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潇水讲三国2张守春 著本书讲述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前前后。包括公孙瓒的失败、官渡之战、合肥争夺、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曹操西征等,三国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高光时刻。在书中,作者重新刻画人物、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着重思考当时人的为何会那样做、那样行事。
-
历史是平的谷园人人都知道“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可是中国史书浩如烟海,它到底讲了什么?它昭示给我们最根本的智慧是什么? 《历史是平的》这本书希望能讲清这些问题,使读者更明智地看清人生社会、家国天下的根本问题,做到“吕端大事不糊涂”、明体达用。
-
近代史学刊马敏《近代史学刊》是教.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本书是第28辑,分为 “政治史研究”“社会史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书评”六个专栏,内容涉及1924年孙中山北上期间各党派对国民会议的认识、南京政府时期国营邮政职工的生活状况、民初上海律师公会改选、清代中后期孔氏家族的修谱、梁启超“法治主义”思想、1910年杭州迁移日商案、近代“渝行”与长江流域商贸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私人借贷等问题。
-
西北史地与丝路文明刘进宝本书为“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中一册,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西北作为丝绸之路的地理基础,研究西北史地就需要研究丝路文明。西北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是丝绸,往来的不仅是贸易,这条路上还承载着来自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的情感和文化,是串联亚欧非百年文明的纽带。作者将西北史地的研究与丝绸之路结合起来,从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东方学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学、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丝路贸易及其特点、丝路民族及其文化这五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
-
中国简史吕思勉《中国简史》(精装版)原名《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品。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条理清晰,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他一改形式上的长篇大论,篇篇短小精悍,读起来毫无疲累感;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文字通俗易懂,毫无晦涩难懂之感。
-
日本学研究 第34辑郭连友《日本学研究》(一九九一年创刊)是我国日本研究领域 早的集刊之一,所刊论文涉及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获得了 外日本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为了满足我国日本学研究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迫切需要,自二〇一八年始,《日本学研究》改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每年一辑改为每年两辑。本辑设「海外日本学研究专栏」「日本语言与教育」「日本文学与文化」「日本社会与经济」「书评」五个栏目。
-
三国史话吕思勉《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最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具备长销畅销的潜质。
-
昆布罗王(老挝)马哈西拉·维拉冯,努安·乌恬萨达 编著本书为“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老经典著作互译项目首批成果之一,主要叙述了老挝境内先民以及到维逊拉腊王为止,澜沧王国历代君王在位时期多个方面发展变化的重要史实。本书内容丰富,尽管有浓厚的传说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挝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一本具有重要史学价值的书籍。
-
不对称的博弈韩献栋本书系统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美朝关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三十年来美朝之间发生的每一次有意义的互动过程,包括日内瓦会谈、轻水反应堆问题会谈、导弹谈判、遗骸问题谈判、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等双边或多边框架内的谈判,分析和考察了每一次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等,研究了相互间政策的影响因素。 美朝关系是理解和观测朝鲜半岛问题发展与走向的一条主线。本书以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还原和再现了美朝关系三十年发展的全貌。本书对美朝关系发展规律的总结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包括美朝关系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的走向。
-
江湖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曲彦斌本书在系统地、有独立见解地整理前人之学术积淀、收集隐语行话历时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并且描述、揭示这个语言文化的神秘世界。它可以帮助解读古籍、杂学,可以用于研究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亚文化状况,考察、透析历史上的现实和社会状况、阶层结构,以及社会心理等。本书专业性很强,却又有知识性、可读性。如著名的“江永女书”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涉及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远不止语言学范畴,可谓一种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