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名家精译史学经典·三国志选译陈稼禾 译注《三国志》, 西晋史学家陈寿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译注》由陈稼禾先生译注,选择、节录了《三国志》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传记。除原文外,还编写了注释和译文。注释主要解释当时的典章制度、历史地名和较难的语词。裴松之注本中增补的重要史料,本书也选录了部分,加以今译,放在注释中。译文以直译为主,间用意译。为了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历史背景和他的作用、后人对他的评价,在每篇传记前,都作了简要的说明,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引起阅读《三国志》和了解三国历史的兴趣。
-
大运河图志高元杰 著中国的大运河开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工程成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大运河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阐释了大运河从诞生到发展成型的动因、经过,探讨了大运河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大运河在经济财政方面如何发挥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支持和稳固中央政权,在不同经济区之间进行物资调配并进行贸易交流等问题做了相关说明。
-
汉武帝陵密码赵佳 著汉武帝作为中国著名的千古一帝,他的陵墓——汉茂陵的前世今生也为关注历史的爱好者们所瞩目。茂陵是汉王朝大规模的皇陵,代表着汉朝的强盛和中原文化的繁荣,陵中有大量工艺品和壁画,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艺术宝藏。书中讲述了这个千年巨筑的构造,带给我们“中国金字塔”的宏伟和魅力;同时,厚重宏伟的古迹封存着千年的记忆,书中又以史学为基础展现茂陵复杂多彩的身世,本书将考古探索及史学研究成果展现给读者,用穿越时空般的视角让我们领略浩瀚皇陵和其背后的强大王朝的故事。
-
名家精译史学经典·资治通鉴选译瞿蜕园 选注,俞汝捷 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译注》是史学大家瞿蜕园编著的中国历史普及作品系列中的一部。本书译文由文艺理论家俞汝捷编写。本书从鸿篇巨制的《通鉴》中选出了20篇能体现原著特色,并使读者开卷获益的篇目,颇具眼光。本书各篇文前都有一篇数百字至千余字的题解。根据需要,题解的写法颇为灵活,而目的都是为了增进读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对本文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注释是选注者用力颇勤之处,也是本书特别出彩之处。从中可看出注释者学养的虚实、功底的深浅。本书适合文史爱好者阅读,也是《资治通鉴》上乘的入门读物。
-
襄阳保卫战刘芝庆 著700多年前,蒙古大军南下,南宋军队在襄阳阻击六年,最终失守。宋元之际,这场极为重要的战役,史家们称为“襄阳之战”。这个发生在咸淳四年(1268)到咸淳九年(1273)的战役,是由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平定漠北战争之后,储备多年,蓄势待发,终于南下发动的灭宋之战。
-
三礼学通史丁鼎 主编“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记载我国古“礼”的三部儒家典籍,是中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古代国家政治活动和民众社会生活的经典依据,是先人传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三礼学是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理论形态,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第一部有关三礼学的通史性专著,对三礼学从先秦至当代的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三礼学著作进行深入的梳理和阐发,同时还探讨三礼学与思想观念、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三礼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本书不仅对于深化三礼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
宋夏战争陈俊达 著宋朝和西夏的关系是一段让人不好琢磨的历史,这里有宋夏间最为重要的战役,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熙河之战”“元丰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洪德城之战”“平夏城之战”……还有宋夏间的政治博弈,如“景德和议”“庆历和议”“元祐和议”……宋夏间的战与和为读者展现了十至十二世纪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波澜壮阔的军事史事。
-
崖山暮光张吉寅 著南宋灭亡前最后六年的抗争历史,总是让人感慨万千。襄阳之战惨败,是南宋走向灭亡的起点。伯颜大军自此从襄阳沿汉水南下,顺利渡江,江淮宋军闻风迎降,东南重镇建康陷落。三路元军随即包抄临安,南宋君臣敬献降表。南宋三宫(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宋恭帝)北上,从大都到上都,帝后命终北国;但不甘心灭国的部分宋朝官员依然想办法延续赵宋残脉。无奈实力相差悬殊,随着两湖、江西的纷纷陷落,南宋仅存的力量退守崖山。文臣武将血战崖山,最后一搏,不敌元朝军队。南宋最终灭亡。
-
更化与绍述黄敏捷 著北宋后期的近半个世纪,是政治家们的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时代。北宋元丰八年,哲宗以年幼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开始全面否定熙丰新政,史称“元祐更化”。高氏去世后,哲宗、徽宗两兄弟,怀着继承父志的理想,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复兴”之路。在哲宗短暂的亲政岁月中,着眼于对熙丰条法的恢复,却造成了严重的新旧党争。而徽宗在漫长而活跃的皇帝生涯中,为了超越父兄之治也是新政迭出,最终却令大宋顶着虚假太平的帽子轰然倒塌……
-
女主临朝刘广丰 著狸猫换太子是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其主角乃是北宋真宗刘皇后、李宸妃与仁宗皇帝。但事实上,刘皇后虽有霸占李氏之子为己子的举动,但没有对李氏做出各种残酷迫害的行为,反而帮她找回失散多年的弟弟,并让她安享晚年。此外,刘皇后在当了太后之后,也把仁宗培养成一代明主。所谓“女主临朝”,是以刘皇后为中心,讲述其从贫寒弱女到大宋皇后的转变,以及她成为太后之后垂帘听政的各种举措,以期厘清普通大众对相关历史的误会,并让大众对相关历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