兴衰重要节点,解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或者人物,呈现历史的原貌。不误导、不戏说,让历史发出真实的声音。在历史的棋谱里,看中国人在应对时代挑战时的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学习历史智慧。
-
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日] 滋贺秀三 著,刘东 编在与欧洲、日本比较的基础上,本书以清代的诉讼和审判为中心,对法制度与审判的实践形态、作为与国家权力对应的民间组织秩序、含儒家经义与民间习惯要素的法源与处理纠纷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发掘与深度的理论探讨。在“司法是行政一环”的分析框架下,作者从中国固有的表达与解决纠纷的实践逻辑中提炼出情、理、法三个关键性概念,视基于情、理、法平衡感觉的民事诉讼处理为一种教谕式调停。全书致力于揭示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中国社会秩序原理,系统而且立体地勾勒出清代诉讼审判的制度体系与民事诉讼处理结构。
-
长垣市革命老区发展史长垣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著本书描述了长垣市老区 人民在近百年的革命战争、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 大的老区精神:爱党信党、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 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 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 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 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这是长垣市人民宝贵的精 神财富、丰厚的政治资源, 是凝心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康县历史中共康县县委党史研究办公室 著暂缺简介...
-
天府的记忆袁庭栋 著,朱华,张楠 译本书采用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以通俗、有趣的笔法介绍了成都三千多年的历史,充分展示了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方便中外读者对巴蜀文化有更深入和透彻的了解。它以古蜀文化为背景,述说天府之国三千年文化脉络,在中华文化大框架内挖掘成都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同时是对“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更深的探索。
-
巴蜀文化志袁庭栋 著,董勋,张弓,张娇,崔璨,费比 译《巴蜀文化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巴蜀文化的权威著作,采用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该书分为导言、地理、民族与人口、科技、学术、艺文、宗教、民俗、交流等九章。在导言部分,作者对“巴”、“蜀”、“巴蜀文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巴蜀文化的兴衰轨迹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巴蜀地区的地理特点、民族与人口、科技、学术、艺文、宗教、民俗、交流等内容。
-
秦汉简史谷园 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陈胜起义、楚汉争霸,再到刘邦称帝、去世这二十多年间的中国历史。书中展现了秦始皇、李斯、赵高、陈胜、项羽、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耳、陈馀、郦食其、田横、彭越、黥布、季布、叔孙通等帝王将相的成败生死和秦、楚、汉政权的兴衰过程。 本书重点讲述了刘邦怎样从底层崛起并最终成为开国皇帝的历程,展现了刘邦的性格特点、用人智慧、斗争智慧和人生悲喜,足以启发当下。 本书秉持历史智慧实学实用的精神,力求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繁简适宜,文白相间,雅俗共赏,把正史讲得生动、有趣、接地气,适合广大的读者阅读。
-
世界何在方隅 著《世界何在》是自然与社会的科普著作。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近期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发展道路及普遍规律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我是谁、生命是什么、动物世界的逻辑、人类种群的迁徙与角逐、文明的目的地、什么是社会、谁在构建世界、地球之上等内容。带领读者从对自我的认识开始,上升到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上升至对世界、对宇宙的思考,能够帮助读者进行反思,适合青少年阅读。
-
春秋战国·第六卷·百家争鸣〔韩〕孔元国 著,喻显龙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六卷,主要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关于治国之道的观点碰撞,作者采取了主持问答的方式,仿佛穿越时空,召集各方名士在一起论道比剑,而这其中的主要参与人物是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和道家的庄子。当然,作者还引用了孔子、商鞅、管仲等人的言论。很具特点的是,作者采取了柏拉图的观点,以与中国的诸子百家进行对比说明。全书从治乱之道谈到统治之道,从统治之道又展开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作者试图通过诸子百家的争论得出一个能看清和理解当今世界的契机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