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当代学术·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石 泉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势力则始于甲午,乙未间萌芽海外,逐渐滋长,遂终成倾覆满清帝国之先驱。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
王朝之痒坏土豆本书从先秦一直写到清朝,王朝那些艰难却迫不得已的抉择是王朝兴盛之源,更是王朝覆灭之因。本书揭秘了导致各个王朝覆灭最核心的问题。让阶层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不断抑制却变本加厉的土地兼并……3000年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王朝。每个王朝的策略虽有成效,但只是暂时抑制了问题爆发,甚至带来了更大的问题。本书通过解析这些问题,构造出一部完整深刻、脉络清晰、观点新颖的中国史。
-
洋务风云千江月 著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当时,西方列强携带雄厚的资本,纷纷来到中国,洋务派为了振兴清朝经济,维护清朝统治,首先开办军工企业,之后逐渐延伸到民用领域。而慈禧对于洋务派不支持的政策,使他们遭受强大阻力。洋务派同时又面临内部分裂的危机,这一切,都使得本来就不强大的洋务派,更是雪上加霜。本书正是在查阅众多资料的基础上,对洋务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抽丝剥茧,真实还原历史。
-
周礼折衷校注[宋]魏了翁 撰,郭善兵 校注本书是对南宋儒臣魏了翁所撰《周礼折衷》进行校勘、注释的著作。本书校勘以南宋开庆年间刊刻的《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收录的《周礼折衷》所载“大宰”至“职币”、清同治年间刊刻吴棠望三益斋本《周礼折衷》所载“司裘”至“夏采”为底本,以明嘉靖年间刊刻安氏铜活字本、清乾隆年间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周礼折衷》“大宰”至“职币”、望三益斋本《周礼折衷》“大宰”至“职币”、商务印书馆1922年编纂《四部丛刊初编》所收录《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周礼折衷》、蒋汝藻影宋抄本《周礼折衷》、北宋王安石所撰《周官新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张海鹏辑刻《墨海金壶》本、清钱仪吉辑刻《经苑》本、《四部丛刊初编》本、程元敏辑著《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三)——周礼》、杨小召校点本)、王安石所撰《周礼新义》(张钰翰校理本)、清阮元校刻《周礼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等为参校本,对《周礼折衷》进行精心校勘,以求得一较准确、可靠的整理本。同时,本书还对魏了翁评析之语及其征引前世儒者若干重要经学诠释理论进行了精心校勘和诠释。因本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荣获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
宋司马文正公年谱 司马光资料汇编(清)陈弘谋 撰,侯体健 点校;戎黙 编本书为《司马光全集》之一种,收入清陈弘谋编纂的《宋司马文正公年谱》和今人戎黙编的《司马光资料汇编》。陈氏所编年谱,概要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经历与学术,纠正了明人马峦等所编年谱之讹误,简而有法,是了解司马光生平行事的重要参考。《司马光资料汇编》以人为纲,汇集了宋至清对于司马光生平及其著述的评论、序跋、碑志等,既包含时人给司马光的信札、对其的记述,也包括后世或褒或贬的评价,为进一步了解司马光及研究司马光其人其学提供了便利。
-
从这里走近春秋刘涌《从这里走近春秋(全四册)》共分为《①乱世将至》《②楚晋争霸(上)》《③楚晋争霸(下)》《④吴越争霸》四册。作者从庞杂的史料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帮助对春秋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进程,以史为灯,照亮前路。《乱世将至》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 一册,作者以独特的笔触,从牧野之战落笔,揭示了西周初期分封天下背后地方诸侯的心路历程,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阐述春秋乱世的必然规律。随后从郑庄公、齐僖公和楚武王三位春秋小霸的角度,还原了春秋初期的时代特点,勾勒出一幅跌宕起伏的齐楚争霸图。《晋楚争霸(上)》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二册,讲述了从晋国起源,公子重耳背井离乡,到晋文公安定晋国内乱,称霸中原的过程。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楚穆王开疆拓土,楚庄王问鼎中原,由此拉开了晋楚争霸的序幕。《晋楚争霸(下)》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三册,晋楚争霸的大幕已被彻底拉开,从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到第 一次弭兵会盟,从鄢陵之战到鸡泽会盟,从三驾疲楚到二次弭兵会盟。这本书生动又详细地记录了这一逐鹿中原的全过程。《吴越争霸》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四册。二次弭兵会盟后,春秋时代的争霸中心逐步由中原转向了东南地区。本书以楚国内乱,伍子胥过昭关为起点,讲述了吴楚争霸、柏举之战,由此开启吴越之战,风云历史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
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李自成麾下大将李岩其实并不存在?“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这些看似惊人的观点,背后都是顾诚先生对史料极其小心的抽丝剥茧和极其严谨的推理考证所得。比如他写《李岩质疑》一文时,不仅翻阅了各种档案、文集,甚至查阅了一千多部地方志,从而认为有众多史籍记载的李岩其实是虚构的。《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他指出包括《明史》在内的多种史料有误, “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明前期耕地数新探》《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谈明代的卫籍》等文,更是因其开创性的贡献,在学界具有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翻开本书,当代史学考实代表顾诚带你穷尽史料,穷根究底,严谨考证,反复质疑!
-
九色鹿·生计与制度杨培娜本书从海洋经济的角度理解明清广东、福建乡村社会的变迁,强调以海为主的生产生存方式具有独特的节律和特质;同时,不能简单地将沿海地区视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地带,而应将之视为一个包含了各种不同生计人群的活动区域,主张从水陆互动的观照下重新审视人与海、陆之间的关系。全书试图从明清时期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群的户籍身份、经济生产和社会组织乃至意识观念等方面,探讨从明初到清代前期生活在水陆之交、闽粤之界的地方生民在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社会政策之下,如何缔造其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说明王朝体制转变与沿海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形态和社会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
-
大汉帝国在巴蜀饶胜文 后浪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李开元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初稿是其在东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原为日文)。2003年,作者同年推出中文版、日文版。中文版收入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此次出版的是中文初版的增订版。本书的重要贡献,缘于作者根据《史记》《汉书》中相对稀少、不成系统的文献记载,做了大量的史料整理工作,用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汉初刘邦集团的人数、籍贯、爵位、职官、任期等基础信息,使得刘邦集团与汉初政治的讨论有了比较扎实的根基。作者认为汉初的“军功受益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在此次的增订版中,作者充分利用近年来发现的新史料、涌现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论证,使之成为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