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岁时广记陈元靓 著,许逸民,点 校《岁时广记》,南宋陈元靓撰。陈元靓,南宋末年出生,自署广寒仙裔。全书以类书的方式编撰,共四十二卷。书前有首卷、 图说,后有末卷、总载。正文在结构上按春夏秋冬四季次序,以元旦、立春、人日、上元、正月晦、中和节、二社日、寒食、清明、上巳、佛日、端午、朝节、三伏节、立秋、七夕、中元、重九、小春、下元、冬至、腊日、交年节、岁除等立条目。全书以节令为纲,以时俗为目,举凡农事生产、日常生活、祭祀祈祷、服饰饮馔、游乐诗赋、养生诊疗,乃至历史故实、神话传说,莫不征引,蔚为大观。 该书被誉为岁时风俗方面的集大成者,对研究岁时民俗现象的发展演变,以及当时的社会习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加之该书成于宋末,书中所引用的文献,很多在后世已散佚,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
舜文化传统及其当代诠释潘雁飞 著本书主要是对舜帝的影响及其“舜文化传统”的流变进行研究。“舜文化传统”主题,侧重探讨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诸子百家对“舜”的认识等等,意欲发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闪耀于当代的文化因子。“舜文化的当代诠释”,一是对“舜文化传统”的学术成果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一是对舜文化传统影响下文学变迁的诠释。从而可见舜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和研究的全学科性、全方位性。
-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研究王玉朋 著在明清时期,权力高度集中的帝制国家将保漕济运作为确保大运河畅通的首要政治任务。保漕至上的国策成为影响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的一个关键因素。本书研究明清时期(1411-1901)山东运河的开挖、维持以及大运河与区域社会互动博弈关系,具体讨论大运河贯通引发的自然环境的连锁反应,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内生性社会力量的演变形态等问题。本书全面考量大运河在山东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引证史料丰富,并与学界现有研究积极对话,新见颇多。
-
鬃人人生—白大成口述史周鼎,李芳暂缺简介...
-
九色鹿·金石[美]陈云倩(Yunchiahn C. Sena)宋朝尚古学者热衷于金石古器物及其拓片的收藏、鉴赏和著述,形成了集中体现宋朝崇古之风的金石学,深远地影响了当世及后世中国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古文字学、书法、绘画、风俗和生活方式。本书以跨学科的方法探究宋朝尚古学者的金石学著述、士大夫的好古生活方式、朝廷仿古礼乐器的铸造以及民间仿古器的普及,再现了崇古之风熏染之下宋朝社会雅俗文化生活的图景。
-
何以中国·水运与国运吴鹏本书从大禹治水锻造中华民族早期统一体开篇,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连接大陆大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枢纽地位收尾,内容包括水域历史的发展、水战海战的进程、水利工程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海洋贸易的开拓、海外文化的交流等。作者从水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清晰勾勒中国从大河大江走向大海大洋的曲折历程,揭示水运起伏与国运兴衰的深度关联,破译王朝兴亡背后的水运荣枯密码。
-
饥饿的盛世乾+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第2版)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才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然而,乾隆身后却是盛世的崩塌和一个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乾隆晚年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乾隆是成功的,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列;乾隆也是失败的,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让他的统治显得没有任何新意。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可以看到,乾隆时期中西历史发展正经历另一种“大分流”。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洪武”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使用的年号。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对朱元璋个人来说,从赤贫到天子,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元末农民起义把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颠簸出来,朱元璋则凭借善于争取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极佳等特质成功登上帝位。在传统中国,统治者的个性、经历、文化水平等往往决定了其统治风格。一方面,底层的生活经历使朱元璋格外体恤农民。他轻徭薄赋,创建与推行各项福利制度,缔造了一个很长的和平时期。另一方面,他管理国家有着浓厚的底层文化背景,蛮横肆意、思维僵化:废丞相,屠功臣,大权独揽;兴文字狱,残杀文臣;设锦衣卫,监视臣民;抑制商业,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强制移民,全方位干涉百姓生活……朱元璋的统治模式,使洪武时期乃至整个明朝表现出鲜明的内向性、封闭性和落后性。由于清承明治,这种统治模式实际上延续了五六百年。本书生动叙述了朱元璋由乞丐到皇帝的传奇经历,并将他放入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其统治的成败得失以及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第2版)》“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历史人物,尤其难以书写。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独辟蹊径,“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大众耳熟能详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撕去各种光怪陆离的标签,展示了他们在善恶的纠缠中,虽奋力挣脱时代枷锁但终究难逃命定结局的“悖论”。中国的科举制度、满族的汉化、隐士的真相等历史事件,也多层次呈现了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千年悖论》是张宏杰的第一部作品,其后续精彩作品的构思缘起皆囊括其中。或许有些内容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但不可否认,张宏杰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盈,呈现出历史人物的丰富底色,带给读者更多有益的思考。
-
宋代家礼陆敏珍 著《宋代家礼》一书将宋代家礼作为一种集体写作规范的历史场景来观察,探讨了这一时期书写者在家礼文本中的自我设定与书写时的立意、取径,叙述了宋代家礼文本的书写概况,分析了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不同家礼文本的续写、更新与知识类型的变化,并以朱子《家礼》为个案,勾画了宋代以后家礼文本的经典化与知识的通俗化过程,以此说明后世对整个宋代书写者所创造的家礼知识的检验与实践。研究中结合了知识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法,既有对文字记载的精细分析,又有对图像的解读与阐释,为家礼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
宁波评话口述史竺蓉本书为宁波文化研究工程丛书之一。本书通过对宁波评话代表性传承人张少策及其他相关的人物,包括曲艺从业人员、曲艺专家等的访谈,反映民国至今的宁波评话的发展历史;以《宁波曲艺志》中提到的宁波评话为线索,对奉化、余姚、慈溪等评话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尚健在的艺人群进行口述访谈,梳理这些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评话发展状况;对宁波评话观众群、书场管理人员进行口述访谈,描述宁波评话演出市场盛衰情况,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宁波市民文化生活的变迁轨迹。
-
一战小人物口述史[英] 彼得·哈特 (Peter Hart);徐萍 译2009年,随着仅存一位一战退伍军人的谢世,英国口述史专家彼得·哈特对英国的一战老兵进行的183次口述历史访谈,成为了罕见的战争记录。彼得·哈特以这些记录作为基础,重新将他们带回历史舞台,让一战亲历者讲述自己真实的战斗岁月。这些受访者不但向哈特讲述了堑壕战、毒气战、无限潜艇战的惨烈,还向他讲述了恼人的虱子、泥泞的战壕、短缺的衣食等战争中真实的景象……