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三国史话吕思勉《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最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具备长销畅销的潜质。
-
昆布罗王(老挝)马哈西拉·维拉冯,努安·乌恬萨达 编著本书为“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老经典著作互译项目首批成果之一,主要叙述了老挝境内先民以及到维逊拉腊王为止,澜沧王国历代君王在位时期多个方面发展变化的重要史实。本书内容丰富,尽管有浓厚的传说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挝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一本具有重要史学价值的书籍。
-
不对称的博弈韩献栋本书系统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美朝关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三十年来美朝之间发生的每一次有意义的互动过程,包括日内瓦会谈、轻水反应堆问题会谈、导弹谈判、遗骸问题谈判、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等双边或多边框架内的谈判,分析和考察了每一次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等,研究了相互间政策的影响因素。 美朝关系是理解和观测朝鲜半岛问题发展与走向的一条主线。本书以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还原和再现了美朝关系三十年发展的全貌。本书对美朝关系发展规律的总结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包括美朝关系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的走向。
-
走向穷途徐鑫 著该系列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一个猝死的皇帝,一座普通却暗藏玄机的陵墓。嘉庆帝励精图治,但内忧外患,颓势已定。昌陵的“豆腐渣”工程,似乎冥冥中昭示了大清的穷途末路。本书为您揭示嘉庆帝及其陵寝的衰败轨迹。
-
中国的历史之路伊懋可伊懋可在《中国的历史之路》(或译《中国历史的模式》,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1973)一书中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述:中华帝国为何能长期维持统一而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最终分裂?中国如何执中世纪各国经济之牛耳,并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古代中国如何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从落后于欧洲到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1600—1700 年又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多数地方?作者提出了“高水平平衡陷阱”理论。他认为传统后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达到没有工业-科学投入情况下的极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农业剩余产品递减,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下降;劳动力越来越便宜,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耕作与运输技术已高度完善,难以再做简单的改进。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而且这种所谓高水平的发展也抑制了对新技术发明的需求。伊懋可认为“高水平平衡陷阱”是对中国文明之所以出现技术停滞,并且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一种充分解释。
-
明清风俗类官文选[法]顾赛芬 编著,卢梦雅,郭平平 编译《明清风俗类官文选》是选取法国耶稣会士顾赛芬《官文选》一书中与风俗相关的官文篇目整理而成的资料集。这些记载明清皇室重要庆典仪式和朝廷针对民风陋俗措施的公文,既体现了官方在言语、服饰、观念、信仰上的惯习,又反映了官方立场的伦理道德定义及律法观念。
-
康熙大帝阎崇年康熙大帝(1654—1722),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8 岁继位,在位61 年,是清朝第四任皇帝。康熙大帝开创了“康熙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的典册上,他与几乎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国际名君,声名远播世界。阎崇年先生是清史大家,将学术的谨严与电视讲座的生动完美结合,以26讲的篇幅全面介绍了康熙皇帝起伏跌宕的人生,特别是61年的执政经历。康熙不但是千年一帝,与同时代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国际名君,声名远播世界;同样也是一个平凡的有血有肉爱孝爱祖母的孙辈、挚爱皇后后妃的丈夫、慈爱儿女的父亲。
-
化家为国黄丽君 著清代的内务府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政治机构,成员主要由皇帝直领的上三旗包衣。由于上三旗包衣的身分是皇帝的家奴,出身低微,并基于必须为家主当差的义务,宦途也大多从内务府起步。但在清代的官僚体系中,内务府的人事铨选不归兵部、吏部负责,不仅独立于外朝部院体系,本身还带有浓厚的封闭性。加上清初内务府的升迁考课制度尚未健全成熟,因此大多数的包衣一辈子事功无着,长久在基层当差。在这个情况下,盛清时期能够活跃于政坛上的包衣,大多是与皇帝关系亲密,才有被特别拔擢的机会。质言之,清初包衣个人与家族的荣显,皇权君宠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本书分上下两编。上边“体制”共四章,考察十八、十九世纪皇帝任用内务府官员的模式,分析内务府人事制度的变迁,下编“变革”则分析了十九世纪清代君王依赖制度任用包衣的原因,考察内务府包衣追求仕途进身的个人主体性等问题。
-
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李捷“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本书为一部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通俗理论读物,围绕报告明确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新时代的三件大事”“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新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四章开篇,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用历史通向未来的大历史观,深入浅出地回顾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如何成功实现的,接着以八章篇幅从第二个百年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对外开放之路、团结奋斗之路八个方面,描绘了第二个百年的宏伟蓝图是如何成功擘画的。本书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贯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着重论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历史新起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前景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上的相互关联,阐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共同富裕、对外开放、和平发展三个重要支点将如何由历史通向未来。
-
中国近代史蔣廷黻《中国近代史》(精装版)中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在《剿夷与抚夷》中,作者分七节讲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分析为什么中国没有在工业革命大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的根本原因。在第二章,作者以《洪秀全与曾国藩》为题讲内忧内患,批评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王朝。在曾国藩领导湘军与洪秀全太平军交战的时候,中国又遇到了一次与英法联军的对峙,依然无法战而胜之,只好受尽屈辱后开始一个新的历程,向西方学习。在第三章,作者专讲《自强及其失败》,实际上就是描绘从1860年开始的三十年洋务新政的全景。第四章即末尾一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中,用六节篇幅讲述1895年之后至1930年初期的中国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