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饥饿的盛世张宏杰 著内容简介: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才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大、最富庶的国家。然而,乾隆身后却是盛世的崩塌和一个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乾隆晚年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乾隆是成功的,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列;乾隆也是失败的,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让他的统治显得没有任何新意。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可以看到,乾隆时期中西历史发展正经历另一种“大分流”。
-
洪武张宏杰 著内容简介:“洪武”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使用的年号。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对朱元璋个人来说,从赤贫到天子,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元末农民起义把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颠簸出来,朱元璋则凭借善于争取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等特质成功登上帝位。在传统中国,统治者的个性、经历、文化水平等往往决定了其统治风格。一方面,底层的生活经历使朱元璋格外体恤农民。他轻徭薄赋,创建与推行各项福利制度,缔造了一个很长的和平时期。另一方面,他管理国家有着浓厚的底层文化背景,蛮横肆意、思维僵化:废丞相,屠功臣,大权独揽;兴文字狱,残杀文臣;设锦衣卫,监视臣民;抑制商业,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强制移民,全方位干涉百姓生活……朱元璋的统治模式,使洪武时期乃至整个明朝表现出鲜明的内向性、封闭性和落后性。由于清承明治,这种统治模式实际上延续了五六百年。本书生动叙述了朱元璋由乞丐到皇帝的传奇经历,并将他放入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其统治的成败得失以及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
千年悖论张宏杰 著内容简介:“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历史人物,尤其难以书写。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独辟蹊径,“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大众耳熟能详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撕去各种光怪陆离的标签,展示了他们在善恶的纠缠中,虽奋力挣脱时代枷锁但终究难逃命定结局的“悖论”。中国的科举制度、满族的汉化、隐士的真相等历史事件,也多层次呈现了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千年悖论》是张宏杰的第一部作品,其后续精彩作品的构思缘起皆囊括其中。或许有些内容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但不可否认,张宏杰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盈,呈现出历史人物的丰富底色,带给读者更多有益的思考。
-
清稗类钞选徐珂 编纂,绍轩 伯远 整理.《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为掌故大家,从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13500余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美] 伯托尔德·劳费尔 著,芮传明 译本书收录了美国著名汉学家伯托尔德·劳费尔的三部著述,按初版时间排序,分别为《东方绿松石考释》(1913 年初版)、《中国和希腊的钻石研究》(1915 年初版)和《中国的象牙》(1925年初版)。它们均由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出版,有彩色及黑白图片 30 余幅,皆为劳费尔的经典人类学著作。通过劳费尔细密严谨的考释论证工作,本书不仅解决了诸多中国古代文明与域外交流方面聚讼纷纭的学术问题,还对绿松石、钻石及象牙在中国古代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领域曾经具有的独特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论述,读者可借此管窥劳费尔基于渊博的学识与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卓越学术贡献。
-
极简明史刘钢 著本书作者按时间顺序,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史实,选取了朱元璋、张居正、魏忠贤等11个历史人物,以及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等9个历史事件,通过叙述从明太祖朱元璋建国至明朝灭亡期间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来理清明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通过废丞相、设锦衣卫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缔造“永乐盛世”; 郑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将大明的国威传至四海; ............ 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而亡,明朝覆灭。 翻开本书,带你用极简逻辑理清极复杂明史!
-
我在中国二十五年[美]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 著,邢建榕,薛明扬,徐跃 译本书为《密勒氏评论报》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在中国25年(1917-1942)的回忆录,这是一部了解近代中国和上海城市史,不可不读的佳作! 鲍威尔于1917年以《密勒氏评论报》新闻记者身份来到上海,作为旧中国蕞著名的西方观察家和评论家,他是首位连载《毛泽东访问记》的西方报人;他也是埃德加·斯诺的老板,支持了《红星照耀中国》的采访与出版;他在1940年代即认定“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后来他遭受日军迫害濒临至死,作为交换战俘回到美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写下了这本他眼中的近代中国回忆录。鲍威尔从西方人视角观察撰写的回忆录,详细记载了他亲历、见证的近代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我们了解近代远东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观察和描写,也有耐人寻味之处,是一份十分鲜活的上海社会史、城市史资料。书中包含有珍贵的历史场景图片,特别是珍藏于密苏里大学的鲍威尔信件、照片等。
-
鸦片战争[日] 陈舜臣 著,海墨 译从沉睡到觉醒 从黑夜到黎明中国走进了一个陌生却崭新的时代关于鸦片的“弛禁论”与“严禁论”之争,谁是真正的主导?因鸦片而外流的白银一共有多少?鸦片有毒,损害身心,为何众多贫苦百姓却甘之如饴?日本明治维新竟也与鸦片战争有关?《鸦片战争:陈舜臣说晚清历史》一书是陈舜臣特意写给日本读者了解这一历史的通俗读物,而后成为日本学者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以鸦片战争这个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全方位讲述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与世界局势。一本书,带你读懂晚清之衰世,读懂鸦片战争之始末。
-
中国口述历史理论左玉河 编目前中国口述史研究方兴未艾,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了展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口述历史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该书选取全国口述史学界的知名学者有代表性的口述史理论研究文章。这些文章为中国口述史理论的代表文章,代表着中国口述学界的**水平,并多已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有很大的社会影响。这些文章内容涉及:中国口述史的本土化之路、口述史的理论方法、口述史学科的建设、口述访谈基本方法、口述史学的内涵和学科界定、口述史学的基本特征、口述史学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关系及其科学性问题、口述史学的功能和价值等问题,对深入推动中国的口述史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
-
紫庵文集魏际昌 著魏际昌先生是胡适先生的早期硕士研究生,秉承胡适先生的治学和研究理念,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生著作颇丰,但大部分成果未能整理出版。已刊行的专著有《桐城古文派小史》《“灵”的飞扬与“色”的绚丽——美在〈屈赋〉的我见》《荀?屈两赋的渊源试探》等。其余如诗集《紫庵诗草》《紫庵诗草续编》、专论《先秦散文研究》《诸子论丛——法家》《汉魏六朝赋》《中华诗词发展小史》《毛主席著作语文析论》、论著《略论天门钟、谭二氏评选之艺术手法及其创见》《漫话中的“桃园弟兄”》《辩言蛮夷华夏和屈原的宗族及江汉文化》等均已成集但尚未正式付梓。本书系统搜集魏际昌先生生前著述,将其专著、诗集、专论、信札等重新整理,校勘标点,经编校后集结成集,另附魏际昌夫人、史学教授于月萍先生《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图书简史》二部及中国史学研究方面的尺牍数篇。魏际昌先生与著名作家肖军、萧红是多年挚友,其往来书信对研究肖军、萧红的生平事迹亦多有珍贵的拾遗补缺作用。因此,全书对中国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颇有参考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