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清代官修礼书研究彭孝军 著本书为一部研究清代官修礼书的专著,一方面对其修纂背景与主旨、修纂经过、编排体例、内容特色自己对后世官修礼制典籍书写的影响作一考察,另一方面对清代官修礼书的宫廷与社会实践情况做了深入研究,从而指出了官修礼书再构建社会和文化大一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此书由绪言,以及清代官修礼书的学术与政治背景,清代官修礼书的修纂主旨、体例与修纂过程等六章,史料丰富,内容严谨,表述流畅、得体,是一部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著。
-
历代帝王传记朱子彦 著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最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国家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重大失误,为西晋短暂统治的覆亡埋下了深刻隐患。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郝春文,游自勇,王义康,武绍卫,宋雪春《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十九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李捷“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本书为一部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通俗理论读物,围绕报告明确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新时代的三件大事”“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新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四章开篇,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用历史通向未来的大历史观,深入浅出地回顾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如何成功实现的,接着以八章篇幅从第二个百年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对外开放之路、团结奋斗之路八个方面,描绘了第二个百年的宏伟蓝图是如何成功擘画的。本书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贯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着重论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历史新起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前景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上的相互关联,阐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共同富裕、对外开放、和平发展三个重要支点将如何由历史通向未来。
-
走向穷途徐鑫 著该系列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一个猝死的皇帝,一座普通却暗藏玄机的陵墓。嘉庆帝励精图治,但内忧外患,颓势已定。昌陵的“豆腐渣”工程,似乎冥冥中昭示了大清的穷途末路。本书为您揭示嘉庆帝及其陵寝的衰败轨迹。
-
中国古都四千年锦公子◎内容简介 一部中国古都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选定一个都城,不但要从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考量,还要考虑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交通物流、人口流动、文化演变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曾确立过大大小小200多座都城,有的兴盛千年,有的则昙花一现。为何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么多的都城?历朝历代选择都城的依据是什么?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何关联? 本书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地理,以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为切入点,分析这十大古都的变迁,探寻中国建都条件的演变,以及中国历史的内涵和走向。
-
明清风俗类官文选[法]顾赛芬 编著,卢梦雅,郭平平 编译《明清风俗类官文选》是选取法国耶稣会士顾赛芬《官文选》一书中与风俗相关的官文篇目整理而成的资料集。这些记载明清皇室重要庆典仪式和朝廷针对民风陋俗措施的公文,既体现了官方在言语、服饰、观念、信仰上的惯习,又反映了官方立场的伦理道德定义及律法观念。
-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是徐旭生的学术代表作。本书以文献中保留有古史传说而当时并未留存直接史料的时代为传说时代。作者认为,古史传说虽口耳相传,时久容易失真,可是它们大约都有历史事实为核心,并非子虚乌有;历史工作者如果能审慎地处理,就可以剥开它们神话的外衣,找出来真正历史的核心。中国的传说时代,上限起自炎黄时期,下限暂定于盘庚迁殷以前。至于炎黄以前,作者认为所留遗的或属完全神话,或是战国及秦汉人所做综合工作的结果,大约皆不可靠;盘庚迁殷后,因为有甲骨文的出现,已进入历史时代。作者主要从传世文献入手,结合考古发掘,力图考证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包括当时的部落分布、彼此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着重对学界聚讼纷纭的上古部族集团、洪水传说、三皇五帝等问题进行独到的剖析,廓清了古史传说的迷雾,将传说时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兴旺之路行诸纸上。
-
清朝开国史阎崇年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倾六十年心血的力作《清朝开国史》(修订本),分上下卷,33章,130余万字,史料弘富,结构谨严。本书视野开阔,将明清易代史事置入16至17世纪东北亚等大变局之中,展现各方势力的交错与消长,探讨农耕、森林、草原、高原、海洋等文化板块的互动与激荡。本书聚焦辽东争局,以萨尔浒、沈辽、宁远、北京、松锦、山海关等重大战役串联历史文脉,完整讲述了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政权结束的中国历史。兴亡更替,殷鉴不远。
-
中国古代社会许进雄起源于图绘的中国古文文字,是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笔一画中,隐含了先民言语的符号。象形的文字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活环境、使用的工具、生活的方式,甚至是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分析古文字来探求古代社会的具体状况,可以解读古文明的重要信息。本书是作者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讲授The Written Word in Ancient China一课的教材。作者将文字学与考古材料、人类学知识相结合,用421个古文字巧妙地重构了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途径,囊括了文字、古史、渔猎、畜牧、农业、谷物、冶金、工艺、饮食、衣服、居住、交通、生命、娱乐、商业、医学、战争、祭祀、天文、方向与四灵等各个方面,在解析文字神秘起源与其意蕴、字形流变之外,更诠释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