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巴蜀文化志袁庭栋 著,董勋,张弓,张娇,崔璨,费比 译《巴蜀文化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巴蜀文化的权威著作,采用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该书分为导言、地理、民族与人口、科技、学术、艺文、宗教、民俗、交流等九章。在导言部分,作者对“巴”、“蜀”、“巴蜀文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巴蜀文化的兴衰轨迹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巴蜀地区的地理特点、民族与人口、科技、学术、艺文、宗教、民俗、交流等内容。
-
秦汉简史谷园 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陈胜起义、楚汉争霸,再到刘邦称帝、去世这二十多年间的中国历史。书中展现了秦始皇、李斯、赵高、陈胜、项羽、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耳、陈馀、郦食其、田横、彭越、黥布、季布、叔孙通等帝王将相的成败生死和秦、楚、汉政权的兴衰过程。 本书重点讲述了刘邦怎样从底层崛起并最终成为开国皇帝的历程,展现了刘邦的性格特点、用人智慧、斗争智慧和人生悲喜,足以启发当下。 本书秉持历史智慧实学实用的精神,力求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繁简适宜,文白相间,雅俗共赏,把正史讲得生动、有趣、接地气,适合广大的读者阅读。
-
世界何在方隅 著《世界何在》是自然与社会的科普著作。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近期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发展道路及普遍规律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我是谁、生命是什么、动物世界的逻辑、人类种群的迁徙与角逐、文明的目的地、什么是社会、谁在构建世界、地球之上等内容。带领读者从对自我的认识开始,上升到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上升至对世界、对宇宙的思考,能够帮助读者进行反思,适合青少年阅读。
-
春秋战国·第六卷·百家争鸣〔韩〕孔元国 著,喻显龙 译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六卷,主要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关于治国之道的观点碰撞,作者采取了主持问答的方式,仿佛穿越时空,召集各方名士在一起论道比剑,而这其中的主要参与人物是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和道家的庄子。当然,作者还引用了孔子、商鞅、管仲等人的言论。很具特点的是,作者采取了柏拉图的观点,以与中国的诸子百家进行对比说明。全书从治乱之道谈到统治之道,从统治之道又展开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作者试图通过诸子百家的争论得出一个能看清和理解当今世界的契机和启示。
-
文人的情怀熊召政 著熊召政先生是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是穿行在茫茫历史烟雨中的现代“驴友”,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壮美山河的歌咏者与赞美者。他的演讲机趣横生、诙谐幽默,而又立意深远、发人深省,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好评与喜爱。《文人的情怀》辑录15篇熊先生的精彩演讲文稿,为读者呈现一个学者、诗人、作家眼里的文人、文化、家国情怀。
-
文化的根脉熊召政 著熊召政先生是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是穿行在茫茫历史烟雨中的现代“驴友”,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壮美山河的歌咏者与赞美者。他的演讲机趣横生、诙谐幽默,而又立意深远、发人深省,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好评与喜爱。《文化的根脉》辑录20余篇熊先生的精彩演讲文稿,为读者呈现一个学者、诗人、作家眼里的中华文脉、南北文化差异、家国情怀、忠义精神,以及阅读与哲思。
-
历史的乡愁熊召政 著熊召政先生是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是穿行在茫茫历史烟雨中的现代“驴友”,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壮美山河的歌咏者与赞美者。他的演讲机趣横生、诙谐幽默,而又立意深远、发人深省,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好评与喜爱。《历史的乡愁》辑录15篇熊先生的精彩演讲文稿,为读者呈现一个学者、诗人、作家眼里的历史乡愁、诗意生活、忧患人生、作家责任……
-
北宋铜钱阎福善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其实,两宋320年的时间里,在军事上, 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从钱币方面看,无论是钱币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 。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
回望江南汪春劼 著本书比较详尽叙述了私立江南大学从创立到结束的五年历程,透过治理视角,观察根基未稳的江南大学在时代巨变中的校园生态,对校主、学校管理层、师生丰富而复杂的互动细节进行深描,呈现时代激变中一所私立大学办学过程中的各方博弈,曲折与艰难。重点剖析了创校伊始,选择校长不当,造成其后几年学校治理结构欠佳,运转不畅,矛盾重重,为最终解体埋下了重要伏笔。可以说,这是一部视野开阔,材料扎实的校史著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民国高校的“去魅”。同时,也为院系调整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样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近代中国断章[日] 原岛春雄 著,谢跃 译,张宪生 校本书为日本学者原岛春雄教授的遗著,以中国明清历史与思想为主。书名所谓“近代中国”,不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而是上溯至明清之际,是一个长时段的“近代”,这里面蕴含着对以西方历史为中心的“宋代近世说”的否定,而希望从中国历史的内在连续性探究明清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由于作者曾亲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所以不仅从历史中探寻中国的结构,同时也是从现场、从现实中去观察中国。他的著作,饱含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对我们理解中国明清以来历史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本书主要关心的是传统中国如何向近代转型,即探索传统与近代的延续与断层关系,可以说,这是一部探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著作。作者的焦点,尤其集中于国家体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中间层”,指出要彻底切断官与民的相生相容关系,彻底否定皇帝与奴隶、买办与军阀,清除阿Q诞生的土壤,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其视角独特,分析锐利,是一部相当有深度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