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明实录类纂李国祥,杨昶主编;黎邦正等编本卷辑录了明代四川的大量史料,包括:自然、政治、经济、军事、人物、文化等史料。
-
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著;余思黎点校《殊域周咨录》以明王朝为中心,分别记载其东、南、西、北四方海陆各国和地区的道里、山川、民族、风俗、物产等,以供当时官员出使时参考。所用资料取自明王朝历年颁发的敕书、各国间交往大事和相互来往使节所作的文字记录,以及行人司所藏文书档案等。共二十四卷:卷一朝鲜,卷二至三日本,卷四琉球,卷五至六安南,卷七占城,卷八真腊、暹罗、满剌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卷九苏门答腊、锡兰、苏禄、麻剌、忽鲁谟斯、佛郎机、云南百夷,卷十吐蕃,卷十一佛菻、榜葛剌、默德那、天方国,卷十二哈密(见哈密卫),卷十三土鲁番,卷十四赤斤蒙古、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火州,卷十五撒马儿罕、亦力把里、于阗、哈烈,卷十六至二十二鞑靼,卷二十三兀良哈,卷二十四女真。全书又按地域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部。其中卷九的云南百夷、卷十的吐蕃、卷十二至二十四所记均为明代边疆地区民族情况。
-
中国历代枭雄羊春秋主编记述勾践、项羽、曹操、石勒、苻坚等的故事。
-
彝文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编译室编本书共收录有关学术论文和反映专业情况的文章39篇。其中一部分论文产近百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彝文文献的代表作,从中可以了解各个时期彝文文献的研究的基本脉络。很大一部分则是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专业历届师生的近斯新作,从不同的角度对彝文文献进行了学术探讨,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彝文文献学科的博大精深。还有一些文章讴歌了老一辈专家学者为彝文文献学科的建设艰苦奋业的业绩和回顾彝文文献专业所走过的十年历程。附录部份收录了在京彝学专家对彝学研究的感想和希望的发言;国内外彝文文献收藏单位和彝学研究机构及刊物名称。本书基本反映了彝文文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研究水平,反映了彝文文献学科的内函,故可作彝文文献学科的辅助教材。此外,亦可作古籍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对彝学研究者来说,既可学习和借鉴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又可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对广大彝学业余爱好者来说,择在选读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对系统了解彝文文献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
白话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原著;沈志华,张宏儒主编本书共二百九十四卷, 上起东周下至五代, 记述了一千三百余年的史事。
-
中国回族胡振华主编中国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回回民族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她和各民族一道为缔造祖国的历史、创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了贡献。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也有称作“回民”的,“回回”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回族的族源是两回事。“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的是“回鹘”,即维吾尔族。“回回”应是“回鹘”的音转。因新疆南部的维吾尔族已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元代的汉文史书中,便把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西亚、中亚的各族穆斯林均统称为“回回”,这时“回回”的涵义已不是“回鹘”,而是指西亚、中亚和新疆的穆斯林了。“回回”原为他称,而后来当回回形成一个民族时才变成自称。
-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撰;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公孙龙子》是先秦名家的主要代表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方面,首先提出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命题,论述了物质的二重性,揭示了存在与运动的内在矛盾,并提示了运动与静止、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可分性与不可分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等范畴的辨证要素。
-
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本书辑录史料7种:《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吴忠信入藏日记》、《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等。
-
新编中国通史邱树森,陈振江主编;范毓周等编著《新编中国通史(第1册)》是按照国家教委拟定的《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年)》编写的。《新编中国通史(第1册)》以大学历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即主要作为大学历史专业中国通史(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两年课程)的教材之用,对文科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历史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研究历史的科学理论,只有唯物史观才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因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论证,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研究历史的惟一正确的理论。《新编中国通史(第1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指导。
-
文白对照全译左传(春秋)左丘明著;张燕瑾主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