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大学问·西周王年论稿张闻玉本书作者坚持以“月相必须定点”为指导,采用文献、天象、铜器铭文“三证合一”的研究方法,厘清西周纪年问题,为纷乱的西周王年排序定位,揭示武王克商准确年代、宣王纪年有两个体系等重要问题,整理出西周诸王年表、西周诸王事略以及制作出西周朔闰表。本书还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归纳出研究西周纪年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书中集中展现了张闻玉先生在西周年代学研究上的成果,是西周纪年研究学术领域内难得的佳作。“张闻玉史学三书”:《古代天文历法讲座》《铜器历日研究》《西周王年论稿》论证各有重点,引述材料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了作者独具特色的史学研究体系。《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是基础,《铜器历日研究》和《西周王年论稿》是对天文历法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立体展现天文历法知识对西周历史研究的突出贡献,验证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科学性。“史学三书”是进一步研究古代天文历法、西周青铜器、西周历史的极好参考和工具,乃至对夏商周三代史的研究都十分有益。
-
希腊化时代[英] 彼得·索恩曼 著,陈恒,李腊 译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罗马帝国征服托勒密王国,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着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国家则在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王朝的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在本书中,彼得·索恩曼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广泛历史回顾,涵盖了希腊化世界的诸多方面,包括它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学、科学和艺术,以及个别城市和国王的叙事特写。
-
大秦帝业马平安 著本书旨在探究大秦帝国的历史功绩和秦帝国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的巨大贡献。从大秦帝国漫长的兴起过程写起,对秦人的进取精神、耕战思想、以法治国理念的形成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追溯秦文化及郡县制的建立,特别是秦帝国对周代分封制的终结,以及开后代政治制度之先河,“天下为一统,海内为郡县”,其后两千年中华政治的格局可以说都是变了姓氏的“秦政”而已。
-
周治天下马平安 著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政治家周公旦的带领下,周政权大胆创新,逐步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他们完全放弃商王朝的崇神政治,以民为本,以德治国,建立了一个不同于前代的新的政治文明,形成了家国同构、多元一统、天下一体的国家政治与天下观念,传统政体也从邦国制转型到了封建制,这是自黄帝时代以来的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标志着中国人对大一统政治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盛唐治道马平安 著本书旨在探究唐王朝的历史功绩和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巨大贡献。大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是充满了进取精神的有为时代,本稿主要总结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的政治策略和经验,主要就是:维护统一、中央集权、稳步革新、全方位对外开放、广开言路、任用贤才、依法办事。同时也总结了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朋党之争、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
乡村匠人刘强 著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匠人众多的国度。勤劳智慧的先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发明了手工技艺,民间匠人其兴衰、传承与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文明程度、科技水平和幸福指数。该书为纪实散文集,翔实地记录了川东北72种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消失或者濒临消失的行当和匠人,他们是川东北乡土乃至于全国曾经的缩影。本书致敬了那些已经去世或仍然健在的匠人,他们在缺乏机器的年代为中国的乡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华文明目前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华蓥魂何耀中 著1948年8月至1949年7月,上川东先后爆发了广安代市观阁,武胜三溪、岳池伏龙、合川金子、渠县龙潭五县联合大起义,随后广(安)、邻(水)、大(竹)山区党委和广邻大山区游击队成立,坚持战斗在华蓥山一带。它是解放战争的一部分,是国统区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血腥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其他关于华蓥山起义的历史资料,本书完整地记录了华蓥山起义始末,让后来人可以从解放战争全局上更全面地了解华蓥山起义的由来与意义,让后来者感受到革命英雄的坚定不移、无私奉献、为信仰奋斗终身的精神。
-
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闻黎明西南联合大学是七七事变后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战时高等学府,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在短短八年半中,这所高等学府的师生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谱写了光辉篇章。本书围绕“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的主题,梳理了西南联大师生从南渡至抗战胜利后复员的经历,其间涉及该校师生在抗战时期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以该校师生对抗战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贡献为重点。
-
建隆元年祁新龙 著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北宋取代后周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创造了一个文明的时代。 本书从解析建隆元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入手,探讨陈桥兵变的全过程,以及在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在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时如何做出正确决策。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时代大势,也精彩地呈现了历史的场面感。
-
明代的王朝国家之路赵现海本书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涵盖了作者研究明朝长城沿线政治史至少十余年来的思考。全书以长城内外为中心,将明王朝的政治、军事格局鲜明、翔实地描写出来。书中作者提出了若干新颖的概念和观点,比如提出洪武初年的“内敛型王朝国家”、洪武时期王朝国家的“差序疆域”、仁宣时期“内政本位”取向与“收缩型王朝国家”等。在整个历史以及中西方比较的视角下,来看明王朝国家的地缘政治,有非常宏大的格局和视野。本书史料极为翔实,以《明实录》为例,基本已消化吸收了与相关主题的所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