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北京石刻史话刘卫东刘语寒《北京石刻史话》一书以北京地区石刻为主要线索,围绕着“石头”的历史、文物、掌故、出土、发现、鉴定、收藏展开。该书依照时代发展的顺序,结合有关的史实,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字铭刻材料,对各类石刻的产生、演变过程作了科学的说明。同时,该书也对北京地区大量闻名遐迩的石刻进行了详细、生动的介绍,使读者对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和文化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西樵四书院周肖,任建敏《西樵四书院》是“广府文库”丛书之一种。 \n明代,岭南涌现出一大批在大明王朝极具影响力的士大夫,迅速改变了时人对岭南的“蛮荒”现象。四大书院的出现,让西樵以“理学名山”迅速崛起,伯仲罗浮,比肩岳麓。本书通过大科、云谷、石泉、四峰四座书院的兴衰,以重返现场的手法,展现明中后期朝廷政局的风云变幻、岭南士大夫的跌宕浮沉、岭南理学的传接继承,来让读者感受“天下之西樵”“天下后世之西樵” \n
-
临澧县抗战兵役档案汇编临澧县档案馆《临澧县抗战兵役档案汇编/抗日战争档案汇编》选稿时间自一九三六年一月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共涉及档案二百六十余件。全书按主题分成征兵机构、征兵宣传、壮丁调查、壮丁抽签、兵员征集、兵丁训练、兵役免缓、役政执法、征属优抚、兵役嘉奖等十个专辑。各主题内的文件,均按时间顺序排列。文件的形式有层层晓谕的训令、代电,也有级级上传的呈文、报告、表册等等。
-
长史短说桑宜川 编结合历代关键文物、重大事件、史家观点、思维导图等内容结构,按时间脉络清晰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精粹,以简练故事呈现中国古人的卓越智慧。 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历史知识。
-
新名词与文化史余来明,王杰泓 编由概念、术语切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及现代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路。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学界的兴起,既有来自海外学术新方法的影响,也是现代学术研究路径在新时期的重新激发。本书从四个方面展现从“新名词”角度探讨文化史现象:(1)词语的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背景下新语输入的一般情形,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话语形成之间的关联;(2)交错的文化史,以“文学”“艺术”“美学”“教育小说”等新术语为例,揭示近代中外文化接触过程中与概念厘析、文化跨语际转移等问题相关的历史内涵;(3)词语、观念与历史,聚焦近代以降中西文学、文化交汇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术语、观念,考析其在跨语际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意义变形与重组,由概念、术语的知识考古展现多面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4)词语翻译与历史重构,由近代中西术语、概念的对译切入,考察词语翻译过程中发生的意义转移现象,由此解析因话语变化而衍生的历史建构问题。
-
新编历史小丛书 张居正李亚平 著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代名臣张居正传奇的一生。张居正(1525-1582),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
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赵玉田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条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辩证思想及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与指导思想,遵循联系的观点与整体史观,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对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予以研究,从环境机制角度构建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新的解释范式,讲述生态环境故事,探究生态环境变迁故事。首先,构建了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的解释模式,即“‘鸽变型’社会 ‘三利溪现象’”,借以阐释与探究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具体的演绎形式、内容与三者关系生成模式;其次,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民生为中心,以韩江水利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综合因素”,提出并阐释中国历史上水利环境政治塑造现象;其三,解读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探究其“环境机制”;其四,关于1980年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研究成果,以促进韩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
新编历史小丛书 宋太祖李亚平 著本书介绍了宋太祖赵匡胤从一介平民飞跃成为宋朝皇帝的一生。史料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向我们展示了立体化的宋太祖形象。
-
文体比较视野下的子书叙事研究方宪 著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类方法,“四部”之分不仅反映了古人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对知识形态的认知和区分,更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知识书面表达的具体方式,即文体意义上的书写传统。子部以议论为宗,说理、议论、辩难是子书常见的表达方式,先秦诸子散文及汉代政论文是其中的典范,子书以传达作者的颖见卓识为主要宗旨,无论是事关政教的哲理玄思,还是知识性、趣味性的闾里小智,总之它是主“意”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立言之士,以意为宗,盖与辞章家流不同科也”。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子部叙事传统,由于子、史紧密相联,本书即在与史传叙事传统比较的视野中去探寻子书叙事的特征。
-
风雅大宋王佳 著本书为历史通俗读物《风雅大宋》的第二册,自宋真宗即位写起,至宋仁宗执政结束,描写了北宋王朝统一天下之后,稳定政权,并开启统治的过程。本书在正史的基础上,参阅了多部古代笔记小说,对于刘娥听政、庆历新政等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宋辽之间的斗争,以及寇准、狄青、丁谓、欧阳修、晏殊等历史名人的生平与故事,都进行了详尽而通俗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